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的创新探索
2018-11-30张永文
张永文
(福建省闽清县林业局白樟林业工作站,福建 闽清 350806)
1 引言
杉木的树高达35 m,属于一种大型乔木,对气候特点、生长环境、阳光照射等方面的要求较高。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不宜寒冷受冻,对通风、阳光的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对土质的选择上,倾向于水分充足、肥料丰富的酸性土壤。杉木具有耐腐、防御自然灾害的优势,其用途十分广泛,如建筑、家具等。
2 闽清县杉木种植概况
该县土壤有6个土类,15个亚类,41个土属,95个土种,该地带性的土壤主要黄壤、红壤等;非地带性的土壤主要潮土、水稻土等。自然土层的深度较厚,土壤中的肥力水平处于中等,占到总面积的57.32%。研究人员在对土壤的有机成分进行分析,该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高,速效钾含量丰富,但相对缺少速效磷。林业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高达66.41%,山区地带风速小、湿度强、水分多,适合杉木的快速生长,该地的杉木资源十分丰富,杉木资源的覆盖面积占到整个森林体系的30%。
3 材料与方法
3.1 造林地的选择与整地
杉木一般喜光照较好、水分充沛、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土壤深厚、肥沃、湿润,尤喜酸性或中性土壤。造林要适地适树,宜根据杉木特性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一般选择海拔800 m以下的山洼谷地、坡地,还可以选择海拔在800 m以上的避风向阴的山麓、山腹地带和山谷地带,土层厚度1 m以上,腐殖质厚度10 cm以上,排水良好的阴坡或半阴坡[1]。杉木栽植忌选择干旱、风大、贫瘠和光照太强的地段。造林迹地清理干净,整地坡度在15°以下采用全面整地;坡度在16~25°造林地采用带状整地;坡度在25°以上应采用块状整地方式进行整地。深度80~100 cm,整地时将土打碎、整平,清除树根、石块等杂物,经冬季霜冻后会很好,便于春天造林。采用挖大穴整地,规格60 cm×60 cm×50 cm。
3.2 杉木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是影响杉木速生丰产的重要因素。当前,木材极为短缺,急需大量的中小径材投放市场。在短期内(10~12年)要大量生产这种规格的木材,在营林中,不必进行间伐,而直接进入主伐。造林时必须考虑让所有的栽下树进入主伐期,造林密度要与此相适应。做法上要根据土壤肥沃则疏,贫瘠则密的原则,采用下面3种密度较为合理:即Ⅲ类地选择造林密度:166 cm×166 cm(3600株/hm2);Ⅱ类地选择造林密度:166 cm×200 cm(3000株/hm2);Ⅰ类地选择造林密度:200 cm×200 cm(2500株/hm2)。
3.3 定植
在每年年初的春季降雨结束后,就要实施定植的操作,需要额外的注意的是,选取的杉木苗需要是同一年生长的、高度不能低于30 cm,地径为0.5 cm以上的健康苗木。判断健康苗木的主要方法是没有病虫害、顶部位置不存在分支,且顶部位置的芽孢没有开,呈现出卷曲的形状。在对杉木进行起苗的过程中,要结合苗木的尺寸,每15株苗木扎成一捆,且将过长的根须去除。在完成起苗的操作后,种植人员要使用黄泥浆把浆根加固,将黄泥浆液体涂满苗木根系,高出苗圃1 cm左右,但一定要防止叶子上不能有浆液,如果浸入浆液后要及时进行清洗,如果叶子上存在浆液并不及时清洗,在将成苗定植后,极易被晒伤。需要额外注意的是,还要将苗木移植到沟中,要实施回土操作,结合具体情况还要实施提苗、压实操作,避免苗木根系出现弯曲、交错盘根的情况,一定要保持苗木良好的伸展性,还要保护好根部不外漏,同时,定植深度要超过铺地深度3 cm,对于坑面处的位置,要盖一层松软性适中的土壤。
3.4 中耕除草
在栽培杉木林工序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的运作,还注意把握耕除草的时间范围。比如,造林当年、次年中实施3次左右的中耕操作;3年、4年实施2次左右的中耕除草操作,还要根据松土除草的具体情况,将苗木的萌条摘除,中耕的深度要控制在10~20 cm的合理范围内[4]。
3.5 幼林施肥
为了给幼林及时供给营养成分,就要对幼林进行定期施肥,保证幼林的快速生长,还能增强土质的性能[5]。如果是家庭内种植的杉木,还要采取定期施肥的做法,一般来说,肥料多是选用复合肥,具体做法就是一个穴施半斤左右的肥料,要将肥料和穴坑底部土质搅拌均匀后,再使用复合土覆盖,确保不伤害到幼林根系。如果是面积较大的杉木林地,可在次年实施中耕除草的操作时,在进行相应的施肥,具体做法主要是在杉木苗上坡45 cm的位置上,挖出一条长、宽、深分别为49 cm×11 cm×11 cm的沟,每个沟中的复合肥料为249 g(不含氟),再将肥料和沟处底部搅拌均匀后,使用复合土覆盖。造林后1~3年每年施肥一次施肥时间在每年的3月份。
3.6 间伐抚育
为了取保杉木林的快速生长,就要实施相应的间伐抚育操作。间伐抚育工作,通常做法是,在幼林郁闭后的3~4年,林木产生分化,这时压木郁闭度为0.9~1.1,结合杉木的胸径量逐年减少的情况,就要采取间伐抚育的做法,主要是将林冠下端干枯、受病虫害等的林木采伐掉,需要额外注意的是,采伐时一定要把握好适度原则,避免对生长良好、品质优良的林木造成破坏。
3.7 病虫害防治
杉木的病虫害是十分常见的,病虫害会滞后其快速生长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杉木林的品质和产量,这就要作好关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体做法主要是,在对杉木幼苗的选取上进行严格把关,摒弃质量差、存在病虫害的幼苗,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种植幼苗的效率,做好施肥和灌溉工作,幼苗成林后还要加强打药的管理工作,增强杉木的抗害性能[6]。
以该县某林场的杉木林地为例,在采用了上述的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手段后,提升了种植杉木的效率,提升了杉木的质量和效率,在两年的时间内,该林场种植杉木林260.58 hm2,树高由1.4 m升为5.5 m,树冠幅度加大,成林时间较早,超过了相关指标,获取了客观的经济效益,还起到了美化环境、维护自然系统的作用。
4 结语
杉木是一种常见的树木类型,是一种速生用材的树种类型,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等方面。在种植杉木林的过程中,要对环境、气候、地质、阳光、湿度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做好林地选取和整地、合理密度、定植、中耕除草、幼林施肥、间伐抚育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这对于促进杉木速生丰产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发挥美化环境、维护自然系统平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