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档案资源与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研究

2018-11-30

教书育人 2018年9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资源

档案因其原始性、历史性,成为国家信息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能全面地反映社会面貌,影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红色档案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档案资源,因其以第一手原始资料,翔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在创造革命和建设历史的曲折历程和奋斗足迹,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一 红色档案资源的内涵

1 档案资源内涵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档案是历史的凭证和原始的情报材料,被人们称为“真实的历史记录”。

档案具有文化和教育的功能。档案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它对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传播、发展与进步发挥各种功能。档案的保存和流传实质是人类文化的延续,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的真实记录,内容广泛而丰富。因其具有的文化功能,档案起到文治教化的作用,在社会教育的诸多素材中,档案以其独特的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成为宣传教育的重要材料。

档案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信息资源,它承载的是国家、民族、社群、个体的过往历程。2008年初国家档案局提出了加强两个体系建设的方针,其中第一条就是“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2 红色档案资源内涵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它包括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其中物质是载体,精神是主体。具有鲜明的政治内涵,丰富的精神内涵,深厚的文化内涵。红色档案资源是红色资源的物质载体。

红色档案资源是档案资源中记载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的历史记录,它成为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最生动的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红色档案资源对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内涵的反映更集中、更具体、更直观。如1996年出版的江山编著的《世纪档案-影响20世纪中国进程的100篇文章》和《共和国档案-影响新中国进程的100篇文章》中收录了200篇记录共和国发展历史的有价值的史料。正如作者所说,沉重自有它存在的价值,清醒的读者在寻找有分量的东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鞠德源先生依据档案历史资料出版的100多万字的巨著《日本国窃土源流钓鱼列屿主权辨》,以大量翔实的、无可辩驳的史实证明,自十四世纪起钓鱼列屿就是中国的领土。南京大学张宪文教授领衔主编的史料汇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详尽全面地记录了日本在南京的残酷暴行,对于厘清南京大屠杀真相提供了无不辩驳的史料明证。

二 红色基因的内涵

现代遗传学证明,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在繁衍后代上,是表征“生物本性”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

与生物基因相类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实践中孕育生长的,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观念、思想、文化、精神、传统具有生命力的思想因子和鲜活的生命体,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路线、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内核。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红色基因的理念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为民服务的思想;三是忠诚于党的精神。红色基因两个特点:一是保持国家的民族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二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延续。

红色基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文化底蕴,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基因的内在要求就是理想、信念、精神的传承,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华民族合力,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世代相传。中华民族5000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文化基因代代相传,为中华文明注入深厚的伦理、责任和家国情怀,赋予我们民族强大的统一性、内聚力和百折不挠的品格。

三 大学生进行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档案资源教育

1 新媒体时代红色基因传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环境是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环境,具有强大的渲染力和独特的传播优势,它立足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借助电脑、手机、互动电视等载体传播互动信息,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信念。高校作为新观念、新技术、新思想、新潮流的发源地和辐射区,红色档案资源更容易被传播。但政府对新媒体的管控不足,致使媒介环境混乱,信息量大但污染严重,新媒体环境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特点,使得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享受“网络民主”带来的言论自由和信息知情权的同时,极端个人主义频现,推崇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对于许多社会上热点事件,盲目跟风,极容易产生极端化的现象,对社会产生阴暗的心理。

面临机遇和挑战,要求高校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在教育内容、方式上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特色。档案的文化属性可以满足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查证历史、寻根溯源、了解社会活动真实面貌等方面的需求,借助新媒体电脑、手机、互动电视等载体,传播互动式信息,加强红色档案宣传活动,结合社会热点、大学生困惑的历史事件等,用历史资料来教育大学生,宣传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优良传统和作风,使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2 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对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途径

第一,整合档案信息,丰富红色资源,有针对性利用。档案的种类多样,在进行红色档案资料传播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一些档案的原始资料外,还要寻找和红色档案资料相关的材料,特别是要把这些碎片化的资料有序地组织在一起,丰富红色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并利用档案史料,进行宣传。2009年,央视12频道为拍摄《档案见证:中国禁毒百年》,讲述100年前的“国际合作禁烟”。当时,在上海档案馆里能找到的可视性资料只有少数图片和部分人物资料。如何以有限的档案资料做成30分钟的节目,就需要围绕这资料再搜集更多的信息。节目采用了以时间线索为基础结构,为观众呈现了100年前的中国和关键人物为禁毒做出的努力,也对比了现在的中国在禁毒事业上取得的成就。

第二,红色档案资源进课堂。红色档案资源可以完善课堂讲授式教学,利用红色档案资源的原始性、历史性和凭证性来辅助教学,让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与其相互配合,使教育对象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丰富的内容。可以将情景模拟、实物展示、现场体验、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典籍资料、音乐影像、实物实景等作为教学媒介进行党史党情和国史国情教学,做到有理有据。

第三,新媒介拓宽红色档案资料宣传视域。高校档案馆可以把传统的馆藏以及有关的档案资料输进网站,使红色档案资源网络化,设立反馈信息通道,向全校师生进行主题教育和信息反馈。在平台上可以向学生推荐经典红色著作,播放一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如2008年,中央档案馆选取1949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档案,以“共和国的脚步—1949年档案”为总题目,分52个专题做成系列网络视频陆续播出,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网络上引起了转载和评论的热潮,网上点击总量超过2亿人次。与这些传统的档案资源编研成果相比,档案网络资源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西藏“3.14”暴力犯罪事件发生以后,中央档案馆以视频形式在国家档案局网站公布了5个专题的西藏历史档案,有力地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国内外300多家中英文网站转载

第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1994年8月23日,中宣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论述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的意义,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拓宽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

作为高校红色档案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利用一些场馆办展览,把一些图片、文字、实物、史料、画像等“红色资源”进行展示,让“红色档案资源”在基地“活起来”,让思想教育更加深入,从而使大学生对“红色资源”基地产生认同感。

总之,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继承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精神,是高校档案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任务。

[1]冯惠玲.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5-58

[2]冯惠玲.档案信息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贡献力及开发[J].档案与建设,2010(1):20

[3]余维祥.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育人教学实践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5-7

[4]雒亚男.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2):69-71

[5]吴清江.戴淑雯.红色资源开发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3):19-23

[6]田青刚.资源视角下的地方红色档案管理与利用[J].兰台世界,2011(9):21-22

[7]桓占伟.研究民族文化基因应重视核心观念[J].史学月刊,2017(11):12-16

[8]毕军梅.红色资源与红色档案的结合与利用[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4(3):45-46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资源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追忆红色浪漫
基因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