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瘦、皱、漏、透”优化教师培训

2018-11-29晏旻霞

教师·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培训教师

摘 要:“瘦、皱、漏、透”是古人对珍石价值的判断标准。优秀教师培训者亦可借鉴“瘦、皱、漏、透”原则,对个人培训多方位予以优化。在培训课程结构设计上要“瘦”,保证线条明晰;在培训者风格打造上要“皱”,形成鲜明特色;在营造培训互动氛围中要“漏”,选择适当留白;在课程观点讲解中要“透”,力求豁然开朗。

关键词:“瘦、皱、漏、透”;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8-28

作者简介:晏旻霞(1968—),女,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教科室教研员,本科。

2016年我幸运地成为了湖南省首届教师培训师的培养对象。在项目组的引领下,我们秉承着“做最好的自己,做更好的培训”的专业成长目标,在两年时间内参加了湖南省内集中学习、省外高端研修、名师跟岗实践、线下小组研修项目十余次,在高密度、高强度的学习和实践中,我的精神世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蜕变。

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我开始清零原有的培训思维与模式,尝试着用“瘦、透、漏、皱”原则指导个人进行培训课程设计、组织培训实施,并不断修改与完善。“瘦、皱、漏、透”是古人对珍石价值的判断标准。“瘦”指石头线条明晰,清瘦嶙峋;“皱”指石头纹理丰富,独具特色;“漏”指石头洞贯上下,空透灵动;“透”指石头表里如一,渾然天成。珍石的标准也就成了我做培训的追求。

一、“瘦”: 清瘦,冗繁消尽留清瘦

作为培训者,每开始着手准备一个新的培训主题,脑子里的想法总是千头万绪,每一个念头的背后都有无数的素材与设想,有着无数次断舍离的纠结。如何像郑板桥画竹一样“去掉繁杂,提炼精髓”便成了培训师的首要任务。

塑清瘦主线。勾勒线条是最痛苦的阶段,也是思维最活跃、最不受约束的的幸福时光。“涂涂写写碎碎念”是我在这一阶段的常态。首先是信手涂鸦期。我一般不会先去查找资料,而是把脑海中所有可能与之相关的信息或素材都记录在随手记上,每一张密密麻麻的纸张都成了我的培训信息资源网。其次信息归类期。在信息罗列殆尽之后,我会把它们进行分类,把重点、亮点的素材予以标记进行排序,根据我的素材开始树状勾勒。这个时候我也会从书籍或者其他渠道涉猎与之相关的理论观点补充在信息表中,为个人观点做理论支撑。最后是断舍离期。忍痛割爱,斫枝整叶,尽量留下清爽、直白的线条,呈现培训脉络,完成框架构建。如我在“音乐游戏与幼儿心理安全构建策略”的案例中,首先选了十余个与心理品质相关的游戏素材,然后根据游戏实用性、场地适宜性和学员接受度进行分析,完成第一轮初选,接着根据专家对心理品质的概念界定和形成过程再次将游戏进行遴选与归类,最后以3个基本知识要点和6个音乐游戏为支撑勾画出幼儿心理安全构建的线状图。

为PPT瘦身。PPT作为培训的辅助手段之一,以能清晰呈现重要观点、有效补充优质资源、提醒培训记忆等优势成了绝大部分培训师的左膀右臂。以前当我在学习时看到老师呈现出大量的文字,心生欢喜,觉得学习笔记又记了大大一摞,但是结束后老师讲了什么重点却通通忘记。以己度人,我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只将培训主线、知识重点、补充资源和特殊要求呈现出来,让学员解放双手有更多的机会聆听、互动,产生思维碰撞。

为标题瘦脸。标题就像品牌的logo,如何让别人一眼望去就感兴趣、能记住?我在设计时习惯用有创意、简单明了的标题。比如,我在做“教师专业成长”专题时,面对毫无新意的话题,我就会思考如何让教师不厌烦?如何让教师知道你讲得很简单?我从字面上和标题结构上做起了文章。最后把主标题定为“约‘话三章”,副标题是“——谈教师专业成长”,学员一看就知道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教师专业成长。所以在不增大理解成本的基础上追求新意,刺激学员记忆,是对标题选定的基本要求。

二、“皱”:风格,浓墨淡彩总相宜

培训就像相亲,第一印象很重要。每一位培训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格,除了从服装、发型、配饰等方面做精心而不着痕迹的准备,还要找准并塑造属于自己的风格呢,而个人优势分析是必须做的。我毕业于音乐专业,有良好的表现力,思维活跃,善于互动,富有童心又不失风趣,语言和表情均有极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经过反复尝试,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游走于教室、互动于教师、亦师亦友、亦庄亦谐”的“聊天式”“互助式”风格,这种定位让我感觉轻松自然、本真踏实。

俗话说:“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每一场培训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呈现方式,所以精彩的培训内容并不一定代表是高质量的培训。随着学员口味变化,秧田式、排排坐等形式对大部分基层老师特别是年轻人吸引力已然不大。如何改变培训形式减少审美疲劳?众所周知,人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更愿意倾听与回应。我常用的形式是:①茶馆式。这种形式适应于多种类型的培训。教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喜爱和好朋友坐在一块,允许三五成群,允许喝茶走动,允许享受美食,但每个群必推一个核心人物当群主。这种形式能给老师们营造一个轻松培训氛围,他们能极好地交流,群主的指令也很容易让大家接受,并且可有效激发小组归属感与荣誉感。②圆圈式。这种形式适宜于实践操作培训。我在“轻轻松松玩音乐”专题中,就让老师们自由围成大圆圈,培训师可以坐在中间清晰示范,也可以融入圈内表演。由于是集体统一操作,一人出错会影响全圈,所以老师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同时相邻围坐的学员也增加了提醒彼此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会自然多了一分亲切,少了许多陌生。③体验式。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教研员,面临的对象有职业倦怠的老教师、术有专攻的骨干教师和心浮气躁的年轻教师。面对这样混杂的群体,体验式培训是比较有效的。我在“开开心心做综合实践活动”专题中,为了让老师们明白课程实施的关键词“引惑、践行、悟道”和指导流程,从问题导入的设计就开始带着老师们体验每一个过程,把老师们提出的问题生成研究主题,让其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向,分小组制订研究计划,并实时抛出指导锦囊,鼓励其现场进行成果展示。这让教师们在参与中明白流程,在设计中发现问题,在体验中感受乐趣,在合作中忘了年龄代沟和学科界限。

三、“漏”: 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员对待培训就像观众对待春晚,总有诸多挑剔,他们既需要有满满的干货,但又希望学得轻松愉快。于是“留白”成了培训师常用的一种方法。留出与学员交流的时间,留出与学员互动的空间,学员的参与也逐渐深入。除了专题学习上的留白,在培训中适时植入“题外话”让学习思维集体“溜号”,设计小游戏让记忆功能集体暂停,这也不失为另一种有效的“留白”。

毛毛虫都有自己的领地,一般不轻易越界,但在培训中我会做一条偶尔吃过界的毛毛虫,撇开主题讲点题外话。当然,植入的题外话一定是我的亲历故事,并且能折射出我的工作态度、处事方法、人生哲理等。比如,“我在游客如织的路边种了丝瓜,面对自家的丝瓜会被游客或者邻居摘掉的可能我抱有的心态?”“芫荽菜种子一直不发芽给我的感悟?”“白菜苔为什么终究没有留到客人来的时候?”“白发带给我的改变?”这些平凡真实的小故事平时都会被大家所忽略,当你把大家从紧张学习的思维中拉出来分享时,你的领悟是能被大家接受的。当然越界次数绝不宜多,一个就够,两个为限。

劳逸结合、动静交替,这是我们工作、学习中的基本常识。因此我在培训中最常用的就是利用已有条件设计一些小游戏,在老师们感觉疲倦的时候拿来互动,比如手指操、物品传递等;还会搜集一些简单放松的韵律活动给老师们活动筋骨、清醒头脑,比如瑜伽舞蹈等。当然游戏与放松活动的难易程度一定要根据学员现有能力来进行判断,太难了做不来不参与,太简单显幼稚都不做。除此之外,我还会根据需要准备一些小茶点,但这些茶点只有通过发言、完成任务等形式争取到,既可打包也可与大家同享。每当一个小奖品发下去,会场上就会有一串快乐的笑声或掌声。因此在培训中让“严肃与活泼并存、专业与娱乐同在”是一种让思维和情志得到放松的不错选择。

四、“透”:透彻,拨得云开见月明

我在学习打羽毛球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甜区”,教练说球落在那个区域击拍最轻松,进攻最有效。如何把一个道理讲通说透?我想能准确地把球落到学员的学习“甜区”,定会事半功倍。

我培训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幼师,她们的优势与不足十分明显。有活力、爱学习、易投入、善模仿是亮点,但他们大多是中专或大专文凭,甚至有很多非学前教育专业,起点低,教育视野窄,学习机会少,理论基础弱,直接讲解理论观点对于他们来讲是有难度的。如何让他们接受你的理论且真正理解呢?我会先找出幼儿教师的学习“甜区”:眼睛、耳朵、肢体、嘴巴,经历看、听、做、说、悟5个流程,采取先易后难、先体验后理论的方法达到解惑目的。以“音乐游戏与幼儿心理安全构建策略”专题中第一部分为例。目标:安全依恋及构建的策略。①问题呈现:幼儿不喜欢别人碰,怎么办?②观察模仿:为解决此问题,我精心设计迷你音乐剧“啄木鸟找爸爸”,边讲故事边表演小啄木鸟不见爸爸之后在自家树上、邻居树上寻找爸爸的过程。③肢体表现:幼师代入角色变成小啄木鸟边哼儿歌先后在自家树上(学员本身身体)、邻居树上(相邻学员身体)上下点指触碰,最后发现爸爸并与之大大拥抱(全身接触)。④语言梳理:学员描述这个游戏经历了触碰自己、触碰别人和被别人触碰、拥抱别人和被别人拥抱三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共同回顾游戏的步骤,明白游戏设计的意图。⑤观点呈现:用关键词点题,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去解释安全依恋及其构建策略。反思整個指导过程,我并没有用很多的语言去解释,只是较好地引导了她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学习,自然越走越亮堂。

五、结语

培训是充满遗憾的艺术,很难完美。“瘦、皱、漏、透”只是培训智慧大拼图中小小的一块。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知识有了新的要求,“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的论断,在当今教育中已不能胜任。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为一泓不竭的泉水,每滴水都有鲜活的生命力。愿我们能不断融入当前教师终身学习的大潮中,不断丰富自己,突破自己。我将继续潜心研究,大胆尝试,让我的培训看起来很美,品起来有味。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研

制的意义和思路[J].北京教育(普教

版),2016(2):24-25.

[2]廖艳华.例谈心理效应在短期培训班

管理中的应用——以宁波大榭开发

区短期培训班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

训,2011(9):18-20.

[3]田 蕾.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谈教

师专业标准[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13(5):47-48.

[4]白炳贵.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回

顾与展望[J].青海社会科学,2009(4):

193-195.

[5]龚朝花,黄荣怀.支持教师有效培训

规划的七个关键环节[J].现代教育技

术,2010(12):65-68.

[6]叶丽新.解析教师培训中的三个基本

问题——“国培计划”培训者团队研

修项目实施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

2011(7):60-66.

[7]米久奇.网络时代教师培训的变革与

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04(8).

[8]雷培梁.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继

续教育培训需求研究综述[J].内蒙古

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10):143-146.

猜你喜欢

培训教师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圆我教师梦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