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思想触及学生心灵
2018-11-29蓝茵茵谢先国邓崛峰喻玲
蓝茵茵 谢先国 邓崛峰 喻玲
摘 要:思想政治课号称最难上的课,也是最容易让学生走神的课。长沙理工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蓝茵茵却较着劲要把最难上的课上精彩。她说:“我不能浪费学生的时间,也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如果一堂课大家都难熬,会让我怀疑工作的意义。”文章是蓝茵茵从教11年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生心灵;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05
作者简介:谢先国(1962—),男,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师,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特级教师。
“从授业解惑到确立人生价值观,从家国情怀到正人正己,这位八零后思想政治教师,用思想触及心灵……”这是中央电视台“2018年寻找最美教师”颁奖晚会上对长沙理工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蓝茵茵的颁奖词。
“没有什么改变,我还是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喜欢我的课,我就没有辜负他们的期盼。”一袭长裙,目光坚定自信,神态谦和温婉,和蓝茵茵老师交谈,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一、把“最难讲”的课上得“最精彩”
2007年,年轻的蓝茵茵听从同是教师的父母建议,从一家国企的海外公司回国,站上讲台,担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教师。因为是选修课,逃课的多到课的少,低头的多互动的少,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挫败感。
“我不能浪费学生的时间,也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90分钟的时间如果变得大家都难熬,这会让我怀疑工作的意义。”
怎么办?她一方面更加广泛地阅读,不断向老教师讨教,有空就到老教师的课堂听课;另一方面向学生要答案,上课时观察,边讲课边记录学生反应,哪一段学生感兴趣,哪一段学生没有反应,下课时和来课堂“混”的学生交流,找打瞌睡的学生聊天。
有一段时间,蓝茵茵给土木学院学生上课,发现有位学生总爱坐在教室边角睡觉。一次课间,她和这位学生聊起为什么想睡觉、怎样才能在课堂上不睡觉、喜欢什么形式的课堂表达,学生从自己爱看的书说到爱看的节目,从对课程的看法谈到未来的打算,“他们不是不喜欢课程内容,而是不喜欢上课的方式。”
“困点”就是课堂的“痛点”。蓝茵茵尝试着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特别是“困点”多的学生,在课堂中引入实践环节。于是,她让这位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历史时段,用他自己喜欢的形式讲述对历史的理解。几次以后,她惊喜地发现,虽然只有十分钟,但是年轻人的思维活跃,表达方式也多样,整个课堂都活跃了,接下来的时间,师生共同带着问题去探索,教学变成了一个始终充满互动和共享的过程。
从此,蓝茵茵的课堂变得精彩起来。
蓝茵茵善于把音乐作为带领学生走近历史的向导。讲鸦片战争时,听河北民歌《种大烟》;讲太平天国运动时,听山东民歌《洪秀全起义》;讲到抗日战争时,则自己演唱《铁蹄下的歌女》……
除了音乐,蓝茵茵还喜欢在课堂玩“穿越”,将自我个体生命体验代入历史情境,和学生们一起体会有生命的历史,让学生走近真相,自己揭开谜底。
在一次全省的大型公开课上,讨论到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觐见乾隆时是跪还是不跪的中英争议时,蓝茵茵突然问:“清穿小说很流行哦,假设我们也能穿越,大家要怎么开展当时的外交呢?”熟悉“套路”的学生们踊跃响应,给出了各种“可爱”的回答。当然,教师的终极“套路”是:历史没有如果,而且晚清外交怎样开展都不行。接下来娓娓道出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国与新兴资本主义工业国的矛盾、中西方国际关系理念与实践的差异等让学生频频点头。
蓝茵茵对教学方法的尝试,不仅仅停留在音乐和穿越上,“音乐和穿越只是媒介和向导,我为了上好课尝试说学逗唱,但是大学生的课堂,知识和内容才是真正的王道。”
为了将形式和内容充分融合,蓝茵茵将研究生公共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中英文双语教学课程,变成了同声翻译课。长沙理工大学以工科为主,很多学生毕业后将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掌握了解十九大专业术语,能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理论学习既接地气又有实用性,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很高。这门课总是在第一时间爆满,成为学校最难“抢”的课程。“蓝老师的课,我从不玩手机,上课还得提前到,前排的位置很紧俏。”
曾经让大学生觉得枯燥的思想政治课在蓝茵茵这里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一个学生笑着说:“蓝老师的课堂有三多:慕名蹭课的多、用手机拍照摄像的多、课后要签名要合影要联系方式的多。”
二、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
在蓝茵茵看来,思想政治课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
“哪些问题是你们感兴趣的?” “你们想听到什么?”每堂课,她总要问学生几个问题,学生给她取了个爱称叫“蓝氏十问”。时间久了,学生们也变得爱反问。“我喜欢这样的教学,能让自己不断丰富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不被学生问怕问倒。能让学生有收获我就很开心。”
上好思想政治课,她总结出了三条: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要多讲身边事,才会有共鸣。
在与学生的深入交流过程中,蓝茵茵发现,理工学生总认为思想政治课与专业学习无关,与自身未来发展无关。为此,她的思想政治课堂上经常出现“科技探讨”。在物电学院,她和学生讨论伦琴的X射线;在電气学院,她和学生讨论爱迪生的发明;在交通学院,她向学生介绍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当然,她的目的是通过列举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中西科技,引导学生思考当代中国青年的科研使命。
理论宣讲也是如此。蓝茵茵认为,理论再好也要有人懂,思想再厚重也得有人听,但是理论的声音如果传播形式和语言表达陈旧,跟不上时代,就难以深入人心。
“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牵手大众,向更广大的人群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想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蓝茵茵说。
近年来,蓝茵茵和同事们尝试了多种形式的理论大众化、时代化阐释与传播。比如,通过电视、手机、网络、报刊全媒体渠道,以影、音、文字、面对面交流的方式,面向公众,亲和表达,生动讲述重大政治理论问题。
蓝茵茵参与编写的《新时代面对面》理论读物,成为发行量极大的理论丛书。
2017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策划制作电视理论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因为蓝茵茵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新媒体语境下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被邀作为主创人和主讲参与了节目的录制。演播厅中,全息投影舞台,穿插微故事、微视频、微动漫、微图片、微窗口,节目一经播出,好评如潮。青年学生在现场和网上提问留言,表示关注在历史中奔腾激荡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力量究竟如何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中国,关注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当下正在走什么样的道路、未来又将走向何处,表达新时代的新青年并不是娱乐至上、自我至上,也有对民族和国家的担忧的心声。
一个60多岁的普通观众对导演说,以前觉得那些道理很高高在上,跟老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没关系,这次她看明白了,也看懂了。
蓝茵茵还是湖南省委宣传部十九大宣讲团最年轻的成员、湖南省理论宣讲专家库专家,她在省内高校宣讲10余次,大受青年大学生的欢迎,被认为“以循循善诱的话语,亲切解读大家关心的问题,走進了青年学生们的心”。
“宣讲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上又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打破了我对理论宣讲的刻板印象,很喜欢这种形式。”在湖南大学的十九大精神首场“草坪宣讲”后,学生们感慨地说:“老教授温文尔雅,深厚的理论功底让我折服;青年教师既有颜值又有学问,话语轻松,非常生动。”
三、传授知识更要唤醒心灵
“蓝老师的课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解答成长的疑惑,帮助自己读懂了世界,读懂了中国,也读懂了作为青年人的责任。”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二学生申XX回忆说,10年前,他的整个本科阶段,最爱听的就是蓝老师的思想政治课。
与其他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生不同,申XX本科专业却是会计学。学会计的男生在就业市场是个“香馍馍”,前景一片大好。事实上也是如此,2017年,申XX已经担任了成都某国企财务副总。但他还是毅然辞去工作,回到母校读思想政治专业研究生,“工作了生活无忧,但对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了更多的思考,蓝老师的思想政治课像一棵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每一代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时代境遇也重任在肩。”他说。
学生们的改变,让蓝茵茵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她深知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年轻的大学生有多重要,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定型期,可塑性强,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思想政治课要触及学生的心灵,塑造他们的心智,让他们内心丰盈,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蓝茵茵最爱跟学生们聊天。“蓝老师与我们什么都聊,从我们的生活习惯到我们关注的问题、追的剧,是大家心目中的‘女神。”在学生眼里,这位“女神”绝不高冷,而是亲切温和,独立成熟,靠近她就被一股无形力量所吸引,让大家觉得青春就应是这个样子,从容淡定,开朗而热情。
有一个工科学生,性格开朗,遇事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时间久了蓝茵茵发现他看问题比较偏激,容易以偏概全。在一次课后,蓝茵茵和他闲聊时讲到民主,这个学生很偏激,认为西方比中国更民主。蓝茵茵便与他一起讨论起民主到底是目的、方法还是手段,“我从不直接去跟学生讨论对错,而是回归问题本身,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整理资料,把概念一个个定义清楚,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经过多次讨论,这个学生学会了遇到问题先冷静思考再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了更加包容的心态。“理性、客观才是追求真知的态度,不理性就走不远。”蓝茵茵说。
说得再多,不如身体力行。传道者先得道,好的榜样胜过千言万语。
蓝茵茵教学生辨是非、求真知,自己也身体力行。每个假期,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到国外走访。她曾深入中东地区多国的中国跨国公司,掌握丰富一手资料,撰写多篇调研报告,用数据说明中国制度的优越性,阐释“四个自信”。
学生活动的各种邀请,学生的各种要求,蓝茵茵也是“有求必应”,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另一个辅导员。她说:“教过的学生,都有可能在困惑苦恼时找我谈心,青春的信任不容辜负。”
参考文献:
[1]张 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
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1).
[2]严 冰.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47)·历
史思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
11-14(1).
[3]刘 克,黎绍富.红色文化大学生党
员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井冈山红
色文化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2):86-88.
[4]潘旭涛.习近平谈信仰信念[N].人民日
报(海外版),2017-06-07.
[5]郑永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
代性课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3
(2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