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句群”式表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8-11-29涂琼陈婧

教师·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小学教育

涂琼 陈婧

摘 要:句群是语言单位中最大的一个单位,一个句群由若干个句子组成,能够清楚地表达中心思想,针对句群开展教学也是针对文章的段、篇开展教学。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句群教学的方法,如句群的复述与启发、句群的搭桥与构建以及句群的具体应用等。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阅读教学;句群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7-20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学会课题(A-47)研究成果;长沙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7–5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涂 琼(1981—),女,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一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陈 婧(1982—),女,湖南省长沙市华夏实验学校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管理、学科教学。

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给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语言训练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间,教师一般只做适当的点拨与讲解。但现实状况往往是师生对话一问一答、课堂交流你引我接,学生完整的思维串连与系统的语言表达总是“千呼万唤难出来”,长此以往,学生会出现隐性的阅读心理依赖与表达障碍,导致思维单线化、语言单一化,从而无法得到更为广阔的语文素养发展。因此,从根本上转变“单一式”的浅层表达为“句群式”的深度表达,才能真正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句群式表达训练策略是值得探究的重点。

一、复述-启发”句群

句群,即两句以上的组合句子,它具有完整的系统性、严密的逻辑性、清晰的条理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 [1] 。一篇文章中,总有一些句群具有这样的典型性或示范性,用这些句群作为启发式的表达,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句群表达难度,还可以在一次次辨析与点拨之中提升教师的句群意识与能力。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为例,此为神话故事,最能吸引学生,全文又以“起承转合”的路径布局谋篇,这样的行文脉络也极具复述的价值。文章开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对宇宙的状态进行了描述,同时引出盘古,此为故事的“起”。接着,“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到什么 、做了什么、发生什么变化,此为故事的“承”。然后,“天地分开以后……”由头顶着天、脚蹬着地到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此为“转”。最后,“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结束全文,此为“合”。短短一篇文章,就靠这四句串起整个神话故事的内在逻辑联系。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感知,最后在一遍遍的朗读之后,先分组复述起、承、转、合四个语段,再综合复述整个故事,这样既可以在分组复述中内化句群中的逻辑关系,又可以在全篇复述中体会表达的系统性与条理性,从而启发句群表达意识,逐步获得最大化的句群表达体验。

二、“搭桥-构建”句群

一个复杂的句群就是一篇短小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是高层表达,有难度 [2]。要让学生说清楚说明白、不重复不颠倒不断义,教师就得为学生搭建一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思维桥梁,帮学生理清思路、方向、层次,利用资料让学生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供水到渠成的句群表达支架。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中,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周瑜和诸葛亮的形象,学生能够从周瑜的话中感受诸葛亮的智慧,但如何通过字里行间的故事情节来多方位体会他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却因人而异、效果不一。此时,教师可以紧紧围绕“神机妙算”一词引导学生研读:你从哪儿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继而在研读中穿针引线、精当点拨。如: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为什么选择在“第三天”?为什么把船连起来,“一字摆开”?从诸葛亮的“笑”中可体会到什么?这样说下来,学生的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也更明白应该怎样错落有致地表達,而高质量的句群必定会在这种巧妙的桥架帮助之下源源不断地倾吐而出。

三、“示范-引领”句群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一方面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学不能产生冲突,另一方面学生的自学也不能替代教师的“畅讲”[3]。教学过程中,畅讲能带给学生沁入心灵的情感冲击与掷地有声的语言示范,学生情不能至,教师范读疏导;学生义不能达,教师畅讲点化 [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当年在德国留学时,感受德国人对花的热爱,接着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德国遍地鲜花盛开的美好情景,最后表达自己故地重游的感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感受风景民俗的同时,自然领悟这通俗易懂、意味深长的哲理,唯有通过一遍一遍的感情朗读,来实现读中激情、引发想象、广泛联系的目的。因此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自主学习理念下,哪怕是高年级,教师也应适时出位,在适当的环节声情并茂地范读一段句群,同时请全班学生轻轻闭上眼睛,边静心聆听边展开想象。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体验与语言积累,当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将这些句群呈现时,披文入境、以读促思,带给学生的将是强烈的语言思维激发和具象可感的语言表达引领。

四、“组合-丰富”句群

语文内容十分广泛,学习一篇课文往往要借助其他资料,进行相关补充或链接,这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也是为更好地训练句群表达服务[5]。课前补充资料,课后拓展内容,以文中句群为核心,结合相关资料与生活实际,完成句群组合的系列训练,丰富表达内容,提升句群含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是几个经典的人物描写片段,作家对不同人物从不同的侧重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描写。课前,可让学生搜集、回顾阅读过的比较精彩的写人文章,或者自己写过的比较满意的写人文章,也可布置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或者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片。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形象进行讨论,或交流有关读写经验,或提出有关写人的种种困惑,然后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同是写人,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相机开展课外读写实践。通过不同材料的带入、比较,学生自然会进行多元化的思维整合与贯通,而在语言表达上来看,就将带来更为丰富的句群表达,呈现高品质的语言效果。

五、“即兴-内化”句群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中提升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6]。阅读教学中,最不可忽视的莫过于通过一次次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继而读中入境、悟文动情,将文中的描述转化为脑海的想象、内化为自身的语言,以达到能够即兴表达出前后呼应、内容缜密、打动人心的句群的目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结构明朗、文字优美,完美地呈现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景色。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大量烦琐的教师引导与讲解,就通过一遍遍的多样朗读,伴随相应的视图辅助,让学生在对比中领会重点词的点睛之效,重点句的奇妙之能,让这些画面映在脑海,从而激发对大兴安岭的热爱与向往。抛出一问:“如果你是小导游,你会怎样向这里的游客进行介绍?”或者与课后第二题相结合:“同学们最想在哪个季节到小兴安岭游玩?为什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中描述来说,更可以大胆发挥自己的语言结合课外了解的小兴安岭来说,从两三句到一小段,只要将意思表达清楚、完整就好。如果能再融入一些文中的语言美感、增加一点打动人心的语言煽动,那么这样一组即兴的句群展示将是最为理想的训练追求与表达效果。

六、“整体-以段带篇”

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以段带篇的方式引出句群,可以将文本内容习得点与语文能力训练点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这里的“带”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用形式带形式,另一种是用内容带内容。

以形式带形式,课文中的段落、篇幅的形式结构,一般都囊括在并列式、转折式、递进式等六种结构形式中,要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迁移规律来进行教学。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第二段的第一节属于上述六种结构形式中的“承接结构”,按照课文内容来讲,是小女孩擦燃火柴、小女孩产生幻想、火柴熄灭,在后续文章中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内容的结构形式与此相同,对于整篇文章,作者是按照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街头的结构形式来写的,这同样属于承接结构,如果将自然段的教学迁移到整篇文章的教学上,让学生在理解结构形式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切实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可以说“依葫芦画瓢”有时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

以内容带内容,一篇文章的重点段往往折射出全文的中心思想,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与回旋的难点。通过对重点段的品悟解读,以此带动全篇的整体理解,继而实现句群思维与句群表达。又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本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此相应的阅读能力训练重点是“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么本文就应以第二段作为重点段,让学生理解小女孩面对现实和唤起想象之间的矛盾,而这部分又应该着重品析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以此带动后面四次擦燃火柴的情况,学完这部分后,再带动小女孩卖火柴和最后冻死街头的内容,通过内容之间的带动,便能在文章的重点处或难点处留给学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七、“结合-读写共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而以段带篇、以句群学段,都属于阅读方面的任务,教学中,教师同样不能忽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关注与培养。由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够丰富,因此这个阶段的写作应该以模仿为主,以片段为主要的练笔形式。

模仿写作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模仿写作方法、模仿写作风格和模仿文章中心思想。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安排有四篇童话,其中《去年的树》主要通过四次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而文中所要阐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文中两句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让人印象深刻,尤其句中的两个“看”字颇为传神,情深意浓、略带伤感,在朴实无华的白描写作手法中起到画龙点睛之效。那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抓住这样的写作契机,融合这样的写作方法,为学生创造多角度的自由仿写空间。“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说的时候心情如何、神态如何?先说一说,再写下来。”通过一小段话的仿说与仿写,模仿的是方法,感悟的是风格。

同样是这个单元,《小木偶的故事》以“笑”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个“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故事。原文很长,课文只节选了开头的一部分,但是也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一步一步更为明确地流露出故事蕴含的道理。这种递进结构的写作手法是童话中的典型,易懂易仿,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续编童话。从学生实际出发,重在激发参与意识和创作愿望,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与故事主线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写出一段文字正确、句型流畅的小作文,这种写作练习方式节省时间、内容灵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有效的反刍式模仿表达,从而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八、“说话-句群应用”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感对于学习语文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简单的讲话、短时间的演讲,都难以培养语感,好语感的标志是能够自动化输出联系紧密、相互照应的句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即兴说话的方式实现训练目标。针对小学生情智发展规律与特点,即兴说话的最佳选择方式为两种:创设表达情境与模仿表达形式。

创设表达情境,进行即兴说话。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印第安酋长西雅图深情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与眷顾,语 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西雅图当时所处的情境,化身西雅图或印第安人中的一员进行即兴演讲,能合理地、流利地说出一组句群即可,能较为动情地进行表达更得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让学生进行班干部竞选演讲,贴近生活拓展句群应用空间。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每一次师生对话都可以作为一次锻炼即兴说话能力的机会,有机地引导学生说几句话、说几个句群,不断培养学生将句子意思表达得清楚、规范的能力。

模仿表达形式,进行即兴说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语言浅显易懂,文章短小精致,由于新颖恰当的表达形式,使读者轻松自然地接受观点。作者通过开篇的假设,到接下来的设问、反问,以及鲜活的比喻等表达方式,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整体的表达形式,简约而巧妙。结合课后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仿照课文的什么?自然是假设、设问、反问、比喻这样的整体表达形式,有了这样的形式依托,让学生先说再写,从即兴说话到句群呈现的过程,便是语言发展与句群应用的过程。

句群并不仅仅是几个句子的累加,而是紧密联系的句子围绕一个中心点的组合,句群训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的语言更加富有针对性和逻辑性,学生能够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地利用语言。句群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终身语文能力培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学都应该切实关注的。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够运用句群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那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开孟.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复句、句群

辩误[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版),1994.

[2]于 宏,常 纪.试谈句群在语文教学中

的运用[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1(3):78.

[3]董崇礼.简析现代汉语句群[J].教学与

管理,1990(2):41-45.

[4]李开钧.与成人学语文句群结构分析

法[J].成才,1999(1):59.

[5]吳为章.关于句子的功能分类[J].语言

教学与研究,1994(1).

[6]郑崇仁.句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昭通师专学报,1984(2):74-79.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小学教育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