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
——以呼伦贝尔市为例

2018-11-30

教书育人 2018年9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幼儿教师幼儿园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具备的与此职业相关的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活动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完成的某种能力的综合”。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从事幼儿教师事业所需要具备的相关能力,其中包括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各种知识、技巧与态度。

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还必须具备能够胜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专业技能,即基本的艺体技能,包括唱、弹、跳、画、做、讲等方面。

一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业能力水平现状

(一)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在教学设计中,更多人倾向于互联网搜集,只有极少数人会自己原创教学活动方案;在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上,更多的关注游戏本身是否有趣,对于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等方面往往不够关注。在对幼儿的激励与评价过程中,准幼儿教师更多的是凭借个人喜好兴趣评价幼儿,缺乏系统、长期的评价,不会使用评价语言。

(二)引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专业能力方面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围绕相关主题及幼儿成长发展需要进行,然而目前准幼师考虑更多的是美化,其次才是主题,再次才是幼儿成长与发展需要。专业教学内容较少涉及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结束后,普遍反映实习中组织一日教学、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不能熟练转换与衔接。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上经验不足。

经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走访调研发现,准幼师迫切需要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能力,开设一门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课程是当务之急。

(三)专业技能方面

幼儿教师及准幼师应当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目前,在高等教育阶段往往更注重技能教学,轻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在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专业技能是幼儿教师招录考试的必考项目,且所占比例高达50~60%。而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往往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前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要阶段,在幼教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专业的优势,但理论教学与幼儿园实践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也是教师对学生教育方式的依据。实践中,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往往较为笼统,不能明确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及水平。调研发现,大部分在校学生不关注人才培养方案,不了解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无法充分体现专业能力

学生专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是设置相应的支撑课程,实践类课程往往最能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调研发现,高校课程设置与幼儿园实际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必修课程的陈旧,部分专业能力缺乏相应的支撑课程;部分课程内容重合,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交叉,存在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专业选修课设置不合理。学生无法自主选择专业选修课。

(三)实习见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专业跟踪指导

在校生见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无明确见习目标的现象,且见习时间设置缺少合理性。学生进入幼儿园后,不知道自己见习要做什么,要学习什么,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实习课程设置缺少明确的规划,专业指导老师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见习实习课程设置未能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建议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高素质幼儿教师培养的主阵地,应将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以适应社会发展中幼儿教育行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入职适应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以《专业标准》作依据,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明确的要求。

(一)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只有明确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才能围绕培养目标有序进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优秀的一线幼儿园教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精确,层次要分明,技能要有所侧重,培养一线幼儿园教育和管理需要的专业人才。科学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规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标准,强化专业能力训练。

(二)课程设置要体现专业能力培养的方向

1科学精准设置专业课程。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讲授理论内容,更应该将设计与实施突出出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准幼儿教师能够设计幼儿园课程而设置的,依据幼儿园及综合性的教学特点,可以将其整合为同一门课程,重点讲述幼儿园各种课程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应予统筹考虑并明确其所属课程,其他课程可略。

2合理配置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比例。调研发现,幼儿园园长期望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与幼儿家长良好沟通的能力、处置意外事故的能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能力、环境创设的能力等等,而这正是高校在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薄弱的环节。前三种能力培养几乎没有涉及,环境创设能力培养课时相对较少,且缺少学生进行实训场所,理论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要开设相关课程并增加相关课程的课时,同时,为相应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促进学生相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开设“家园共育”课程,培养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开设“幼儿园意外处理”课程,培养学生有效应对在幼儿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进一步探索仿真教学模式,设立全仿真“微型幼儿园”,为学生进行专业能力训练提供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3合理开设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或限制选修课都应该充分体现“选”,要增加专业选修课的可选性,让学生依据自身条件“选”。选修课设置应当具有开放性,每学期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方向可选性的目的。

4提高技能课程的实效性。专业技能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如《幼儿园模拟教学》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培养学生教学综合能力的要求。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应注重真实情境的再现,使相应技能与幼儿园情境相结合,在模拟的情境中对各种教学内容进行解析,真正实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5强化就业能力训练的针对性。根据学生发展方向进行不同能力的训练,在专业能力和就业心理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加快学生的入职适应进程。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提供执业所需的各种能力的培训与指导,如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可组织学生进行说课与试讲。在提高学生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同时有效应对幼儿园招录考试的面试环节。开设专题讲座为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专业答疑,实现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明确实习见习教学目标,加强专业指导

实习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有效形式,也是缩短学生入职适应的重要手段,如何最大化的发挥实习的作用,达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的目标,首先要明确实习见习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实习见习就是一种“盲目”的状态。学校要明确实习见习的目标,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实习与见习,提出相应要求,使实习见习效果最大化。其次更要提供学生实习与见习的专业指导。针对实习与见习的目标和出现的问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为学生答疑解惑,达到学生通过实习见习迅速成长、提升各种专业能力的目的。再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见习方案,明确实习内容,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不同的专业能力,有效实施“全实践”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在实习中争取带班的机会,通过全面负责班级的教学与管理,提高学生实习的实践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快速提升准幼师的各种专业能力。

(四)注重能力评价,加强准幼师能力培养

考核是评价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能力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价。评价中要注重能力发展这一核心内容。在评价中提高能力评价指标的比例,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能力发展评价标准,全方位考核学生专业能力。在《幼儿园环境设计》课程评价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环境场所,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环境并进行综合能力评价;《家园共育》相关课程评价,可以设置情境,在特定情境中考核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班进行常规培养与实践的操练等。评价方式可以多种方式,如将专业能力评价与高校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结合“宿舍文化节”开展环境创设大赛,结合艺术节举办汇报演出、职业技能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1)汪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何永贤.本科学前教育学生五项技能培养现状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8).

(3)伊翠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5(4).

(4)伊翠娟,李纯丽.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课的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5)伊翠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构建思考[J].新课程(下),2015(1).

(6)伊翠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岗位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5(6).

(7)许玉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幼儿教师幼儿园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想念幼儿园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