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支点,成就精彩课堂

2018-11-30

教书育人 2018年13期
关键词:乌鸦预设狐狸

“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学预设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设置的具体实践方案,教学生成则是教学预设创造性实践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需要课前的充分预设,但是,动态的生成往往会超越预设,寻找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支点,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一、对学生的关注不是“应对”,而是“投注”

在上苏教版第一册的第一课《人有两个宝》,当讲到“双手会做工”时,一位同学说:“老师,双手可以打人……”我一怔,其他的学生随之哄堂大笑,我温和地说:“他说的没错,是还能够打人!”“啊?……”面对一双双惊愕的眼睛,我把图片重新演示了一下,问学生:“图画上的双手都干了些怎样的事情?”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表意见:“对别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也许这位学生意识到了什么,害羞地说:“老师,我明白了,只有干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双手才是块宝……”

学生的表现出乎教师的意料,但恰恰是“意料之外”才引起了教师的关注,让精彩的生成有了“土壤”。对“学生需求”的主动“投注”,更多地投注于学生的渴望、需求,投注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只有这样,我们在灵动的学生面前才不会手足无措。

二、文本的研读与释放既能“入”,也能“出”

教师要在文本的研读与释放的过程中寻找到“平衡点”,做到既能“入”,也能“出”。

首先,教师要善于“入”得文本,即善于研读文本并认知文本的内涵,不仅是思想层面的,还有情感的、态度的、价值观之类的等。如对《会走路的树》,我们不能简单地认识这篇童话给我们在环保、诚信和友情方面的思考,更应深刻地认识到蕴含其中的真、善、美。

其次,教师要善于“出”得文本,即通过文本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影响。在教学《闪光的金子》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徐虎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的原因,还要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甚至将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影响身边的人,那么语文的学习就不仅仅是停留在了书本,而是更好地发挥了语文的人文性。

对文本的研读与释放,实际上就是用怎样的预设引出怎样的生成。如果只“入”而不能“出”,就无法充分用文本来演绎课堂;如果没“入”而“出”,课堂的生成就会如断线的风筝。灵动的课堂在于我们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把握着“入”与“出”的“平衡”。

三、体验与对话既须“尊重”,更应“疏导”

在讨论《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狐狸和乌鸦给学生留下怎样的印象时,一名学生说:“和愚蠢的乌鸦相比,我觉得狐狸特别聪明,他用自己的智慧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面对此景,教师应该寻找到这样的一个“平衡点”,即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疏导”。

首先,我们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评判,允许他们在语文课堂中生成个性化体验,折射人性的光辉,散发互动的气息,涌动生命的灵性。

其次,针对生成的现象应以文本为基本依据合理疏导。因为,一是脱离文本的语文课堂对话只能是以对话为目的的对话,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并没有实际的意义;二是个性化体验不能背离文本最基本的价值取向。针对上例中孩子对狐狸的误读,如果我们把握了文本最基本的价值观,就可以通过下面的疏导,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正确的道路:“狐狸把这种头脑用在欺骗他人上,就不能称为聪明了。换什么词呢?”这样一来,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也让学生得到了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同时明白了“聪明”和“狡猾”是两个不可等同的词语。

教师要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诱导能力,这也是一个达成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十分重要的“平衡点”。生成无非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想法和思维的碰撞,尤其这种碰撞是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的时候,碰撞就会更为激烈和深刻。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机遇,引发碰撞,并引导学生思考,开展争辩,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总之,遵循一个事实,那就是“不管是讲求预设的策略还是抓住生成的机会,最终目标都旨在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服务。”

参考文献:

[1]魏本亚.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哲学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117-121.

[2]邹欣.新课程理念关照下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乌鸦预设狐狸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小乌鸦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乌鸦喝水后传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
乌鸦搬家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