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城乡联动的教研形式及其有效组织探究
2018-11-29刘松林
摘 要: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在体育方面,城市的师资力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体育教学条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一些教育学家提出了“城乡联动”的体育发展模式,通过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典型带动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城乡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均衡发展,这对提升我国体育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师;城乡联动;教研形式;有效组织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7-03
作者简介:刘松林(1963—),男,江苏泰州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体育教研活动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行体育教师城乡联动的教研模式对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体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尤其是在体育教学方面,它作为教学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想使农村学生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缩小教育差距,相关部门就要从体育教师入手,推行城乡联动发展,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城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城乡学校体育的均衡发展[1]。本文主要就传统的体育教研活动中存在的弊端、体育教师城乡联动的教研活动的实施以及这种模式的优势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一、传统的体育教研活动中存在的弊端
1. 没有开展专业性的体育教研活动
在当今的教育体系当中,学校更多地是重视基础课程教学,对体育课程这种“课外教学”并没有多加重视。在进行教研活动时往往将其和美术、音乐等学科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活动,但是这些学科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又大不相同,这就导致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各科教师在一起进行研讨探究时不能相互理解,教研活动的成果不显著。
2. 没有充分调动所有的体育教师
在进行体育教研活动时,选择的教师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有一定的教学功底和教学能力,所以在教研活动中这些教师是主力,他们在备课、选课、上课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打酱油”,能得到的仅仅就是旁听和观摩。虽然他们也要进行备课、试教,但是由于来参加教研的教师数量众多,没有办法一一顾及,久而久之这些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就被消耗殆尽。许多教师都是应付性地上交大同小异的教案,进行虚假的课后反思,这种教研活动形同虚设,变成了走过场[2]。
3. 体育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互动
一方面,由于参与体育教研活动的人数众多,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觉得自身的水平还不够,不敢当众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就使得整个教研活动死气沉沉,教师之间缺乏相应的交流和互动,整个研讨会成了某些优秀教师的“一言堂”。
二、体育教师城乡联动的教研活动的实施
针对上述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防止体育教研活动变成形式主義。为此,相关部门提出了体育教师城乡联动的教研活动,这对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教研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本文将针对体育教师城乡联动教研模式的实施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1. 划分教学协作区域,开展四级联动体育教研活动
依据“就近组合、优势互补”等原则及各乡镇行政区域位置,市教研室在全市乡镇学区将教学协作区成立起来,各协作区的组成成员为6~7所学校的20位左右体育教师,并指派一名学科骨干教师或体育名师担任每个协作区的负责人,对协作区内的教研工作进行全面负责。市教研室下移教研重心,降低研究门槛,给予薄弱学校的发展以重点关注。所谓四级联动教研活动就是区、片、镇、校四位一体的网络教研活动。首先地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划分相应的体育教研活动基地,以片级教研员所在的校为体育教研活动基地校,每个基地校管辖适当数量的镇,然后再由镇来管理当地的所有学校。一所学校负责相应的体育教研活动,并且几个校区轮流主办教研活动,并且将体育教研活动分为区、片、镇这三个级别。其中,区级体育教研活动主办人是当地的体育教研员,片级体育教研活动的主办人是片级教研员,镇级体育教研活动的主办人是当地教育局管理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校级体育教研活动的主办人是体育教研小组长。通过这种分级管理、层层递进的管理形式,可以有效实现城乡联动的体育教研组织活动[3]。
2. 确定相应的体育教研主题,制订协作区工作计划
在进行具体的工作前,首先要制订相应的方案,根据上面所说的四级联动的大方案的指引,相关组织人员要先从区层面开展相应的讨论,然后形成定论提出相关的要求,并将相关的要求下发到下面各级的学校,最后再由学校传递给本校的体育老师。片、镇、校级教研活动的体育老师在制订相应的体育教研活动方案时要充分征求意见,然后制订较为详细的方案,并将其上报区级别教研室,在方案经过区级教研室的反复讨论和研究完善后才可以将其下达到下级单位。在这一个过程中负责人要上传下达、统一思想、激发潜能,共同创造出具有较强内驱力的体育活动方案,为学校后续体育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指明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每一个学期的开始,各地区的体育教研负责人要根据上面提出的教研的主体确定相应的工作。首先,负责人可以先组织各学校的体育教师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学习了解所收集的资料,之后再将相应的学习体会以书面形式上交,并且组织各个学校的体育教研组长对相关的教学理论进行学习、汇总、研究讨论,对整个教研主题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解析;之后再组织体育教师制定相关的课件,然后通过演示的方式将教研的地点和个体实践时间和形式展示出来,最后形成学期协作区研修计划[4]。
3. 对相应的教研任务进行分配,实施集体研讨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要充分发挥四级联动人人参与、层层推进、呈宝塔式的教研优势。在上级部门确定相应的研讨主体和计划后,就需要市教研室将相应的文件指示下发到各个学校,然后各个区域的学校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任务分配,每一位体育老师再根据相关的文件和指示进行集体研讨。接着每位体育教师再将研讨成果实践于实际的体育课当中,课下再进行总结和集体研讨,并实施第二次备课。在这一过程中,每位体育老师既是评委又是教授者,循环往复。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完善和总结,不断修改教案,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体育实践教案。
4. 开展区域之间的交流活动
在上述工作完结之后,就要进行集中的展示。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协作区体育教研计划,选取一个学校进行同课异构区域展示教学研讨活动,让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对本校的教研成果进行展示。在实际的展示过程当中,为了进一步改善听课教师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可以将听课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例如,在进行《仰卧堆起成桥》的课程讲授时,将听课教师分成三组,第一组就负责对展示的教师的语言进行观察和评价,第二组就要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情况进行观察,第三组就要对教师授课的方式和策略进行评价,并对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观察[5]。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师们带着任务去听课,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的听课积极性。此外,专家引领提升认识。在区域协作对校本教研进行开展的过程中,教研员、名师、专家的参与是源头活水,每次活动均应尽量将市教研员、名师、专家邀请过来进行指导,通过其点评、讲座及在研讨中参与的形式及时总结与提炼,使大家求同存异,促进几点共识的初步达成。在和专家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热点问题、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请教,从而将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下来,促进对体育教学认识的有效提升。
5. 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和交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教研组内的各个成员要对研讨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研小组的组长在整个教研活动结束之后要对活动中记录的相关材料和教案进行整理和汇总,为接下来的回顾和反思提供相应的依据。
(2)全体教研组的教师要对整个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将教学行动提升到理论层面,形成相应的教学论文或案例,汇总教研成果。
(3)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最好和上述的教学论文一起装订成册,放入相应的资源库,实现体育教学信息共享,为后续系列教研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体育教师城乡联动的教研活动的实例
以足球评优课为例,首先要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校级足球研讨课,每个体育老师不仅仅是参与的授课者,更是评委,大家一起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才能选出高水平的足球教学课程。在选出优秀的体育教研课程之后,再将其推荐到镇级的足球教学研讨课程,因为是在镇里,所以各个学校相距不远,在时间上、路程上它也相对自由,节省了时间。在进行镇级足球课评选时,除了那些上课的教师,所有参与进来的教师都是评委,大家坐在一起互听、互评、互研,通过这种方式可让每个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有所提高。在选出镇级的优秀足球课程之后,学校再将其推荐到区里去参加相应评选,评委由各校的体育老师组成,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评委组要利用课间时间和授课老师进行交流,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最终,应将每位体育老师课上所讲内容和相应的点评提炼成文字,录入体育专栏,供各校的体育老师进行观摩,并且提出相应的意见。这种方式能进一步带动本校、本镇、本片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转变,实现资源共享,并对那些教研懒惰的学校地区起到鞭策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前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大的背景下,开展体育教师城乡联动的教研形式,对促进城乡教学资源的平衡发展,改善区域办学条件,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构建起城乡联动、区域互动的体育教研体系,划分相应的协作区域,明确教研目标和教研主题。并在对课程教案进行反复研磨后,开展相应的展示活动,由教师进行分组评分,最后,再由协作区负责人带领大家对教研活动进行统一的反思和整理,并将整合好的教研资料和体育课程设计一起编印放入相关群中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城乡联动教研活动的展开。
参考文献:
[1]裘松杰.城乡联动,区域协作——基
层体育教研活动新模式[J].体育教
学,2012(3):59-60.
[2]田海燕,苏 欣.城乡互动对城镇化群
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影响分析[J].南方
農业,2015,9(12):103-104.
[3]刘利新.区域体育定向发展对高校体
育课程建设的影响[J].吉林工程技术
师范学院学报,2012,28(9):47-49.
[4]张世威,张 伟,彭狂飙,等.创建博客群
学习共同体——统筹城乡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新途径[J].四川体育科学,
2011(1):146-149,153.
[5]张晓健,张 森,马 克,等.城乡一
体化背景下农村体育教师观念的转
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