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2018-11-30

教书育人 2018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育人师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中,广州商学院(以下简称广商)等高校在观念、载体、形式、阵地和内容创新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 观念创新:树立“大思政”观,实现“全方位”育人

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高校党团、政工、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的事情,它是需要全校各教学部门、行政教辅部门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有效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打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几张皮”现象,高校各个部门都要更新观念,树立“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积极性,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广商提出“以党委为核心、汇同各方力量、努力构建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形成大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工作思路。学校党委联合行政印发《广州商学院构建“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形成“大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实施意见;召开党委委员、各院部处领导、政工干部、思政课教师参加的专题工作会议,解读《实施意见》,明确分工,明确目标;举办“大思政”论坛,让各单位树立良好的育人理念,明确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责,树立“处处皆育人之地”的观念;编印《“大思政”内参》,刊登各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简讯、工作案例及成功经验,作为内部学习交流资料。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各部门已基本树立“大思政”观。学校《构建“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事迹作为学校党委“书记项目”,入选广东省教育厅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书记项目”,并获评为十个“示范书记项目”之一。

二 载体创新:成立“中特学习会”,实现“全程”育人

全程育人,不仅包括在校期间的专业教育过程,更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而且后者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工作。高校可成立一些政治类学术社团,组织青年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

广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会正是这样一个学生社团,它由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先进学生组织,是学校党委党校的基础,也是党校学习的扩展。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就自然成为学习会学员,其学员由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组成,学生在“入党前、入党时、入党后”都能受到教育。学习会学习与党校学习相辅相成,学校党委每学期初制定“理论学习课程表”,按课程表开展党的理论课程教学,参加学习会理论课学习成为参加党校学习的基础;同时,组织编写学习会教材《光辉的旗帜》(红旗出版社),作为学员的自学读本。学习会推行“省钱计划”,学员每月省下1至3块钱,成立“爱心助苗”基金,资助学校周边贫困儿童、孤寡老人、老游击队员以及校内贫困生。学习会把思政课学习纳入学员考核体系,学员参加思政课的出勤、期末成绩等情况,作为学员参加党校学习的考核指标。推进学习会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制定《广州商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会工作条例》等系列规章制度,印制《广州商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会教育培养登记册》,记录学员的学习历程。

目前,学习会已成为学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成效显著。学习会事迹曾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广东省“优秀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创新成果奖”等众多荣誉。

三 形式创新:师生共建“结对子”,实现“全员”育人

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育人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高校要重视全员育人,努力做到人人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高校要创新工作形式,调动教职工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树立“人人皆育人之人”的育人观,以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广商开展师生共建“结对子”活动,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学校制定《广州商学院师生共建“结对子”活动实施方案》,给单位和个人开展工作指明方向、提出要求。成立师生共建“结对子”工作执行小组,不定期召开小组成员会议,专题分析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每学年进行评估总结,并对“结对子”工作进行评定。结对对象多样化,结对导师要求教工党员一定参加,非教工党员自愿参加,结对对象可以是学生班级、学生宿舍、学习兴趣小组、学科竞赛团队、学生社团或学生助理团队等学生集体。结对内容多样化,主要源于学生的需求,有的是心理上的辅导,有的是思想上的引领,有的是专业上的指导,有的是生涯规划的指引。通过聊天、谈话、活动等形式开展育人工作。同时,制订《广州商学院师生共建“结对子”工作手册》,结对导师开展的工作都登记在册,作为“结对子”活动评价的依据。

这项工作现已成为学校教职工教育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抓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工作,受到主管单位好评。学校师生共建“结对子”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四 阵地创新:构建“大宣传”格局,牢牢占领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广商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办好校报、广播电台、宣传栏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媒体平台,构建融合传统媒体、校园网、“两微一端”于一体的全媒体宣传格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学校按照“扁平化、响应式、交互式”的原则升级改版校园网,丰富和充实网站内容,增强网站的视觉冲击力,使用户查找信息更便捷,切实提升用户体验;建设学校官方微博,微博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影响广、交互功能强的特点,对于引导网络舆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建设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是一对多的传播,可将信息直接推送到用户手机,信息到达率高,信息还可分享在朋友圈,由于粉丝和熟人的认可,用户对信息更容易接受,是引导网络舆情、传播正能量重要阵地;建设移动客户端——APP,APP被用户安装在手机,可直接把信息精准推送到用户手机上,它具有更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更多创新的功能,更具有评论交互功能,对网络舆情具有巨大影响。

学校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巩固思想教育工作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学校网站获评广东省普通高校新闻类“十佳网站”;学校微信入选中国青年报普通高校微信公号“百强榜”,荣获腾讯微校“新秀奖”,并被南方日报集团客户端“南方+”收录;学校校报作品屡获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荣誉;学校“每周一星”获评广东省教育“好新闻(好作品)”,以及广东省百个“优秀德育案例”等。

五 内容创新:学习贯彻“三新”,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包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五位一体”建设格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防和军队建设”、“四个意识”等等,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都应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

我们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过程中,应与高校的实际相结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要从三个方面做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路径选择。

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感。运用传统媒体宣传,通过横幅、海报、灯旗、广播台、校报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电子媒体宣传,通过LED电子显示屏、户外平板电视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文化产品进行宣传,通过公益广告片、微电影视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运用校园各种各类媒体,在教学楼、食堂、公寓、校道等进行全覆盖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营造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氛围,提高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感。

融入校园文化,提升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报告会,邀请专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让师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倡导。融入党团活动,在党团课中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在“十一”、“七一”、“五四”等系列重大节庆日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在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学术节、体育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中,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时不有”,提高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成立读书社团,拓展视野、搭建交流知识的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读书活动,营造“爱书、读书、尚学”氛围,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开展“品读经典”活动,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仁义、大同、和合、诚信的时代价值,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每周一星”等典型师生的评选、宣传活动,发挥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传统文化,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应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积极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2016-12-09.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5-01/19/c_1114051345.htm,2015-01-19.

[3]胡宝国.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

猜你喜欢

价值观育人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师生讨论改病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