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更加灵动

2018-11-29周娅

教师·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思考思维能力小学语文

周娅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基础阶段,事实上,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优秀的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极为重要。基于此,文章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做出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7-16

作者简介:周 娅(1978—),女,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在个体思维活动的引导下认知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思维特点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定义:深刻性、灵活性、独特性、批判性和系统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思维的五个特性着手,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下笔者将从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深入教材文本,锻炼学生深刻性思维

深刻性思维,就是指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其中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便是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一种外化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和解读教材文本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深刻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便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章内容:感性认知方面和理性概括方面。在感性认知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提炼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感知文章语言的优美。比如,文章句子“海底的岩石上……分支的鹿角。”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沙群岛海底的珊瑚比喻成花朵和鹿角,形象生动地将珊瑚的形状以及形状丰富的特点展示在读者眼前;再如,文章句子“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鱼。”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适当地夸大使西沙群岛富饶的特点更加鲜明地呈现在纸上。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完这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之后,我便问学生们:“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西沙群岛的‘富饶?作者描写西沙群岛的富饶意欲何为?或者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在我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进一步解读文章细节,并从细节之处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对西沙群岛无比的热爱之情。在理性概括方面,我便让学生们分析文章语言描写的特点以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由于有了前期的阅读基础,学生们很快地总结出了相应的答案:本文作者使用了比较欢快而优美的语言对西沙群岛的“富饶”进行描写,全文使用了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同时作者在对西沙群岛每一个“富饶”之处都采用了总-分的写作特点。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从感性认知和理性概括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使学生从对本文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深刻性思维。

二、引导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灵活性思维

灵活性思维,就是指学生能够灵活地从多个角度思考問题并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灵活思考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便借助“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方法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与提升。首先,我带领学生们找到文章中对“鸟的天堂”这个地方的描写语句,并尝试分析作者的写作情感。比如文章中对“鸟的天堂”中大榕树的描写、对小鸟欢腾起飞的场景描写等。待学生们把握这篇文章写作的基本情感基调之后,我便对学生们说道:“同学们,在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些文章中也有与这篇文章情感基调类似的文章,你们能够列举出来吗?”我的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便开始翻阅语文教材,试图从教材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和其他学生共同探讨,在交流的过程中交换思路,大约五分钟之后,一位学生率先回答道:“我觉得《观潮》这篇文章在描写钱塘江潮水方面与这篇文章描写‘鸟的天堂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将自然美和人情美都表达得淋漓尽致。”该生的回答仿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瞬间,学生们便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有的学生将《雅鲁藏布大峡谷》和《鸟的天堂》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对比,提出了二者都是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之情的观点,有的超前预习了的学生甚至提到了《火烧云》这篇文章。总之,在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瞬间被打开,列举了多篇同类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和交流。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便结合教材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们将多篇描写自然美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在学生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训练,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获得相应的进步与成长。

三、倡导创新思考,锻炼学生独特性思维

独特性思维,也称创新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产生全新的思路的一种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鼓励和倡导学生们进行创新,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发展空间,从而锻炼学生独特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便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特性思维,开拓和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应的教学过程如下所示:

师:“同学们,对于小马过河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2:“我觉得小马不敢于尝试,太胆小了。”

生3:“小马不爱动脑筋,别人告诉它河水是怎么样的,它就相信河水是怎么样的。”

生4(小声地):“我却觉得小马非常的谨慎小心,它对于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首先想到的是问已有经验的老牛和松鼠,而不是盲目去做,不然的话如果真的河水像松鼠说的那么深的话,它岂不是一下子就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呀。”

在其他学生都认为小马的做法不对,不应该人云亦云而应该勇于尝试的时候,有一位学生却大胆地说出了不一样的想法和观点。显然,这是学生创新思考的一种表现,值得肯定与表扬,于是我便如是说道:“这位学生的想法很不错,从他的角度来看,小马确实很小心谨慎,这是每个人在尝试对自己生命有威胁的事情之前应当有的态度,所以我们应当向小马学习小心谨慎的态度,但是同样应当保留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此便肯定了学生创新且独特的思考,锻炼了学生独特性思维能力,也激活了其他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创新思考思维能力小学语文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