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选活动内容 构建有效课堂

2018-11-30

教书育人 2018年13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活动教材

课改十年给品德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新的品德课更加注重课堂的有效性。品德课堂的呈现不同于其它课程,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即使是课本教材的呈现,也具有着立体性。品德课堂更多的时候是以板块呈现,活动跟进。网络的发达,更是为品德课堂提供了源泉。一堂课需要的素材,只要有关注点,网络就会贡献相关的活动内容,为此活动选择的内容可以说是越来越广。那如何精选活动内容,构建有效品德课堂呢?

一、准确定位筛选活动内容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要结合教育总目标,根据学科的要求,进行活动内容的筛选,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计划和安排。如果教师没有目标的进行教学,不但达不到教学的要求,还能直接的影响教学质量。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要求,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这样教学活动才能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体现出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试教“56个民族是一家”的第三课时(四年级下册),教师出示一组很精美的图片——身着民族服装的代表56个民族的56张照片。但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为: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国家的形成与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我们(小学生)应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能从不同途径搜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能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按照这一课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这组图片欣赏放在第二课时更为合适。权衡再三,舍去了这一组镜头。从而设计了从寻找身边民族踪影的活动入手。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普遍适应了教学的活动性,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充分的应用。因此,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找准活动的落脚点,在教学中体现出活动的价值,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如果活动的效果不好,即使具有很好的形式,教师也要放弃。目标定位上更要避免“高、大、上”。学生的价值导向,不是靠我们在课堂中喊爱祖国、爱人民就能生成的,润物细无声,小学品德课堂的目标定位的准确也体现在细节上。

二、尊重教材提炼活动内容

新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儿童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通过教材活动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架起知识和生活的桥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材的灵活运用,同时也要让活动内容紧扣教材主题,不能脱离了教材,为了活动而活动。曾听到一堂公开课“漫话邮政”,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播放一段4分钟多的“最美邮递员”视频。这段感人的视频同样感动了在座学生和听课老师。就提升情感的角度来看,这段视频的介入是把这一堂看上去情感目标不好处理的环节引导了一个比较高的情感酝酿阶段——邮递员送一封信是那么不容易,平常我们应正确地写好收信人和写信人的地址、邮编。听课间隙大家的意见分成两派:一种这段视频选取得不错,提升了情感体验;另一种“最美邮递员”视频虽感人,但放在这堂课中不够恰当。事后,我又认真翻阅了教材内容,同时也再一次思考何为有效教学。“漫话邮政”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向信息时代”中的第一课,之后还安排了“神奇的电话”“各种各样的传媒”“网络世界”这三课内容。教材的实际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进行逐步的深入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应用,让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信息工具能够进行正确的运用。再回顾这段感人视频应该对本课教材内容的落实没有直接作用。课改十年,教学思品的老师多多少少也能分辨怎样的活动才是增进了课堂的有效性。但是在“感人”面前,往往会迷失了方向。的确,一堂好课必然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但是如果画蛇添足了,却不是好事。多元的媒体让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上如鱼得水,但我们还是要擦亮眼睛仔细研读教材,在活用教材的同时一定要尊重教材,精心提炼活动内容。

三、关注需求优化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的“虚拟化”指的是教师选取的活动内容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但是学生可能没有经历过,对活动内容模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不足,在对于陌生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正确的获得有效信息,情感体验也比较肤浅,这就使得“虚拟化”活动内容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在一次活动展示中,某教师考虑欠周,也出现了活动内容“虚拟化”的现象。他在教学“诚信真可贵”时呈现了大量的人物故事材料:由留学生因三次逃票失信而应聘遭拒导入,接着让学生扮演角色去招聘“餐厅经理”“超市采购员”“教师”,反复提问:面对一个不诚信的人,你会聘用他吗?最后再讲述“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故事”。目标虽然也是清晰的,不过虽然这里所有的材料现实存在,但是它离学生的生活太远,都属于脱离学生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的“虚拟化”的东西。学生在学习中对这些“虚拟”的材料有想法,但因远离自身生活无法产生情感体验而无法达成很好的品德教育目标。

如何将“虚拟化”转化为“真实化”,需要教师用心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本学期的县教研活动曾听到一位年轻小伙子老师“小心‘电老虎’”这堂课中,老师就很好地关注了这一点。开课就和孩子们套近乎了,平时爱玩些什么玩具?猜老师小时候爱玩的玩具?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然后又马上和孩子分享带来的玩具。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能把学变成玩就是最妙的办法。玩中学,学中玩,孩子们是最快乐。玩中和电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就像多了一个朋友一样,很自然地就切入了主题“电”。接下来的环节大家也看到了还是玩,这会儿玩的是“触电”——体验安全伏度内的电钳子。老师非常懂孩子们的心理,始终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玩”这一堂课,玩中让孩子们知道了违规用电的危害,树立了安全用电的意识。到后面的小组合作找“电老虎”的环节,其实也在“玩”,但“玩”的性质不同了,这是有意识地学习性的玩法。再到后来的谈谈预防电老师伤人,关键在于什么?学生已经深刻认识到电老师并不会主动来伤我们,而是我们“玩出格”了——违反了安全制度,自己去触犯的。“玩”要有度,什么该玩,什么不该玩,老师把一个“玩”字做足了文章!整堂课的活动内容具有真实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更是促进学生的思考,本来“电老虎”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来说也不算是太贴近生活的话题,一般的孩子总不会去玩电这个危险游戏,也曾听过几堂其他老师上的“小心‘电老虎’”的课,大同小异的环节总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来说一说哪些地方有电很危险,插头怎么插呀之类的活动,而本堂课中老师始终关注了学生的需求——玩“电老虎”,从而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精选活动内容,甚至一个活动内容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或者将某个主题内容作为载体加以拓展丰富,用好用足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一个活动内容的思想教育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许宏.童心课堂——基于儿童文化的小学品德生本课堂(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3]杨翠玉.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草根研究”(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4]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活动教材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教材精读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武文宝:品德传承三晋文化 精心酿造善美智爱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