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性特征的公园景观设计基础研究

2018-11-30

绿色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公园

王 成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在逐步扩大,各种类型的公园景观出现在城市或周边,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增强了城市的文化魅力。但在当前现代城市化进程及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也深受其影响,一方面忽略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盲目参照国外的景观设计思路及手法,造成当前城市公园具有明显的趋同性,地域的特征、民俗的特色存在逐渐消失和减弱的现象。本文通过简述地域性景观的概念与特征,分析公园地域性景观的生态与文化两大特征,以及阐述了与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相关的理论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公园景观做出一定的参考。

2 地域性景观的概念

地域性是指某地区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之内,由其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所表现出具有该地区的共同特点和基本属性。地域性包含自然特征与文化特征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特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质地质、动植物资源等。而文化特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形成特有的文化习俗,包括当地民族习俗、艺术文化、历史文物、古代遗址等[1]。

具体来说,地域性景观是根植于地域特性的景观设计。地域文化是它的产生源泉,是对于某一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的表现,是具有鲜明的特点及特征,而地域性景观的核心价值是将该地域所表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的特点及特征不断深入挖掘出来,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或方式表达或呈现出来。在地域性景观设计过程中,所选取或寻找的地域特性应该是具有本地独特的文化品格和个性,可以是实体形态,如山、水、林等自然因素,也可以是文化,如与当地的神话、传说、民风、习俗相关的象征。通常情况下,景观设计师是通过设计描述区域内特定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传统习俗和神话传说等,一切可以表达或呈现出该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文化历史内涵,都可以拿来作为地域性设计所要寻找的地域景观特性。因此,寻找“地域特性”往往是公园景观设计中最关键的一项,也是公园景观设计水平的主要标志[2]。

3 公园的地域性景观特征

基于地域性景观特征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特征,包括了动物、植物、水文、地貌、气候条件等生态性因素;二是历史文化特征,有人类文化、历史传统、城市发展及非物质文化等人文性因素。自然生态特征与历史文化特征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融合,形成内涵丰富、多样的公园地域性的景观设计[3]。

3.1 自然生态特征

植物群体作为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公园生态系统提供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和物质交换,对于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依据和作用。我国地域广阔、植物品种繁多,出现众多具有地域特征的乡土植物物种。按植物区系的区分,我国主要有泛北极植物区、欧亚森林植物区、欧亚草原植物区、亚洲荒漠植物区、青藏高原植物区、热带植物区等。这些地域特征的植物作为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要素。

目前,我国水文分级是根据降水量指标来划定,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形成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及干旱地区,包含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为主的水体形式。这些是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中水景规划与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地形地貌上,高低起伏,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地形地貌为人来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生活场所,如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客家围楼等,多样化的地域特色优势更加明显、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地域性特征在地形地貌上体现的颇为重要。不同的地形特征对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气候方面,我国拥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及高山高原气候等不同的气候类型,而这些不同气候的特征决定了地域景观的表象特征。因为某种气候特征与其所在区域内动植物、土壤、水文等自然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中重要考虑因素。

3.2 历史文化特征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沉淀下来的,也不断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对当地发展和人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当地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总反应,而由于其所在的地区,拥有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产生了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的性格和形象。

而历史文化的传承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基础之上,通过人类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特殊意义的东西,并随着人类繁衍而广泛流传。在当今现代化高速化发展下,不断地追求国际化和新潮化,往往忽视本土文化的运用,造成公园景观设计毫无或缺失地域文化特征。因此,在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中,应该区别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不同,重点融入本土的历史文化。

只有不断深入发现和挖掘与地域有关的历史记忆、人文精神,才能有助于景观设计师更加熟悉或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以及非物质文化形态等特殊设计要素,这对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中所涉及到人文性特征的表达或呈现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也为公园地域性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4 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

4.1 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理论开始于进行设计调研阶段,收集和掌握设计场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质地水文、动植物信息等最基本的自然属性的特征,有利于在设计过程中构建解决生态问题的优选方案,将景观设计场地内的一切自然资源达到最优化的利用。通过利用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开发手段,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从而在此基本之上进行公园的地域性景观规划与设计。应做到尽量不要损坏或破坏景观设计场地原生态系统,同时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能尽快得到恢复。

针对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不仅使公园景观设计在思想和方法上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还能在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尽可能将新的设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至最少,同时也有利于景观生态条件的改善。

4.2 城市规划理论

由于公园地域性景观处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大环境下,针对公园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则要切实符合城市整体的发展规划。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把握公园在城市中空间、场所等关系,利用相关因素等来构建地域性景观,重点关注公园设计场地在城市这个大环境下的空间及地理位置,才有助于在设计过程,把握大环境下总体的平衡关系。同时,在公园设计场地内,还可以通过利用组织道路规划及空间结构组成的方式,来解决环境空间内的次序关系。

4.3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在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中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承载力,二是适应性。在规划考虑的诸多因素中,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显著的制约性因子,是有关设计场地内的水体、土体、生物等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所表现的承载力,在其生态系统没有明显崩溃或失去生态功能的情况下,维持生物种群数量及生存的极限能力。在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中,景观规划的设计理论基础对于承载力和适应性都有着直接联系,也关联公园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比例尺度、功能、路网以及整体的景观构架等,都是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因此,在构建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框架中,各个景观元素的形态、数量及其类型的分布于动态的变化都应遵循景观规划设计学的基本原则。

4.4 艺术理论

艺术学是城市文化表现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地域性文化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它不仅是唤起公众的记忆的方式,也为公众提供参与的重要方法。其中,公众艺术是公众空间的人性化、人文化的体现,这是文化、历史基础和新的视界的相互融合,更是为当代的地域性景观空间提供新的空间设计元素。因此,加强公众艺术的构建,不仅是有利于直接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城市形象,也是公园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表达形式。

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中,通过运用地域性的景观设计要素来构建地域性景观,还可以利用以事件型、活动型为导向的艺术体验、艺术表演、文化活动等方式进行设计与建设,如主题公园、纪念公园等,在未来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将成为一种必然的新发展趋势[4]。

5 展望

随着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环境保护逐渐成为普遍的意识。面对当前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带来的可持续挑战,城市公园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经历了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等重新回到社会发展中,人们开始对自身的文化价值更加重视。当代景观设计吸取了现代主义精神,同时又融入了当地的传统、民俗,使地域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逐渐增强了城市公园的地域性、历史性和归属性,同时也被人们的感知所广泛接受和认同。因此,地域性特征将成为一个优秀公园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公园地域性景观的发展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是吸取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与工艺技术的结合,与当今社会发展形态有机融合,设计与构建具有地域性特色、表现地域性文化的公园,是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符合“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这是将是未来公园景观发展的新形势。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景观平面图》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一见如故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