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云南文艺评论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2018-11-30张维明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评论家文艺云南

张维明

文艺评论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一个特殊的文艺领域,有着它独立存在与价值彰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多次“画龙点睛”地提到文艺评论工作,为做好新时期文艺评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多年来,云南文艺评论工作保持了相对活跃的态势,有力助推了云南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新时期文艺评论工作发展新趋势新需求新任务,认真总结经验,坚持问题导向,明晰云南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方向,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动云南文艺评论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云南文艺评论工作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2010年以前,云南文艺评论工作长期处于“单打独斗”“ 一盘散沙”的局面,其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2010年10月18日,云南文艺评论界呼吁十年的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正式成立。云南在全国来说,还是较早成立评论家协会的省份之一,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早成立近4年。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云南文艺评论活动与评论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经过8年健康有序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评论阵地日益巩固、培训研讨持续出彩、协会组织不断壮大、获得一定荣誉成就的局面。

一是评论阵地日益巩固。

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后,及时评论和分析各个时期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和文艺动态,充分发挥文艺评论阵地作用,努力办好文艺评论杂志,为云南文艺评论家提供展示才能的良好舞台。《边疆文学·文艺评论》自2010年创刊以来,关注时代、关注民生、贴近生活,充分发挥文艺评论指导和引领文艺创作的作用,经过8年多的努力,由原来的双月刊发展为月刊,目前已成为全省文艺评论的主要阵地,每年出刊12期,发稿300余篇150余万字,办刊经费纳入了省级财政预算,刊物质量和在全国的影响力都得到不断提升。从2012年开始,省文联以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名义与省民委合作创作云南少数民族文艺精品,一个民族一部纪录片一本书,目前已经完成10个民族的精品图书和纪录片。2015年以来,云南省评论家协会还坚持每年出一套五卷本的云南文艺评论文丛,资助优秀文艺评论家出书,精心选编年度优秀评论文章,成为云南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的又一品牌。

二是培训研讨持续出彩。

多年来,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先后主办、承办、协办了一系列规格高、规模大的学习培训研讨活动,着力提升文艺评论工作在云南乃至全国的社会影响力。从承办的来看,2012年10月承办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颁奖典礼暨第六届当代文艺论坛,推动引导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正确分析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2015年4月承办第一期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培养文艺评论领军人物,深入研讨中华美学精神和中华审美风范;2017年4月承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会议,助推全国文联系统理论研究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交流经验。就主办的而言,分别于2010年11月和2017年9月举办两届中国·昆明原生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原生态艺术和非物质文化方面的民族文化遗存在社会上产生更大影响;分别于2011年9月、2013年10月、2016年7月举办三届云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于2015年4月举办新常态下云南文艺评论研讨会,2016年7月举办“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的方向与责任”研讨会,2017年8月举办2017年《边疆文学·文艺评论》笔会,共同研讨新形势下云南文艺评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扎实推进全省文艺评论理论基础研究,加强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云南文艺评论界的骨干力量。2015年,还通过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积极争取,把大理大学定为全国文艺评论培训基地项目(全国共22个)。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借助著名评论家进大学的机会,每年组织云南省著名文艺评论家到州(市)和大专院校举办讲座,受众人数超过万人。

三是协会组织不断壮大。

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后,开启了云南文艺评论工作的新时期,全省部分州市也纷纷成立各自的文艺评论家协会。坚持不懈发展文艺评论家协会新会员,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319名,其中19名会员加入了中国评协。除此以外,全省还有一批热爱文艺评论工作的人员,他们大多数是文艺理论界、评论界、文艺事业一线的专家学者、文艺爱好者,分别来自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美术、曲艺、杂技、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等文艺领域。上述这些文艺评论家在省文联、省评协及各级文联、评协的组织下,聚焦云南文艺、放眼全国,为开创云南文艺评论工作新气象贡献了积极的力量。另外,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还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昭通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两个省级文艺评论青年评论家培养基地,并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举办各类讲座活动,为云南培养优秀的文艺评论工作后备人才。

四是获得一定荣誉成就。

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和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一直以来都积极推介、宣传云南的优秀文艺人才和文艺成果,精心组织云南的文艺理论、评论作品参加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文艺评论奖评奖,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推荐云南优秀的文艺评论作品和评论文章,分别获得全国文艺评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获组织奖。积极向全国评论家协会推荐评论人才,共推荐10人进入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库。云南省文联理论研究室和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也加强自身建设,被评为全国文联系统研究室部门先进单位,有的同志还被评为全国理论研究室和全国文艺评论工作先进个人。

多年来,云南文艺评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巩固,形成了三点共识和四点经验。

三点共识:一是文艺评论工作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手段,在引导文艺创作、推介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引领文化风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是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作为“鸟之两翼” “车之两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文艺事业的两个方面,文艺评论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着一个时代的风气。三是文艺评论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国家社会环境,离不开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支持,更离不开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四点经验:一是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作为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思想,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耕文艺评论的理论土壤,文艺评论工作才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二是必须把“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作为文艺评论工作的核心内容,才能把人民的实践之美、生活之美和心灵之美真正表现出来。三是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文艺评论工作的发展动力,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改进各项文艺评论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丰富文艺评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永葆文艺评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四是必须把强化基层基础、延伸手臂和触角作为文艺评论工作的关键保障,坚持不断壮大文艺评论家队伍、拓展文艺评论行业领域,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方面下功夫,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才能有效提升文艺评论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云南文艺评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云南文艺评论工作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已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云南文艺评论工作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差距,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还未形成文艺评论的“高原”,离“高峰”更是遥远。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一是队伍偏小。

云南省评论家协会现有会员319人,其中有19名会员加入中国评论家协会。客观地说,云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人数近年来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云南省文艺评论工作者主要集中在昆明,全省有的州(市)甚至连1名会员都没有;到县(市、区)一级仅有昭通市镇雄县、水富县,曲靖市宣威市、麒麟区、陆良县、富源县、沾益区,德宏州瑞丽市,楚雄州姚安县、双柏县,怒江州泸水市、兰坪县,红河州蒙自市、弥勒市,临沧市临翔区,丽江市宁蒗县等16个县(市、区)有会员,全省还有113个县(市、区)没有会员。会员队伍也主要集中在文学评论领域,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曲艺、杂技、电影、电视等方面的队伍相对匮乏。

二是力量薄弱。

云南省文艺评论工作队伍目前构成的基本情况,主要是一部分高校文学艺术专业教师(占全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的28.2%),一部分作家,一部分文学艺术研究机构评论者,一部分文联系统文艺评论爱好者,也有少数其他行业评论者。按照年龄来划分,40岁至60岁的学术贡献大约超过了一半,60岁以上的也有所表现,但云南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艺评论家不多。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目前没有编制,没有办刊经费以外的业务经费,工作仍然是由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在承担。云南省目前已成立评论家协会的州(市)仅有4家,即:昆明市、昭通市、楚雄州、大理州,还有12个州(市)没有成立自己的评论家协会,形势依然很严峻。

三是修养不足。

云南文艺评论家的理论修养和艺术表达能力亟待提高,多数写作者仅满足于阅读和评介浅层次的作品,难以形成更大的评论冲击力。云南文艺评论工作者目前有代表性、在相应领域有影响力的人数不多。以在昆明的高校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在昆明的高校教师约有90人左右是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会员,但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文艺评论工作者主要集中在云南大学(以宋家宏、李森、蔡丽为代表),云南民族大学(以李骞、黄玲为代表),云南师范大学(以胡彦、马绍玺、朱彩梅为代表),云南艺术学院(以吴卫民、汤海涛、申波、宋杰为代表),总人数仅为12人,仅占13.3%。其他行业虽然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文艺评论工作者,但人数少之又少。

四是站位不高。

云南的文艺评论工作一直都不同程度存在“缺席”“缺位”现象,归根到底就是因为站位不高。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产生的文艺评论作品较少、精品更不多见。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大战略定位”,云南迎来了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云南的文艺评论工作本可以大有作为。但3年多来,云南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大战略定位”产生的文艺评论成果非常有限。以2018年以来出版发行的9期《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杂志为例,共采编稿件244篇,其中:紧扣“三大战略定位”主题或接近主题的稿件采编26篇、占比仅为10.6%,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是视野狭窄。

文艺评论推介文学类作品较多,甚至占了主导地位,推介其他文艺门类的作品较少。从理论上看,其他10余个门类的文艺作品应该多于文学类作品。还是以2018年出版发行的9期《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杂志为例,共采编稿件244篇,其中:文学类稿件总共采编183篇、占比高达75%;涉及戏剧、舞蹈、摄影、书法、曲艺、影视等其他门类的稿件采编61篇、占比仅为25%,且每个门类的稿件数量非常有限。另外,文艺评论工作的理论研究成果也非常有限,2018年以来出版发行的9期《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杂志编发的理论研究类稿件仅为5篇,5篇稿件涉及的领域又都是文学类文艺评论研究的稿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工作中还存在很大的盲区和空白。

六是成果不丰。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至今已举办十届,云南直到第八届才实现零的突破。第八届获奖作品分别是吴卫民老师的戏剧评论《“形象种子”与演出形象:查明哲的舞台美感》获文章类一等奖、宋家宏老师的文学评论《阐释与建构——云南当代文学专论》获著作类二等奖、葛树荣老师的舞蹈评论《云南民间舞蹈现状调查报告》获得文章类二等奖;第九届获奖作品分别是张永刚老师的文学评论《当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倾向》获文章类二等奖,王晓琳老师的文学评论《秋天往事:露从今夜白——阅读的诗与思》获文章类二等奖。在第十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云南又没有获得任何奖项。

七是指导不力。

云南省各级文艺评论家协会对全省文艺评论人才和资源的调查研究不够,对评论家协会会员的联络做得不够到位,为会员提供的服务也不够。比如:缺乏组织文艺评论家外出学习和聘请著名评论家举办各种培训的经费,就省级评论家协会而言,每年仅能举办1至2次培训研讨活动。在评职称、晋级方面文艺评论工作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加之缺乏得到社会承认的必要的创作条件,导致一些原本很有潜力的评论写作者的精神和身体状况都处于低迷状态。云南文艺评论界目前还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还未形成一股强大的学术力量,与中央和省委,以及文艺事业发展对文艺评论工作的要求和期望仍然有很大差距,文艺评论工作的作用和影响依然较弱。

以上是云南文艺评论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另外,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来进行比较,云南文艺评论工作也存在明显差距。从纵向上拿《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与《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杂志相比,《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杂志虽然创刊时间比《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早,但目前《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办刊质量明显高于《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杂志,《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涵盖的文艺门类更加齐全,不是文学“一家独大”,刊发稿件的质量多属于精品。从横向上拿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与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的工作相比,作为有24年历史的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其队伍建设和文艺评论整体水平均处于全国前列,一直是全国文艺评论界的榜样标杆,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创造的“抓活动出效益、抓评奖出成果、抓刊物出影响”等经验,一直都是我们努力学习和追赶的方向,我们还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文艺评论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统领,进一步提高对文艺评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艺工作。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这两个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党和国家关于文艺发展的重要文献,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用标题性段落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做出专门阐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点讲到文艺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待和重托。此外,2015年以来,中央先后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等三个重要文件,为新时代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中央下发的相关重要文件中,多次提到文艺评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中央和地方设立文艺创作专项资金或基金,加大对创作生产的投入,加强对评论、宣传和推广的保障。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评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外国文艺理论,研究梳理、弘扬创新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德、美学、美文相结合,展现当代中国审美风范。实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工程,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编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贯穿到课堂教学和文艺评论实践各环节。扶持重点文艺评论力量,发挥好各级文艺评论组织、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的积极作用。办好重点文艺评论报刊、网站和栏目,丰富表达形式,拓展传播途径。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评论队伍建设,实施文艺理论评论队伍培养计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要求,改进文艺评论机制,深入实施文艺评论工程,发挥文艺评论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建设好文艺评论工作品牌,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在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文艺评论工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宣部、中国文联和云南省委层层动员部署,层层抓好学习贯彻。中宣部要求,改进文艺评奖评论,树立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鲜明导向。中国文联要求,切实加强文艺评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省级文艺评论家协会建设步伐。加强文艺理论研究,加强对重大创作主题、重点文艺作品、热点文艺现象的评论引导,以有力的文艺批评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建立具有中华审美精神、科学合理的文艺评价体系。重视发挥文艺评论的引导示范作用。云南省委要求,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正确引导文艺思潮,深入解析文艺现象,科学研判文艺舆情,积极评介优秀作品,实现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良性互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评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外国文艺理论,研究梳理、弘扬创新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德、美学、美文相结合,展现当代中国审美风范。实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工程,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贯穿到课堂教学和文艺评论实践各环节。建设高水平文艺理论评论队伍,扶持重点文艺评论力量,发挥文艺评论组织积极作用,加强艺术科研机构、艺术学科规划和高校文艺理论评论专业建设。办好重点文艺理论评论报刊、网站和栏目,拓展文艺理论评论传播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云南文艺研究推介,扩大云南文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对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指引意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对文艺评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部署要求,对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支持保证。总体来看,新时期云南文艺评论工作正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虽然云南文艺评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就是发展和进步的潜力所在。只要全省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齐心协力共担当、迎难而上破瓶颈,云南文艺评论工作肯定会有更大的作为。从提高思想认识的战略层面上讲,云南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文艺评论工作应该坚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与拓宽格局相适应。

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评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历史观、价值观作为评论之魂,以人民群众的所感所思所盼为评论之根,以时代气息、生活沃土、社会脉动、历史文化为评论之源,以艺术理念、思维方式、表达手段、传播样态的综合实践为评论之本,有效解决文艺评论存在的“缺席”“缺位”现象。把握住时代主旋律,拓宽整体视野和宏大格局,对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现实背景、未来道路有充分的判断和认识,密切关注文艺发展新趋势,密切关注文艺界各门类学科前沿动态和有益成果,努力消化吸收有用的养分,对现有工作平台进行有益的补充、改造、拓展、完善。

二是坚持体现特色与均衡协调相兼顾。

做大、做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三大战略定位”的特色文艺评论工作,在全国文艺评论工作战线大力弘扬“云南精神”、唱响“云南声音”、展现“云南形象”。注重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摄影等文艺界各门类文艺评论工作的均衡协调发展,集思广益、寻找出路,渐进式提升各门类文艺评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扭转文艺评论工作“文学”一家独大的局面。

三是坚持完善机制与改进方法相结合。

完善文艺评论价值导向把关机制,形成以作品带动评论、以评论促进作品、以机制保障创作和评论双丰收的生动气象;优化文艺评论生产环境,使优质文艺评论和优秀文艺作品形成良性循环;完善文艺评论激励奖励机制,力争增加文艺评论工作公共财政经费投入。加大力度搭建文艺评论工作平台,真正让文艺家有“家”一样的依托;坚持抓本土和本土抓,强化本土题材评论与文艺评论园地建设,关注和重视本土题材或具有云南地缘因素的文艺评论作品;创新评论助推模式和产业助推模式,改进文艺评论家协会管理模式,密切与文艺评论关联度较高的单位、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沟通联系,夯实文艺评论工作发展基础。

四、加强和改进云南文艺评论工作的具体举措

推动云南文艺评论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既需要从战略和宏观层面做好谋篇布局和规划设计,还需要从健全协会组织、壮大会员队伍、加强人才培养、搞好培训研讨、办好刊物杂志、搞好调查研究、团结新文艺群体、开展交流合作等方面扎实推进工作。

一是以健全协会组织为根本

。文艺评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评论家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文艺评论家表达意愿和诉求的行业发展需要。目前,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也还处在无机构和编制、无专人、无办刊经费外的业务经费的“三无”状态,要加强与相关等部门的汇报沟通,力争逐步解决。全省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州(市)没有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要加大协调指导力度,推动有条件的州(市),如:玉溪、保山、曲靖、红河、丽江等州(市)陆续成立评论家协会,力争每年成立1至2家;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其他州(市)成立评论家协会,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实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全覆盖。

二是以壮大会员队伍为目的。

大力发展会员、壮大会员队伍是文艺评论家协会履行职责、发挥职能的基础,是团结、凝聚、引领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而奋斗的前提条件。要充分发挥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在全省文艺评论界的“枢纽”作用,改变过去文艺评论家协会过于偏重文学评论等方面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社科研究机构、文艺研究机构各艺术门类专业性文艺评论组织的联系、沟通、交流,更加广泛地团结凝聚广大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吸纳更多门类的艺术家成为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力争在五年内将会员人数增加一倍,进一步发展壮大文艺评论工作队伍。与此同时,积极做好对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的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增强会员的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最大限度提升文艺评论队伍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是以加强人才培养为基础。

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要注重文艺评论人才的内培外引,更加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既培养壮大自身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也要创新思路,拓宽视野,打破常规,突破约束,广引文艺评论工作人才。重点加强青年评论人才培养,敢于给青年人才压担子,努力为其成长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尊重文艺评论家的劳动创造,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真正让文艺评论人才创作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有效依托专家,建立并使用好文艺理论评论人才库。注重在职称评定、量化考核等方面对文艺评论和文艺研究人才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适当鼓励。

四是以搞好培训研讨为抓手。

科学、高质的培训以及充满思想交锋碰撞的研讨,能够为培养文艺评论工作领域领军人物、提升文艺评论工作者能力素质提供一个“充电桩”和“加油站”。要继续办好名家讲坛、研修班、研讨会、笔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培育一批优秀的文艺评论工作英才,为文艺评论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要继续发挥大理大学全国文艺评论培训基地和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昭通学院“云南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基地”方面的阵地作用,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讨和培训活动,力争使之常态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加强与云南民族艺术研究院所合作,聚集和推出一批各文艺门类的中高端文艺评论人才。与云南艺术学院展开全方位合作,合力举办培训研讨。争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支持,把“云南文学艺术馆”办成全国文艺评论人才重要的培训基地。针对各个时期的文艺现象和有影响的文艺家、文艺作品举办文艺作品研讨会,加大工作力度评价和推介云南文艺家,努力使这类文艺家或文艺作品研讨成为文艺评论工作中的常态化工作。

五是以办好刊物杂志为载体。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是云南唯一的文艺评论杂志,与《边疆文学》使用同一刊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该评论杂志定位为“立足边疆、面向全国、追踪当下、引导主流、扶持新秀、树立权威”,办刊宗旨为“荟萃人文思想、活跃文艺创作、研究前沿问题、集纳文艺动态”,设理论前沿、新锐批评、博士论坛、学人观点、经典重读、原生态文化研究、边疆阅读、作家与作品、争鸣广场、艺苑评谭、艺术家追踪、文艺现场、云南作家访谈、文艺动态等栏目。下一步,要立足于“提高办刊质量和突出刊物的理论性、综合性、指导性”的基本原则,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学习、向湖北等创造先进经验的省份学习,对刊物进行相应优化升级改版,积极主动加强与相关领域文艺工作评论家的约稿,争取《边疆文学·文艺评论》刊物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

六是以搞好调查研究为支撑。

紧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文艺评论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标尺,深化对文艺发展规律和文艺评论工作的调研。要深入下去,接触基层,注重分析研究,提高以全局的视角、前瞻的眼光,全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各方面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加强对事关文艺领域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战略分析研判。注重平时调研与专题调研有机结合,特别是专题调研要集中精兵强将,做到扎实深入,力求一个课题能够研究透一个重大问题,拿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和举措。

七是以团结新文艺群体为辅助。

当前,文艺工作者队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家,其中也不乏优秀的文艺评论工作者,他们凭借辛勤的耕耘、优秀的作品和良好的品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已经成为文化艺术领域的生力军和文艺市场的重要力量。各级文艺评论家协会要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延伸工作手臂和触角,加强对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的联系服务,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凝聚他们,特别是要在新文艺群体人员职称评定、加强文艺评论指导等方面做好联系和服务工作,切实把这项联络服务新文艺群体的工作抓在手上,稳步实质性推进,努力为新文艺群体成长铺路。

刘丽芬 对话 纸本丙烯水 45.5x30.5cm 2016

八是以开展交流合作为动力。

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接触面越来越大,与其他部门、行业以及相互之间的依存度、关联度越来越高,开展好工作,往往需要多方面参与,获取多方面信息,通过交流碰撞,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要进一步强化主动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注重与上级文联机关、相关政府部门、相关协会、相关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与支持;注重与国内各省(区、市)、省内各(州)市兄弟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彼此借力,相互启发,互通有无。就我们自身而言,还要积极为本土文艺评论人才赴国内外的更高平台展示评论才能和成果牵线搭桥,加强与国内权威文艺报纸和权威刊物的合作,利用国际和全国性、全省性文艺活动,创造平台,拉动评论,借势发力,争取进位。

猜你喜欢

评论家文艺云南
云南图片库
1942,文艺之春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基于奖励值RNN和A2C模型的音乐生成
梁晓声“报恩”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云南山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