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保护生态
——科普大讲堂走进自然课堂
2018-03-30贵州科技馆对外部熊茂婷
文|贵州科技馆对外部 熊茂婷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根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的新要求,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宣传方式方法,吸引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回馈一年来积极支持大讲堂的热心听众,贵州科技馆科普大讲堂首次将课堂搬进大自然,于2017年11月12日联合贵阳黔仁生态发展中心开展了生态环保科普讲座——亲水之旅特别活动。此次活动挑选了今年以来5个积极向大讲堂投稿的家庭、15个参与讲座最多的家庭共计40人参加。
12日清晨,冬日暖阳刚刚掀开薄雾,浩浩荡荡的队伍已经来到活动地点——花溪区黔陶乡赵司河。在经过自我介绍及一轮“生物进化”游戏后,孩子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家长们也渐渐熟悉起来。随后,20个家庭分成4个活动组,分别由4名黔仁生态的老师带队,开始了精彩的大自然解密之旅。
“早就听说过蜉蝣,原来它长这个样子!”“鬼针草把妈妈变成刺猬了……”山野四周的小生物让孩子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这些平时只能称为野花、野草、小虫的精灵,都有自己的名字。来到溪流边,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对大自然的热爱,纷纷换上水鞋与溪流来个亲密接触,有的孩子甚至光着脚丫在水里打起了水仗。水是万物之本,短短的赵司河黔陶乡境内河段水质如何呢?当各组老师拿出实验器材时,孩子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加入到“水质检测”的队伍中来。老师的认真解答吸引了孩子们,一个个小脑袋挂着河水、汗水,凑在一起比对水体酸碱度、分析氨氮含量,认真为河流“体检”。饮水思源,黔仁生态发展中心的王主任还通过水系图为孩子们解读了贵州省、贵阳市水系,让大家全方位了解“城镇血管”的分布。
整个行程往返4公里,团队里最小的孩子只有5岁,所有孩子全程走完,没有一个人叫苦。当夕阳挂上山头,孩子们依依惜别赵司河,结束了一天的旅程。像对待一个初识的好友,有的孩子疼惜地带走了沿途的垃圾——他们想尽力为这个好朋友再做一些事。在返程的车上,看着孩子们红彤彤的脸庞,那是冬日的阳光留给他们的热烈亲吻;而他们的欢声笑语和爱心却留在了山谷里、溪流边,和着微风与芦苇翩翩起舞。
相信这一天的难忘经历,会让孩子们明白,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的,还是所有生命的家园;相信他们会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