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多元成长记录评价法的实践研究
——小学学生成长记录袋研究案例
2018-11-30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唐光华
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唐光华
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表现自身特点的层面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在发展过程当中自身的特点不仅在学习成绩上表现出来,而且在爱好、习惯、思考方法上都有所体现。在评价记录学生的发展的时候不要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搞“一刀切”,要从学生发展的不同层面来还原学生为一个“立体的人”。在学生的成长当中离不开对学生成长轨迹的记录,有了对学生发展的记录,相当于在学生发展这个“刻度尺”上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才能对学生进行一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鞭策客观评价。借助学生成长记录袋这样一种方式有利于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反映出来,使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度。
一、加强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认识
小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成长还处于起步阶段,经常会有一些明显的进步值得记录,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学生进行改进。在安排运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记录之前,教师要做的是想清楚利用记录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是真正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可以借鉴参考的评价体系明细记录,这一点的明确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将成长记录袋作为学生成长过程当中一份宝贵的财富,不仅受益于学生当下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深造提供参考。教师在利用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记录的时候,来源要多样化,即收集学生发展成长过程当中不同侧面的信息,要能够通过成长记录袋刻画出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例如,在小学记录袋的使用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划分不同的细则,比如说有的学生喜欢画画就在记录袋当中多收集保存一些学生的绘画作品;有的学生喜欢唱歌,教师就可以利用存储工具来记录学生歌唱水平的变化。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在记录这些内容的时候不是单纯地就这些内容进行记录,也应该包含学生共性的问题,只有这些才能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特点,同时也能在一些基础性的事物上不会产生荒废懈怠的问题,使自己能够朝着既突出个性,同时也能全方面发展这一目标努力前进。
二、运用多种记录手段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一种能够客观反映学生成长的“记录方式”,从它的名字出发,很多人对于“成长记录袋”的认识是认为“成长记录袋”是一种实体的能够触摸到的记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科学手段的进步,人类的记录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的认识也要不断地进行认知重塑,做到与时俱进。现在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以及云存储技术的不断突破,借助电脑和手机,人类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并且在形式上也能够做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在为学生设计成长记录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利用实体的记录以外,也可以借助这种新型的技术手段来为学生创建成长记录袋。例如,在安排学生的成绩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多种因素作用,学生的成绩一直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当中,而且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测试的时候需要进行很多次的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构成了一个大的数据量,如果依赖教师利用人工统计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在数据的呈现方式是单一的,不能完整地表现出学生成绩的规律。但如果教师在统计这些数据的时候利用统计工具,比如Excel就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像教师将学生的成绩数据输入进去以后,就可以生成学生成绩的折线图。通过折线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哪一次进步大,哪一次退步。掌握了这些信息教师就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的学习策略,使他们每个人成长记录袋都变得更加直观与富有价值。
三、搭建平台进行记录袋的展示
学生成长记录袋不应该是”死“的,缺乏生机的,而应该是“活”的,充满活力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学生成长记录袋只是用来记录学生成长的“形式”,不通过与他人的记录袋进行分享交流,那么记录袋存在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利用不同学生在自我记录上的心得体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有助于将记录袋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会因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对自我形成暗示,形成成就感,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努力的动力,不断地进行奋斗。借助这样一种平台可以让成长记录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的进步产生良好的效果。
对学生多元成长进行评价与记录要使用与之相匹配的方法,借助成长记录袋这样一种方式可以极大程度上使对学生的成长评价变得更加便利与直观。在具体使用这一方法的过程当中,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内在特性与实践教学的互动,从认识上加以重视,借助现代手段和搭建交流平台使其效果达到最大,推动教学记录迈上更高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周永新.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6(34):200.
[2]陆静雯.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方式在科学课堂的实践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