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穴动物

2018-11-30王世杰团队罗维均

大众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灵敏喀斯特洞穴

文|王世杰团队:罗维均

洞穴是指人能进出的天然地下空间,而世界上绝大多数洞穴都是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喀斯特洞穴。这类洞穴系统具有独特的地下空间环境,从而产生了与地表完全不同的景致。

特殊的洞穴环境还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洞穴生态系统,黑暗、潮湿、令人感到可怕的洞穴也存在着生命的喧嚣、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形形色色的洞穴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和竞争。

我们通常将洞穴分为洞口带、中间带和黑暗带。洞口带又称微光带,是指从洞穴在地表的开口处到阳光无法到达的地方,这里的光、温度、气压等都受地表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而变化;黑暗带是常年无光的地方,洞穴深处可以说是绝对黑暗,气温几乎终年恒定,大气成分变化极小,相对湿度往往接近于饱和;中间带处于洞口带和黑暗带之间,此带长年黑暗,但温度有一定的变化。

如此特殊的环境导致洞穴内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且只在洞口附近出现,主要有羊齿植物、苔藓和地衣、藻类。但洞穴动物种类和数量都相对较多,包括真洞穴动物、喜洞穴动物和寄居性洞穴动物三类。

真洞穴动物只生存于洞内黑暗世界中,不能生活于洞外环境的动物,体内通常缺少色素,完全没有眼或仅有很小的眼,但触角很长,嗅觉灵敏,具有低消耗能量的新陈代谢,如洞穴鱼、洞螈、洞穴蜘蛛、尺蛾和膜足硬肢马陆。

洞螈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洞穴动物。1689年,斯洛文尼亚著名作家瓦尔瓦泽发现了这种两栖动物,它被地下温泉带到了地面。洞螈在自然状态下仅存于喀斯特高原溶洞的水体中,其形态如初生的龙,通体白色,长约30厘米,号称是最像龙的动物之。这种两栖动物终身保持幼体状态,不像普通两栖动物那样最终将鳃退化,相反,它退化掉的是眼睛。刚刚出生的洞螈具有视力,但在4个月内它将最终失明,但其他感官变得更为灵敏。和许多洞穴生物一样,洞螈的代谢变得非常缓慢,是一种在洞穴中悠闲度日的动物——悠闲到让观察它们的科学家都闷得发狂——它每天只活动5分钟却能一口气饿上10年,而且12年才产卵一次,80岁时仍具有生育能力,寿命更是可以超过100年。

喜洞穴动物在洞穴内完成生命循环、能在洞外黑暗潮湿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如蚯蚓、部分蝾螈。

寄居性洞穴动物临时寄居于洞内的动物,如蛇、蝙蝠。

猜你喜欢

灵敏喀斯特洞穴
勇闯地球最深洞穴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少年洞穴救援记
低压灵敏放大器研究
我有一个灵敏的鼻子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现代洞穴”公寓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