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运用时空观念提升高中生的历史素养
2018-11-30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张 平
历史围绕着时间和空间展开,而每个历史时期都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入手分析。笔者在本文以高中历史课程为基础,深入研究将时空观念融入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即能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学习历史知识,串联历史内容。人教版高中历史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展现整个历史进程,却弱化了不同专题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将时空观念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专题的内容放到同一时段内学习,则能够弥补专题形式造成的不足。因此,高中历史课堂应培养学生具备时空观念,具备联系不同专题内容的素养,能自主梳理复杂、繁多的历史内容,切实感受历史规律,提升历史素养。
二、将时空观念融入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高中历史教师应让学生对所讲的历史内容有清楚的认知,知道所讲历史事件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只有如此,学生才不会陷入“死记硬背”“认知固化”的思维怪圈,而是以更加客观、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历史学科。怎样将时空观念融入课堂教学呢?
1.用好导读、补充文和大事年表。
历史教材是引入时空观念的第一手材料,且教材的导读、补充文和大事年表是最具时空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这三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能够增强学生对课文具体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运用好这三部分也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维度认知学习内容,从而建立起时空观念,梳理历史发展过程和趋势。
导读内容能够给学生提供清晰的历史发展框架,有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单元学习内容。补充文则陈述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提升历史素养。大事年表则打破了专题之间的限制,以代表性事件划分历史阶段,将政治、经济、文化并列在一起。三部分的结合能够大大增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所以,教师可以以导读为引,以补充文为理解材料,以大事年表为总结依据,为学生呈现一个立体化、全面化的人类发展史,让学生的眼界更宽,思维更广。
2.播放多媒体材料,重现历史情境。
关于近现代历史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很多,从这些材料中,可以感知历史情境,快速直观地认知近现代历史,认知中华民族的曲折发展。
例如,在梳理日本侵华的过程时,便可以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以及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做成视频集,让学生观看日本侵华的整个发展变化,强化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也加深学生对中日战争情况的认知,做到勿忘国耻。又如,在对“美国200年发展史”进行总结时,也可以为每个事件配上几个重要的图片,做成视频集,重现美国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革情况。重要的、曲折的历史发展内容都可以转变成直观的、简短的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这一视频窗口,串联多个国家的发展变化情况,减小历史学习压力,提高从时空角度理解历史的能力,实现提升历史素养的目标。
3.走出课堂,体验时空留下的历史遗迹。
文字、图片和视频并不能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还需要借助时空留下的历史遗迹进行感官认知,这样,学生可以将文字与现实联系起来,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的演变。
时空留下的历史不仅包括古老的城墙、房屋和建筑,还包括人文艺术、服装、社会精神等。所以,可以让学生走进当地的古街、观察街道上的老人、看一看公园里老年人的艺术生活,也可以走到自然水域观察周围建筑、设施的变化等,这些都是历史教材中提到的“社会风貌”“生活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留下的影子。一条条古巷、一棵棵古柏都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的沧桑巨变。通过让学生对这些事物接触,便可以达到让学生亲近历史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古今对比中真切地体会现代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和美好。走出课堂,走进历史遗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思考历史学科的意义,从而提升历史素养。
将时空观念贯穿于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对梳理历史知识,搭建学生时空历史框架,提升历史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材料以及观看历史遗迹都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思考,不断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