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五谷”特色文化精髓拓展德育美育融合路径

2018-11-30张志利

中小学校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五谷美育德育

□ 张志利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尖字沽中学历经50年形成独具特色的 “五谷文化”。“五谷”特色文化既反映地域文化特征,又植入学校文化底蕴。 “五谷文化”的课程开发始于2010年10月,学校结合所在地域的历史与文化资源,把 “五谷文化”融入校园。“五谷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值得充分肯定与传承赓续。

一、学校 “五谷文化”德育美育融合特色课程的由来

尖字沽乡位于丰南城区南20公里,面积44.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8万亩,交通便利。乡内地域开阔、土质肥沃,拥有良好的种植和淡水养殖条件,农渔业发达,素有 “鱼米之乡”美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鱼类主要有鲢鱼、草鱼、鲫鱼等。乡村兴建于乾隆年间,历史底蕴丰厚、民风淳朴,农耕、民俗文化独特。

尖字沽乡的地方特产、民俗文化等深深影响当地人民,稻谷、小麦、豆类、河蟹、河虾等为当地招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谷粮艺、高跷秧歌,代代相传。每年正月二十五的 “五谷填仓节”,人们举行各种仪式活动,期盼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填仓节”,又叫“天仓节”,为象征 “大屯满、小屯满、五谷丰登”的节日。“五谷粮艺”起源于鼎盛的唐代,兴盛于清康乾时期,反映当时社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同时,“五谷”生长采集天地精华,极具“灵气”,佛教、道教规仪中视为夺天地精华的 “吉祥物”,故用之作画,称为 “五谷画”或 “五谷粮艺”,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情趣、文化传播、历史影响、精神支柱等方面。学校 “五谷文化”课程正是在上述民俗文化中孕育而成。

二、学校 “五谷文化”德育美育融合特色课程内容:以民俗文化为载体

尖字沽乡正在开发以乡村 “绿色经济”为主线的地方资源,业已申报国家和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加强学校德育美育基地建设,以及全面开发地域文化、特色农业等,由此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倾情关注,以促进地域乡村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薪火相传、璀璨夺目的 “五谷文化”。作为 “五谷文化”的主题品牌——“五谷粮艺”制作相传甚兴,工艺上精益求精。学校 “德苑——五谷粮艺”是以五谷杂粮为本体,通过粘、贴、拼等手段粘贴而成的花草、山水、鸟兽、书法等形象的工艺手法画种。2008年以来,在“德苑——五谷粮艺”传承人张志利的带领下,继承并发展此项民间工艺。学校广大师生苦心研究、不断开发制作 “五谷粮艺”,作品被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纳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市区乡校公众走廊内布展,参加市校本课程开发现场交流展示等活动,并获 “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课题成果奖。2017年5月,“德苑——五谷粮艺”视频节目经过教育部体卫艺司层层遴选,评选为 《传承的力量》项目优秀节目。

地域特色、生生不息的年节文化。过腊八,贴春联,欢欢喜喜过大年;填粮仓,祭神灶,男男女女好运到。年年岁岁,其乐融融;年节活动,生生不息。“腊八节”是庆祝丰收、感谢先祖和神灵的古典祭祀仪式。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腊月八日吃 “腊八粥”,用以庆祝五谷丰收。“腊八粥”食材丰富,主要有稻米、小米、大豆、绿豆、赤豆、蚕豆、粳米、红枣、莲子等五谷杂粮及果脯类。“年夜饭”的名堂很多,有饺子、馄饨、长面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择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象征 “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有的在包饺子时,还会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谁先吃着就能多挣钱。新年吃馄饨取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之前处于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预祝寿长百年。“填仓节”之时,人们或饱食以示填满了仓,或用灰等围出仓的形状,放些粮食以示仓满,或祭祀仓笼之神,以祈一年粮丰仓满。填仓节分大小,小填仓在农历正月二十,大填仓则在二十五。如今,填仓节的祭祀活动早已销声匿迹,但仍保留地上撒大米、小米、大豆、高粱等粮食并画圈圈的习俗。

口口相传、历久弥新的民间传说故事。尖字沽乡传说故事流传于民间,口口相传,缺乏文字记载,虽然极富教育意义,但对学生而言却距离遥远。学校发动学生整理与收集民间传说故事,比如 “南蛮桥下憋宝故事”、“张四阴阳传说”、“雷公捉狐仙传说”、“三百年古槐佚事”、“二道子河趣闻”等。在收集过程中,师生会了解到一些当地俗语,由此增长知识与见闻。

三、学校 “五谷文化”德育美育融合路径:开设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

学校依据丰厚地域文化特点,推出 “走进自然、走进乡村”综合实践课程,体验富有地域风情的“五谷文化”。学校遵循 “五谷文化”宗旨,同步推进品悟年节文化、民间故事搜集等专题活动 (课程)。

识 “五谷”内涵,懂 “五谷”历史。“五谷”在古代存在多种不同说法,主流的是稻 (俗称水稻、大米)、黍 (俗称黄米、黏米)、稷(又称粟,俗称小米)、麦 (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 (俗称大豆)。另外,“五谷”还有 “天谷”、“地谷”、 “悬谷”、 “风谷”、 “水谷”等另类说法。

学 “五谷粮艺”,传 “地域”工艺。“五谷粮艺”又称五谷粮食画,通常选定木板或密度板,裁成所要尺寸,然后再制图,在木板上画好要做的图稿,准备好作画的杂粮,粮食要干、无虫蛀、完整无损,有光泽的为佳。用的黏合剂最好是环保胶,用到的工具包括镊子、刷子、尺子、铅笔、橡皮等。做好之后,尚要喷上防虫剂,然后刷层清漆,晾好后装框、装裱。师生亲手制作栩栩如生的 “腾龙”、“奔马”、 “孺子牛”、 “雄鹰”、 “翠竹牡丹”等。

铭 “民俗”文化,激 “乡土”豪情。一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只有脚踏乡土,了解民俗文化,汲取民俗营养,才能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也才能激发满满的自豪感。

四、学校 “五谷文化”德育美育融合课程开发:综合多元,特色鲜明

尖字沽中学德育美育融合课程——《德苑——五谷文化》的开发,源于学校地域资源,即引进、传承 “五谷文化”,融合 “五谷文化”与学校教育。课程主要分成《民俗乡情文化》《德苑——五谷粮艺》《体验五谷文化》。《民俗乡情文化》主要介绍尖字沽乡村的地理、乡村志名、历史文化、人文民俗、社会经济等;《德苑——五谷粮艺》主要介绍 “五谷粮艺”制作工艺、种类等;《体验五谷文化》则由学生的优秀社会调查、随笔、小论文等组成。通过开发上述德育美育融合课程,充分整合丰厚的地方资源,寻根 “五谷文化”、“听说的故事”。

学校 “五谷文化”德育美育融合特色课程呈现综合多元特征,促使学生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在社会生活与学习实践中感受 “五谷文化”特色课程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五谷美育德育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论公民美育
走近乡间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五谷画
创意五谷画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