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生自身心理特征以及对策分析

2018-11-30

教书育人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生心理学生

在长期对大学生的心理以及成长过程关注与研究之后得出,新生刚入学阶段,均需要经历相应的适应过程,在心理学之中,把这个特殊的心理时期称作是新生心理失衡时期。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高校新生在进入高校之后,通常要经历4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度过心理失衡时期。而作为学校来说,应当针对高校新生的自身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才能帮助学生尽快、尽早的适应高校生活,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 高校新生自身心理特征分析

1 自我同一性确立出现危机,价值取向朝着功利化方向发展

所谓自我同一性指的是能够感觉到真实自我,能够找到和生活、社会以及他人一体感的确实的自我,拥有正确自我意识的自我。高校新生确立自我同一性这一时期,很多人在思想方面极易产生混乱,极易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高校新生由于面对着不同的价值体系思想冲击,导致他们会逐渐迷失自身的目标以及人生观,极易出现找不到自我的问题,让高校新生感觉到没有了存在感。处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之中,高校新生自身价值观念同样也变得更为现实,这些学生对于个人利益更加重视,但是,却较为缺乏服务精神以及献身精神。

2 独立心理和依赖心理并存,同时还存在逆反心理

高校新生拥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拥有非常强烈的成人感以及独立思维。所以,对于高校新生来说,他们从内心深处渴望能够摆脱家长以及教师束缚,想要独立开展学习以及生活活动,不过,高校新生独立思想与心理方面还未能“断乳”之间存在极为强烈的冲突。对于高校新生来说,他们自身的独立能力相对较差,和他人交往的能力也较差,对于日常的困难以及挫折等均较难适应以及控制,导致高校新生思想上经常陷入到困惑,出现心神不宁的问题。

3 学习环境的改变使得新生出现不适应心理

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多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课堂之中授课的时间变得相对少,而给学生讨论或者实践的时间相对多。如此,便需要学生可以进行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而这些均和高校新生之前学习以及生活存在较大的不同。所以,要是未经过较好的转型,便极易出现焦虑、困惑以及抑郁等心理,还会慢慢的失去了学习信心,有时还会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并且,很多学生对于大量的课外时间不知该如何利用,他们经常性的感觉非常茫然,很难在学业、兼职以及娱乐等方面权衡,未能构建良好学习习惯,导致学科成绩表现出极不平衡的问题。

4 青春期心理闭锁和渴望交往的冲突

高校新生由于刚刚迈入到了青春期,因为受到了社会压力以及家长的压制,加上自身存在一定的错误思想,很多学生逐渐将自己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能和外界充分交流。高校新生对于新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要较适应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差很多,尤其是在和周围同学交往过程中,由于不具备经验,不善和他人交流,并且,因为不同而新生在性格气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新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困扰。

二 高校新生心理特征形成的具体原因

1 历史因素

由于我国之前很长一段时期之内处于封建时期,封闭的小农意识影响深重,导致整个民族慢慢养成了含蓄、谦逊的民族性格。在进入近代社会以来,由于提倡集体主义,导致很多人的个性被长期压抑,缺乏创新精神。而随着我国逐渐对外开放,很多西方思想涌入我国,在新思想涌入影响下,加以互联网普及带来的信息浪潮,导致了高校新生对以往伦理标准的认知度显著降低。另外,由于高校新生对于新旧观念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很多高校新生出现了道德困惑以及心态失衡的问题。

2 社会因素

第一,国内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的空间相对小,很多时候均是学校代劳。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学生依赖感相对强。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对于新生心理问题的认知依旧不全面,也不够深入,仅仅把新生的这一现象作为思想问题进行处理,而现实情况确是学生出现厌学问题主要是由于受到打击或者挫折导致了心理有所失衡,不过学校以及家长对此认识较为欠缺。

第二,由于高中之前长期的受到了应试教育影响,而且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导致学生心理压力相对大,而由于不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高校新生极易出现迷茫问题,此阶段极易被一些不良思想所左右,导致学生出现更强的叛逆心理。

三 结合高校新生心理特征应对心理失衡问题的对策

1 让高校新生更好的利用学前黄金时期

我国一般高考7月份便结束,在学生得知自己录取时便代表了自己已成为高校新生,而且很多的高校新生在还未进入校门之前已经利用微信平台、论坛等各种方式探讨大学校园生活。通常,高校学生所接触的第一个人多为辅导员,因此,辅导员在沟通平台之中起到的作用极为重要,要是可以在此阶段之中做好新生思想工作,便能够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

2 利用好专业的教师资源,强化高效新生心理疏导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大部分都需要依靠学生自主性来完成,学生的学习并非是开展重复性学习活动,而是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学会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高校新生踏入学校之初,往往会跟不上进度,完全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状态,因此便需要得到专业指导与帮助,让学生能够尽快的制定出适宜学习规划,能够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时间。不过,由于高校新生在初入学校时,所学课程主要为基础课程,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专业教师。所以,此时便要求辅导员应当依照学生的整体情况,适时安排专题交流会议或者讲座,让学生能够和专业教师尽早接触与了解,可以让学生能够从今后专业发展以及理想信念等更高高度上取规划自己的时间与发展方向。

3 构建良好学校氛围,对高校新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

第一,在开展高校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要求学生应当能够全面了解学校教学性质以及培养目标等,让学生能够知道自身未来职业的发展,使学生可以充分的认识未来就业方向以及社会需求。从而使学生能够认清现实,放弃思想中不切实际的想法,要客观对待周围存在的不利因素,同时不断的适应新环境变化。

第二,要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要让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更加正确的规划自己人生,建立起学习以及生活的新目标。让学生能够正视自身弱点,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评价,并且能够接纳全新的自己。

4 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强化高校新生适应能力

朋辈心理辅导属于准专业性质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其是利用一些接受过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培训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在学生平时学习以及生活之中,这些朋辈学生为其他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与辅导。通常朋辈心理辅导会以班级作为单位而开展,由于这些人员和学生均为同龄人,他们能够切身的理解新生心理体验,双方更易互相认同,开展心理辅导的效果也会更好。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新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新生在初入高校之时,面临着生活上自理、管理上自治、学习上自觉以及目标上自我选择等非常多的问题。而由于高校新生处于心理性格形成特殊阶段,此时期高校新生拥有较为独特的心理特征,同时也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心理失衡问题,所以,对于高校新生进行心理指导是高校应当极为重视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高校新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工程。

[1]高静.理工科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分析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7(16):144-145.

[2]徐利新.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5):91-94.

[3]琚长庭.理工科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J].内江科技,2017,38(08):119-120.

猜你喜欢

新生心理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重获新生 庇佑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枯蓬新生
心理感受
赶不走的学生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学生写话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