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如何做好“微”课题

2018-11-29姜妮

教师·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科研课题

姜妮

摘 要:“微”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中具体细微的教育问题、有意义的事件和有价值的困惑进行观察、分析和反思,从中发掘和把握日常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要想做好微课题,就得把一个字理解透彻,这个字就是“微”。课题研究的人数要“微”,课题研究的内容要“微”,课题研究的过程要“微”。

关键词:“微”课题;科研;晒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8-27

作者简介:姜 妮(1978—),女,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物理教研员,本科。

中小学教师在做好本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之上应该要做一点科研工作,也就是课题研究。但是,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以教学为主,科研工作一般不太受重视,科研经费很有限,科研过程也耐人寻味。课题开题会议上,各路人马济济一堂,专家、领导、课题负责人轮流发言,老师们听得热血澎湃,心里充满了大干一场的决心和欲望。开题会结束后,课题似乎就被打入冷宫,无人问津。普通老师能做的就是听候安排,可安排迟迟不来,老师也就渐渐把课题的事情给忘了。突然有一天,课题负责人发话,“赶快把各自负责部分的材料交上来”。于是,普通老师依稀记着几年前确实有个课题,自己好像是课题组成员。于是,百度、拼凑、打印,最后,顺理成章地结题,然后拿到证书,课题就这样结束了。这样的课题研究,对一线教师的成长没有多大意义。教师要想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课题,不妨从“微”课题开始。

一、课题研究的人数要“微”

教师可以自己研究一个课题,所有的环节都由自己完成。因为课题的时间很长,即便是一个人完成所有环节,每天的工作量也不是很大。做课题是自己的事情,就不存在相互推诿的弊端,教师可以自己一心一意地完成课题。

因为是自己的课题,课题的机动性、灵活性很强。做课题的过程中也不用处处请示领导,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每项事宜。当然,在课题的进行中,如遇到困难,完全可以向领导和同事寻求帮助和支持。但是,由于课题的决定权是教师自身,因此有利于教师做出有价值、有个性的课题。

因为是自己做课题,教师就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没有很多资源的情况下,教师的课题可能是困难重重。但是,解决困难的过程可以提升课题的价值,可以让课题更有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要“微”

教师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课题做得太大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妨做一些“微”课题,进行小研究,最终教师的收获也不会少。虽然是选择的小课题,在选题时一定要谨慎,要选有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小课题。如果所选的小课题本身没有实际意义,那最终结果也不会有意义。

选题时,教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听“砖家”的忽悠。教师所选的课题,一定要是教师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对于教师自身同样适用。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微”并不是越小越好。有的课题不适合拆分,一旦拆分,课题研究的难度会加大,研究的过程也不方便,这时就不要为了“微”而去强行拆分课题。不同的教师能力不同,能力小的教师要选择小课题,但能力大的老师,就完全可以选择大一点的课题。强制所有教师都来研究小课题,是无视教师之间的能力差异,也是对教师人才资源的浪费,是非常不科学的。教师自身不要自视过低,也不要受他人影响,在进行课题选择时要量力而行,切勿盲目地选择过小或者过大的课题,耽误自己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要“微”

教师研究的课题大多与学生有关,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当个别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时,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查找原因,绝不能人为地忽略,更不能篡改数据。

教师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但中小学老师的课题最终能否结题,不像高校、科研院所那样严格。教师忽略细节,甚至篡改数据,最终都可能顺利结题。可这样的课题就算是结题了,有了研究成果了,可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不认真对待课题,忽略细节,就是在进行学术造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哪怕是再细微的差异,教师也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刨根问底,追根溯源,弄清楚来龙去脉,查它个水落石出。看似很小的问题里面可能隐藏着大的问题,可能让教师发现未知的新领域,把小问题研究透、研究深,才是整个课题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课题的“微”不仅仅体现在教师个人方面,从学校层面上也体现“微”。以往的课题少则几个人,多则十几个人,甚至二十几个人,其实学校完全可以倡议教师一个人做一个有意义的、个性化很强的、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微”课题。同时学校可给教师的“微”课题创设条件、提供服务,帮助教师完成课题。

讓教师们都做一个自己的“微”课题吧,并把课题晒一晒、比一比、赛一赛,让最有价值的课题评得最高奖项,让每位教师都成为课题的真正主人,而不是沦为课题的奴隶。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津津有味地研究自己的课题,这个学校的科研必将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周 彬.课堂密码(第二版)[M].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定华.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第一

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科研课题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美术课题 课题四:构成创作中的乐趣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研讨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