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德育生态环境,唤醒德信自觉成长
2018-11-30江苏省涟水县高沟镇中心小学郭文亮
江苏省涟水县高沟镇中心小学 郭文亮
多少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智育不合格的人可以用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弥补,但一个道德“不合格”人却难以用其智育去弥补。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引领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性,真正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小学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既要遵循小学生年龄、心理与行为特点,不断优化德育教育环境,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有机地将感恩教育作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再辅以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及德育实践活动,使之能够在校园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得到良好的陶冶,在提高其人文素养、道德修养的同时,也实现了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优化德育环境,注重人文素养熏陶
良好的校园影响文化具有无形的育人功能。因此,小学应通过德育校园文化的建设,来陶冶学生人文、德育情操,还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影响、培养学生人性修养的审美追求。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融入更多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文化内容,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并充分利用校报、班报、校内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重要的宣传阵地,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小学生则会在校园文化的宣传、影响下,不断萃取着各种德育内容,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加以践行。同时,学校还要有机地开展各种校内德育践行活动,如“德育践行名人榜”“校园德育之星”“班级德育之星”等,通过这些德育活动实现对学生的正面德育影响与教育,并将这些“德育之星”的照片、德育践行行为等制作成宣传画,布置在走廊、橱窗之中,或是制作成专题节目,在学校升旗仪式、班会中进行播放,以此来倡导校内德育践行之风,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进行宣传,使校园内形成一股良好的、积极的德育践行“小气候”,进而才能达到发挥校园德育文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影响作用。
二、优化感恩教育,奠定德育教学基础
学校可以借助“爱心教育系列”和“责任教育系列”等活动来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可以通过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理解父母给了自己生命,将自己培育成人,使之知道感激父母、孝顺父母是最起码的做人底线;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激父母、孝顺母亲,那么他也不可能真正爱同学、爱老师、爱社会。学校可以通过感激老师的关爱之情、教诲之恩,引导学生发自内心道一声“老师辛苦了”,感激他人帮助之恩,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正是由于他们的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我们的学习生活才有欢乐和幸福,发动大家开展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升华爱党爱国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爱党爱国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爱党爱国使全体国民的深圣职责。开展“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祖国负责”五大系列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三、优化德育活动,促使学生体验感悟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教会学生做人”。一直以来,学校德育教学一直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德育教育的指导方针,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立足德育实践为主体,有机地将学校各种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园、班内的各种实践与活动之中,使小学生能够在各种活动、实践之中能够切身体验和感悟,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人文素养。另外,学校在德育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也要通过前文的五大系列教育活动,来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传统节日、革命纪念日的主题式教育活动,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礼仪教育活动。学校还应从不同的德育活动来实现对学生认知、行为两个方面的教育与引导目的,使学生养成文明意识、德育践行的良好品行。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文艺活动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组织能力、集体意识,这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陶冶学生情操均具积极意义。
四、优化学科阵地,重视课堂渗透
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科教学中也蕴藏着大量的、丰富的德育渗透资源。因此,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教学时,也要善于挖掘不同学科的德育资源并将其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如在语文及其他人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有机地将道德观、审美观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或通过发掘家乡(本区域)悠久的人文传统、革命历史等来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使之能够自主地完成道德素养的提升。学校也要强化德育课程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单一的德育课堂教学逐步转向多元化、实践化教学,如将德育教学与校园实践活动相结合,将传统班会课结合活动课来进行,或是引入辩论会、演讲、座谈会等形式,这样的德育渗透既能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也能够符合学生德育学习与践行的学习需求,使之在充满趣味性、教育性以及知识性的各种学习与实践活动之中,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进而完成了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人文阅读、鉴赏课来组织、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使之在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的同时,也能够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五、优化集体教育,注重学生自我完善
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既要发挥出学生在教育与渗透时的主体作用,也要通过科学、高效的班级管理,体现出教育民主、管理民主的宽松、和谐、开放的班级管理环境,使德育教育、渗透过程成为学生在班主任教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并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与交流,进而提高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效果。同时,班主任教师还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来培养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德育渗透效果。
首先,发挥班风德育教育作用。班主任教学应在班级管理、集体活动之中放手让学生去进行自主管理与实践,如组织学生进行班徽、班旗的设计,组织学生自主拟定班规、班约以及班级行动纲领等,以此来培养、强化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与班集体的凝聚力,使之在班风建设过程中实现德育的自我学习与践行。
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设计与规划”。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德育渗透过程中,也应不断进行创新,如开展“自我形象设计、学习规划、生长规划、奋斗目标以及自定人生格言”等活动,使每名学生均能够为自己设计一个近期、中期、远期的人生奋斗目标,并引导、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克服自身现存缺点,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提升,进而使小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设计与规划”活动,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激励,真正做一个自立、自强、自律的高素养人才。
另外,在进行小学生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使每一位教师均能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为使命,用自己的优秀师德师风为学生起到一个模仿的榜样。为保证师德教育活动效果,把活动引向深入,学校也应定期开展“讲职业道德,树师德风范”大讨论,开展师德建设“金点子”征集活动,指定阅读书目《给教师的新一百条建议》,撰写一篇深刻的师德教育学习心得,并组织开展相关读书讨论会,以此来提高、完善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为提升学校德育教学奠定基础。
“以人为本”的小学德育教育、渗透过程中,学校必须开拓思路、创新德育教学模式,并结合新时期德育工作核心内容,借助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来不断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形式与内涵,真正让德育教育生态化、特色化,为全面提升小学生德育教育效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