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在影视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30

教书育人 2018年6期
关键词:内涵式奥斯汀苏珊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国影视作品被引入中国。为让中国观众既能清楚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又能明白外语台词中的一些戏剧效果、了解外国文化和风俗,影视作品的翻译至关重要。影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译者不仅要遵循文学翻译的原则,还要考虑影视作品的幽默、修辞手法、声音和画面效果等因素,译文不仅要在文体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还要反映出与影视情节相关的原文语言特点,进一步准确地体现出影视所表达的思想意识以及文化特征。这两个方面也是影视翻译教学的侧重点。本文主要以电影《百万美元宝贝》和美剧《绝望的主妇》中的台词翻译为例,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在影视翻译教学中,讨论如何更好地分析理解英语影视对白,从而生成更加符合语境和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等进行进一步研究。

一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概述

言语行为理论最早由英国牛津学派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1962年,奥斯汀出版了《如何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一书[1]。书中奥斯汀针对哲学家关心的陈述之言的可验证性问题,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并作了经典性的系统论述。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对当代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语言哲学的发展,还引起了语用学、社会学及翻译学等的广泛关注。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是“以言行事”,“言中有行”,即人们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不应是符号、词语及句子,而应是人们用词语或句子所完成的行为。首先,奥斯汀将语句分为叙事句和施为句,在此基础之上,奥斯汀又将人们的言语行为抽象概括为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1 施为句和叙事句

在《如何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一书中,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中的功能单元。他将日常交际中的句子分为施为句(performatives)和叙事句(constatives)两种类型。奥斯汀认为,一些句子并不具有描述事物的功能,无法判断这些句子的真伪性,说出这些句子就是(或者部分是)实施某种行为[2]。奥斯汀将这类句子称为“施为句”。施为句的特点是话语本身不是在描述和说明事物,而是在实施某种行为。奥斯汀将用来说明或描写事物,具有真假值的句子称为“叙事句”,听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句子是否为真。在影视作品中,这类句子通常出现在旁白或者剧中人物的独白中,起到向观众提供补充剧中人物及事件信息的作用。比如电影《百万美元宝贝》中一段介绍女主人公麦吉的一段独白:She came from southwestern Missouri…the hills outside the scratch-ass Ozark town of Theodosia…set in the cedars and oak trees somewhere between nowhere and goodbye.通过这些对成长环境的客观描述,观众们就可以更好理解麦吉在电影中的言行举止及其心理活动。

2 句子含义与言语行为的划分

在《如何以言行事》中,奥斯汀提出,语言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词和句子,而是应该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言语行为包括三个次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3]。奥斯汀还对句子含义,即“从哪种意义上来说,说什么就代表做什么”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三种句子含义:言内之意、言外之意和取效含义。这三个含义分别对应上述三种言语行为。

“言内之意”是句子的普通含义,即人们说出一些带有特定含义的话,这一行为称作“言内行为”。言内行为通过句法、词法及语音手段传达出句子的字面意义。还有这样一种情况:人们所说的话并不体现出某种意义,说话人只是想借助语言来实现某种目的,这称作“言外之意”。有时,人们并不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带有隐含意义的“言外之意”来表达,这种行为就是“言外行为”。体现出“言外之力”。“取效含义”是指话语对听者产生的效果。通过告诉听者某事,说话人可以改变听者对某件事的观点[4],这样的句子就具有取效含义。具有取效含义的言语行为称为“取效行为”或“言后行为”,取效行为通过言内行为对听者产生影响或达到某种效果,比如使听者开心、愤怒,或者误导听者、诱导听者做某事。比如电影《百万美元宝贝》中拳击馆里的一个场景:

Shawrelle:That’s a girl,man?...Flip,I think you are right.Look at her little bitty titties.They’re like mosquito bites….

Maggie:Saw your last fight,Shawrelle.Spent so much time face down,I thought the canvas had titties.

性格傲慢的拳手谢瑞尔用侮辱性的话语对麦吉进行人身攻击,在他看来,女孩子打拳击简直就是笑话。而麦吉则机智地对他进行回击,顺便嘲讽了谢瑞尔的拳击实力。麦吉的话:“Spent so much time face down,I thought the canvas had titties”除了表达出“谢瑞尔水平太差,在赛场上一直被人打趴下”的言外之意以外,拳击馆的其他人听了麦吉的话之后,转而开始嘲笑谢瑞尔,而谢瑞尔也觉得没有面子、羞愧万分,麦吉话中的取效含义得以充分展现,电影的情节也因此变得幽默风趣。

二 言语行为理论在影视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在影视作品中,人物角色的刻画、故事情节的设置以及主题的表达大部分都依靠台词来体现[5],因而影视剧中的对话通常带有揭示性的深层含义。依据言语行为理论,在影视翻译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分析交际环境及交际环境下的言语行为含义,特别是句子的言外之意及取效含义,准确把握台词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深层含义,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

例1

Father:What’s confusing you this week?

Frankie:Oh,it’s the same old one-God-three-God thing.Is it sort of like Snap,Crackle and Pop all rolled up in one big box?

Father:The only reason you come to Mass is to wind me up.学生译文:

神父:你这周又有什么疑惑?

弗兰基:噢,就是那个老掉牙的三位一体的问题。是不是有点象三种不一样的萨其马都装在一个大盒子里?

神父:你来做弥撒的唯一原因就是要骚扰我。

(选自电影《百万美元宝贝》)

译文分析:这是拳击教练弗兰基和神父之间的对话,弗兰基不停地向神父询问一些看似非常愚蠢的宗教问题,神父已经被弗兰基烦得有些恼火。神父生气的原因在于,他知道弗兰基对这些宗教常识心知肚明(电影开头有过一段介绍,弗兰基每天都去做礼拜,还进行睡前祷告,非常虔诚),但是却还要“装傻”问这些可笑的问题。所以神父才会不耐烦地说出“The only reason you come to Mass is to wind me up.”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你在教堂就应该规规矩矩地,但是你却在一直跟我胡扯,惹我生气。”如果这句话采取上面的直译,译文的表意并不直接,没有把话语剖开抓住其内涵,而且有些冗长。相比较而言,下面的译文更加合适:

建议译文:

神父:这周有什么疑惑?

弗兰基:老问题,有几个上帝?就像一盒麦片三种口味那样?

神父:你是来做弥撒的,还是来捣乱的?

例2

Lynette:I know someone who knows someone who knows an elf.And if anyone of you acts up,I will call Santa and tell him you want socks for Christmas.

学生译文:我认识个朋友,她的朋友里有人认识一个小精灵。所以,今天如果你们谁捣蛋,我马上打电话给圣诞老人,我会告诉他,你们圣诞节只要短袜就可以了。

(选自美剧《绝望的主妇》)

译文分析:在剧中,勒奈特成为主妇之前是一个白领女强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像在职场上那样强势。她总是会使用简短的话语以命令的口吻跟儿子们说话。在上面的例子中,勒奈特并不是在告诉孩子们自己“能够”给圣诞老人打电话,而是在警告他们,如果他们不听话,她就会惩罚他们,让他们得不到好的圣诞礼物,从而让孩子们表现得规矩一些,话语中的取效含义十分明显。因此,勒奈特的话要尽可能简洁有力,才能与其形象相符。“I know someone who knows someone who knows an elf”这句话的重点是“我可以联系到圣诞老人”,如果,像上面的译文中那样将两个who引导的定语从句完全译出,虽然能传达出原话表达的意思,但句子会变得十分冗长拗口,话语的力度也减轻了,在这个语境下,译为“我朋友的好友认识小精灵”相对更加合适。

建议译文:我朋友的好友认识小精灵,谁不听话我就给圣诞老人打电话,说你们圣诞节只要袜子。

例3

Julie:I heard dad’s girlfriend ask if you’d dated anyone since the divorce,and dad said he doubted it.And then they both laughed.

学生译文:我听说老爸的女朋友问你离婚后有没有什么约会,老爸说他很怀疑,然后他们都笑了。

(选自美剧《绝望的主妇》)

译文分析:朱莉话语中的取效含义是:她希望妈妈苏珊可以从上一段感情中走出来,开始和迈克约会。因此她试图采用“激将法”----告诉苏珊有关爸爸和第三者之间嘲讽苏珊的对话,来刺激苏珊对迈克有所行动。学生采取直译的策略,翻译成“我听说老爸的女朋友问你离婚后有没有什么约会,老爸说他很怀疑,然后他们都笑了”,这里,斜体部分的语气就会减弱,可能起不到刺激苏珊的作用。而如果将“and dad said he doubted it.”处理成“肯定没有”,首先,在汉语中,这一直接的表述在力度上要比“很怀疑”更加强烈,其次,句子也体现出一种隐藏的意思:苏珊这样的女人离婚后怎么可能会交新的男朋友呢?嘲讽的意味也更强。因此,下面译文体现出与剧中朱莉劝说苏珊离婚多年后重新寻找爱情的用意更加贴切。

建议译文:爸爸的小三问他离婚后你有没有男人,他说肯定没有,然后他们都笑了。

总之,影视翻译与小说等其它类型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不同的。由于小说中的情节并没有具体的画面展示出来,读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塑造某个角色的形象或某一幕的场景。因此,译者在翻译小说时或多或少会在译文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想象。然而,在影视翻译中,每一个场景都伴有动态的画面,译者不能单凭自己的想象来刻画人物、描绘场景,而是需要尽一切可能去还原影视作品原来的特点。在影视翻译教学中,应抓住影视翻译的特点,应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剧本的文字及演员的表演进行深入分析,更好地把握剧中的言外之意和取效行为,使译文更加流畅、表意更准确全面,从而提高学生影视翻译能力和语用水平。

[1]Austin 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1962.

[2][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海庆,张绍杰.语篇连贯:言语行为理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4(6):421.

[5]王桂芳,李昌盛.戏剧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努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韩震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就是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首先,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的内涵式发展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从量的角度说已经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仍然不是高等教育强国。我们要在继续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其次,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新需求,真正的内涵式发展是令人民群众满意的发展。国家层面要顶层设计,建立更加系统、全面、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让高等教育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能力大大提升,同时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而大学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学科优势凝练自己的特色,为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教育的内容更应该从立德树人出发,不仅进行知识技能教育,也应该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出发,增强高等教育的人文内涵。为此,就必须进一步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支撑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再其次,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还必须适应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真正的内涵式发展是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世界领先的高等教育。高校就应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高校应该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为了建设文化强国,高校应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也必须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人力资源的保障。

猜你喜欢

内涵式奥斯汀苏珊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简·奥斯汀:查顿小屋的慰藉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外延式”与“内涵式”
浅析综合类高校音乐艺术管理的“内涵式”发展
父亲的爱与惩罚
试论高校内部审计如何促进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最高贵的导盲犬
最高贵的导盲犬
在理性和情感之间探析简·奥斯汀的反讽艺术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