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参与社区国防教育建设研究*
——以南京市社区为例
2018-11-30徐东波1南京农业大学军事理论教研室2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徐东波 (1南京农业大学军事理论教研室;2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近年来,高校——社区共建社区文化成为基本趋势,已成为当前完善社区工作的必然发展方向。通过合理调配高校文化资源、利用高校智库的影响力,可对社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社区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增强社会民众对于国防安全的理解,帮助居民了解、关心、支持国防建设,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以符合总体安全观。
一 社区国防教育建设动力分析
社区国防教育建设动力,指的是社区国防教育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来自相关方的实际支持和正面影响。就高校——社区结构体而言,主要是从高校和社区两个角度探讨之。
(一)高校的建设动力
1 履行高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从高校服务社会的预期效果考虑,如果服务内容与高校相关专业学科有相应关联,具体服务团队在服务心态、服务能力和服务层次上,都能有一个良好预期。进一步而言,高校及其专业智库在社区范围内的影响也趋于扩大,并经由社区主体,促进高校及其专业智库建设发展。相对高校,从中微观层次来看,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单位是学校国防教育教学的实际承担单位,也是参与高校所在社区国防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社会服务中,可将高校国防教育智力转化为社区国防教育建设动力,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效率。
2 扩展专业实践场所的需要
当前,除东南大学等六所高校外,吉首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院校,也新开了国防教育相关专业或在有关学科下设立新的研究方向。从教学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实践教学始终是理论教学的一体两面部分。城市社区众多,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的次数多、形式多样,参与到社区国防教育建设工作中,能显著提高硕博士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继而,社区国防教育需求、高校职能发挥和硕博士生专业实践,便形成了有效整合。
(二)社区的建设动力
1 社区职能的履行
社会工作理论认为,社区主要承担了管理、服务和教育三大职能。长期以来,社区教育功能主要集中在社区法制教育、“两劳”人员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等方面。这主要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现实有关,也与社区工作队伍的整体认识有联系。但近年来,社区被赋予了更多职能,如社区文化建设、学习型社区等,既有与传统职能相融合之处,更有适应新形势后的新职能拓展。开展社区国防教育即是新职能的重要组成,在地方人民武装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的要求下,也是社区考核中的重要台账之一。
2 全民国防教育的要求
2002年,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成立后,每年年初均会发布年度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安排。全民国防教育始终坚持党管教育原则,各级人大和政协对依法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检查监督,要求各级国防教育讲师团必须深入基层,组织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并对开展较好的基层单位,在工作考核上予以倾斜。在社区本职的内部刺激下,外部督查也赋予了社区搞好国防教育的另一重动力。此外,诸多国防和军事单位与所在社区也有长期的互动交往,大多形成了长期共建关系。这也是社区履行国防教育职能的情感动力。
二 高校参与社区国防教育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分为问卷和访谈两部分。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城区内四个社区的部分居民与高校参与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14份,问卷回收率为97.5%,有效率为95%。访谈对象除上述人员外,还增加了社区工作人员、军地相关部门负责人。
(一)南京市社区国防教育的开展情况
关于社区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大部分社区的举办频率为一年1~4次。其中,参与社区国防教育活动的居民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与18岁以下的青少年居多,活动的组织人员基本为社区工作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学生与高校专家学者。
关于活动的开展形式,可按两种方法进行分类。第一种是按照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分类:室内活动主要为宣传讲座、知识普及论坛、事迹汇报等;室外活动主要为国防体育类活动、国防实训活动和参观学习活动。第二种是按照活动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具体来说可分为短期活动与中长期活动:一般短期活动时长在2天以内,中长期活动每次举办时间超过5天。38%的社区居民比较喜欢的教育形式是事迹汇报、国防体育活动与参观学习活动,它们将国防教育的知识变得更加有趣生动,易接受一些。另有57%的社区居民对于讲座、论坛类活动的接受程度也比较好,但是41%的居民认为室内活动效果不如室外活动效果。
关于活动开展的满意度,114份问卷中,有98份问卷给予了“满意”及以上的评价,16份问卷被给予了“良好”评价。访谈中,高校、社区及军地方面负责人都给予了基本满意的评价,并认为随着开展经验的不断丰富及合作机制的进一步顺畅,社区国防教育活动上升空间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社区国防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不够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课题组发现,当前社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不够,主要是因为当前社区国防教育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宣传不到位。
当前,由于社区居民对于国防教育活动不够了解,且宣传渠道较窄。因此,有的居民先入为主,主观认为这类活动的内容不如歌舞比赛或健康宣传有意义。主题可能跟征兵双拥类似,有特定目标人群,导致参与意愿比较薄弱。而社区宣传方式也比较传统。近年来,随着高校人员的加入,社区国防教育的宣传渠道有所拓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居民的理解偏差。但当前国防教育活动的宣传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感染力与吸引力方面还需努力改变。
本研究调查的四个社区,有三个社区开展了讲座、事迹汇报等室内活动形式。虽然各社区邀请的都是985或211高校的专家学者或转业军官,但是过于单一的形式,加上专家储备不够丰富,导致吸引力欠缺。而当主题是热点问题时,又会出现一座难求,现场秩序较乱。访谈中,有居民提出,最好能进军营接受教育;有居民提出,希望能多组织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并希望有专业讲解,更加深入了解国防历史。
课题组认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与社区双方合作经验不足、宣传方式不完善。社区确实会固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但主要是围绕卫生健康、群体生活等主题展开。而真正开展社区国防教育的时间并不长,在形式与内容上易于单一化。高校教师加入社区国防教育讲师团,难以提出创新性建议,更多是讲座式和活动式被动参与。高校与社区工作人员也对合作方式进行了反思,归因于合作时间短、双方沟通不足等。总体而言,当前双方合作机制不够顺畅,匹配度低,宣传上也没更好地利用各种新媒体资源,但会努力理顺机制,做整体性规划。
2 社区国防教育内容不够丰富
A社区居民表示,常年以来,国防教育活动内容固定是邀请革命老军人来给大家讲故事,也举办过“童子军”活动;B社区受访者认为,本社区经常会请一些高校专家讲座,主要内容是对一些国际热点或者国防历史事件进行解读,利于激发居民关注防务的热情;C社区受访者指出,该社区国防教育活动以户外活动为主,主要去爱国主义基地学习,或开展一些国防体育活动来调动居民兴趣,但少有请专家来讲座;D社区访谈结果显示,该社区会针对不同年龄段开展针对性活动,对于老人主要以宣讲为主,2013年还举行过针对青少年的军事夏令营。通过与受访者沟通,他们表示对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都有兴趣,建议各社区之间能够交叉举行活动。
此外,不少居民表示,部分活动过程过于乏味,没有很好的把握“度”。如室外活动时,居民可能正在兴头上,活动就快结束;讲座活动时,有的内容过于专业或松散,导致居民的期待值不高。
课题组认为,这主要由于社区国防教育的参与人员水平不均。当前高校虽都设有军事教研室,但是大部分教师日常授课对象是大学生,而在社区讲学时,部分内容可能会显晦涩。而高校学生没有接受正规培训,在举办活动时,可能导致活动的整体规划性不够。
三 改进高校参与社区国防教育的基本对策
(一)建设高水平社区国防教育团队
近年来,南京多所高校,除了努力将校内国防教育建设好以外,还不断开拓高校国防教育的第二阵地。这些高校邀请军事专家与优秀青年学者,定期开展诸如“将军讲堂”“国防大讲堂”“国防教育系列讲座”等活动,场场活动都座无虚席。参与者除了在校大学生,也有附近居民。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第二阵地的成功开拓,很大程度归功于高质量的国防教育团队。
笔者认为,构建高水平的社区国防教育团队,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解决“人”的问题。包括挑选乐于长期参与的高校志愿者与主讲专家。社区可以与高校军事类协会或军事教研室等单位加强合作共建。也可通过军事教研室荐选,社区聘请高校内适合的主讲专家,还可邀请军队专家来承担社区国防教育任务。第二,明确团队各成员的角色定位与责任分担。例如,学生志愿者可作为国防教育活动的服务者,帮助布置场地、承担部分后勤保障等工作;专家学者需要完成国防教育知识的传递,这也是社区国防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目标;社区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到社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群策群力。南京图书馆长期举办面向全体城市居民的系列国防教育讲座活动,就是很好的例证,南图的优越条件,能给主讲人和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第三,信息沟通要顺畅。众社区整合各自资源,在社区间进行国防教育资源共享,如A、B、C三个社区分别有一支固定的社区国防教育团队,则A社区的团队可以交流到B和C社区开展国防教育活动,B社区的团队也可以交流到A和C社区,以此类推,这样既能丰富社区国防教育资源,又能给居民带来不一样的国防教育学习体验。
(二)严格审核,丰富社区国防教育内容
当今,美国、俄罗斯、以色列和瑞士等国社区国防教育效果非常显著,参与人员也非常广泛。美国社区国防教育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实效,也采用学习、讨论的形式,更多的是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俄罗斯则是继承了苏联的一系列制度,强调对社区居民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以色列由于其人口较少,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式的社区国防教育;瑞士作为中立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注重将民族传统与国防教育自然融合。
综合上述国家的实践经验,我国在开展社区国防教育活动时,应注意四点:第一,社区国防教育要立足于基本国情。要对社区国防教育的方向、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同时,也可以立足地区实际,选择活动主题,例如南京地区,通过对本地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进行跨时空解读,由此引起本地居民的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国防教育效能。第二,对社区国防教育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严格”指的是既要立足于我国国防历史,又要注重展望国防事业未来。严格的标准也是保证社区国防教育在全民环境中,长期有效开展下去的基本质量保障。第三,丰富社区国防教育的形式。高校和社区要认识到,社区国防教育不仅仅是“请进来”工作,更要重视“走出去”战略,有序组织参加“开放军营”活动、开展军事夏令营训练、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此外,还应注重吸收社会中青年力量,通过一系列军事体验活动,激发他们的国防热情和爱国意识。第四,认识到社区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官方和非官方的力量都要加入进来,社会、社区、高校、军队等主体要互相配合,上下呼应,形成全方位、多维一体的国防教育阵线。
(三)拓宽社区国防教育宣传渠道
实际上,社区国防教育应不断开发多种宣传通道、学习通道。通过多渠道的打通,来扩大传播与影响力,实现社区国防教育受众的广泛化。一般来说,社区习惯采取的方式是邀请报社记者或者电视台记者,通过在报纸上刊登社区新闻或地方新闻栏目来向居民展示社区国防教育的现场,这种方式效果好。因为通过宣传,可以提升社区国防教育活动的影响力,间接吸引此后国防教育活动的参与者。
但近十年来,智能手机、网络应用及新媒体的普及,吸引了几乎全年龄段的人群,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快速接收各种各样的讯息。但社区的部分工作人员对新媒体的操作可能不太熟悉,这时就需要高校介入。高校应引领创新思维,注重重塑当前社区国防教育的传播机制,联合区域内各社区进行广泛宣传,大力运用社交平台与官方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组织活动,从而扩大社区国防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此外,高校还应与社区合力,思考如何将社区国防教育与各种宣传渠道结合起来。如南京高校在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号进行宣传,部分社区也有公众号,在活动开始前进行宣传,吸引参与者。在活动结束后,积极报道,有的社区甚至邀请高校影协的学生进行现场录制,然后上传到官方公众号,社区居民在活动结束后还能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