浅谈寄宿制高中班级文化建设
2018-11-30李建平江苏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李建平 (江苏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寄宿制高中的学生周一到周五每天都在校接受教育,而学校传授的知识不仅有课本内容,更包括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及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如何面对挫折等成长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方法等。在校时间的教育对学生今后人生道路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不仅应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优秀的师资力量,更应注重以一群学生聚集的最小单位一班级为管理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有一个愉悦且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陶冶、塑造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营造出和谐、宽容、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氛围。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一、寄宿制学生的特点及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担任高中一线教师及班主任多年,发现经过中考选拔后进入高中的学生大多数在初中从没住宿过,进入高中后需要寄宿,他们有诸多的不适应和迷茫,他们的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生活习惯的不适应,在小学或初中时,大多数学生是走读生,完全没有过寄宿生活,初到寄宿制高中可能无法适应高中的作息时间和没有父母看管的宿舍生活。二是学习的不适应,初三中考结束到高一开学的这段时间里,极少有学生能做好初高中学习的衔接工作。开学后,笔者发现:一些班级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地听课,课堂气氛积极活跃。而个别班级,上课气氛沉闷,没人愿意提出问题或发言,教师上课像在唱独角戏,久而久之,笔者上完课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没有教学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这与一个班的班级精神和班级氛围息息相关,也就是与班级文化紧密相连。班级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个性发展行为表现的不同。
高一学生这一年龄段拥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他们的生理发展正处在第一高峰期,体态和体能迅速接近成人,开始进入自我独立时期,特别是在开放性的社会氛围熏陶下,自我意识受到极大的激发和鼓舞;但是,他们的知识、能力、道德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交、审美等各方面常表现出冲动、偏激、自以为是或思维活跃,会在团队生活中总是制造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日积月累,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必将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学校为了不让学生出现安全问题,会选择束缚学生,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死板和僵化。
二、寄宿制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是维护校园稳定的客观需要。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础核心,是学生住宿生活、学习生活活动的中心。高一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思想上比较活跃,精力比较旺盛,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在社会这个多元的文化环境下,对有益或不良的影响因素还缺少必要的辨别能力,思想较单纯,缺乏判断力和自我管制能力,容易冲动,甚至思想上盲目,行动上盲从的从众心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维护校园班级稳定,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当置身于优美的校园安静班级环境,有着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及健康向上的环境作为指引,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有着内驱力,进而对其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
第二,班级文化建设是构建良好班风学风的坚实基础。
班级文化是无形的教育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优良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建设会为师生提供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秩序井然的教学环境。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训等精神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会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群众荣誉感。健全的班级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定期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正常教学的重要前提。
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学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置身于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之中,不仅可以为学习创造一种理想的氛围和环境,而且也获得社交和尊重需要的满足感;反之,不良的班级文化则会形成不良的学习环境,造成不良的人际关系,使其中的成员有心理压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滴水石穿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