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思维导图,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2018-11-30
随着教学目标的提升,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进入了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就是诸多教学工具中的一种。思维导图可以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延展和丰富,链接至其他的知识点,从而把许多的数学知识点结合起来,系统地加以展现,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一、概念可视,结构条理
小学生需要掌握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各种各样的概念或者是运算法则。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能够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但在后续相似概念出现时,就十分容易混淆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将一些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清晰的比较和记忆,让学生在不断比较的过程中,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
比如,我在教学“运算定律”这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对于运算定律中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概念和公式还是不太清楚,完成习题时经常出错。而在为学生进一步教学时,学生对于“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这两者的概念也比较模糊。这时,我以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思考,并在捋清一个概念的同时,及时地与其它概念进行分辨,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出来,以条理清晰的方式展示这些数学概念。其中,“运算定律”中“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概念,我在思维导图中将两者的概念进行了对比,并将两者的公式也体现在了思维导图中。在对比两者概念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公式,可见,结合律中只涉及了四则运算中的加法,而分配律则涉及了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和乘法。
在学生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时,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混淆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不仅使得相似概念能可视化分辨,也可以将这些概念以条理清晰的结构促进学生的理解。
二、启迪思维,引导创新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数学教师不能够一味地帮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而是指导学生能够结合遇到的问题,自己制作思维导图,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十分有效。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的知识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时迸发新的想法,从而引导其创新。
比如,“圆柱的体积”知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后,我要求学生预习“圆锥的体积”的内容。并设题目为:一个圆柱形的零件,底面积为19cm2,高为12cm,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与这个圆柱同底同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学生预习了圆锥的体积求解公式后,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发现在同底同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思维导图则给予学生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清晰地发现问题,并通过简洁明了的概念、公式展示过程中,解答问题,有效的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多元整合,整理复习
新课标中强调要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充分地体会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而思维导图恰好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将散乱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开展复习。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整理和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个知识点构建思维导图,将一些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链接,整体上进行复习。
比如,我在学期末引导学生复习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为了高效地整理和复习,我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将一些有关联的内容罗列出来。比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制作了思维导图,链接到了分数的乘法、除法的内容,让学生对这两个内容进行对比记忆。与此同时,我要求学生链接“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学生仔细回忆整数的四则运算的相关公式,从而将整数的四则运算法则链接到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当中。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以往所学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地复习和回忆所学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系统地理解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高效地加以应用。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记忆和理解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地开展创新,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2).
[2]曹靖.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