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师生共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的教学为例
2018-11-30
●
师生共读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和探究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以下,笔者以《抗日战争》的教学为例,对师生共读模式进行思考与实践。
根据全国高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笔者确定《抗日战争》的教学目标为:师生通过共同阅读与探究相关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日军铁蹄之下的痛苦生活,体会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精神,学会辩证地分析当今社会的一些极端现象,树立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学习的家国情怀。
一、师生共读模式的运用
在教学前,笔者阅读了《华南抗战史稿》、《广东抗日战争纪事》、校史等,将其中与课本内容相关的部分进行摘编,课前发给学生阅读。摘编内容如下:
侵略者在黄埔文冲,把一条长三十多丈,深和宽各一丈多的壕沟,变成屠杀南粤人民的“万人坑”。
1938年7月15日,国军157师突袭南澳岛日军,在海岛上忍酷暑、捱饥渴,浴血抵抗,多次退敌。
1938年10月,日寇进攻东江地区时,当地党组织就组建起了东江纵队游击队。到1944年底,该游击队同敌军作战1400余次,毙敌伤敌6000余名,抗击了东江地区70%以上的敌人。
——《华南抗战史稿》
学生阅读后思考:
如何评价广东人民的抗日?
“万人坑”的资料让学生感到震惊,南澳之战和东江抗日的史实又加深了学生对全民族抗战和持久抗战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资料的选择原则与方法,并能自觉摒弃“抗日神剧”的错误影响。
在教学总结时,笔者又选用一些时政热点的资料,在与学生共同阅读和探究中,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如:
材料一“飞虎队”老飞行员来到昆明旧地重游。他们下飞机时激动地走向欢迎的人群,没有想到的是那些人却是在等候日本的商务代表团。
材料二在中国儿童喜欢的电子游戏中,居然出现了日本皇军耀武扬威、征服世界的情节。许多孩子依然自得其乐地玩着这些游戏。
学生阅读后思考:
针对上述现象,你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结果也令人欣慰。
在不断深化的互动交流中,学生的历史思维逐渐养成,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二、师生共读模式的效果
《抗日战争》之后的历史课堂上,笔者坚持与学生一起阅读、探究课外资料。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历史课堂的受欢迎程度,也使去图书馆借阅与历史相关书籍的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0%升至40%。
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我还设计了“征集历史”的作业,要求学生采访家人,了解他们经历的战争岁月。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掌握程度,而且加强了他们与亲人的情感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师生共读模式的反思
首先,我们要重新思考中学历史学科的本质,重视其人文性的特征。师生共读模式正是发挥了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特征,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次,作为一线教师,要加深对历史课程的理解,拓宽历史教学的空间。师生共读模式引导学生穿越了学科壁垒,将历史学习与语文、政治等学科学习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了历史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
总之,师生共读教学模式是一个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科发展、值得中学历史教师深度拓展的教学模式,为历史课堂注入了源头活水,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渠清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