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体,为阅读“解码”

2018-11-29易志军熊莺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解码说明文自然段

易志军 熊莺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时提出的一个口号。请齐读课题。

生:(齐)只有一个地球。

师: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

文。何谓文艺性说明文呢?就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板书: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这篇文章要介绍的事物和说明的事理是什么呢?

生:课文要向我们介绍地

球,说明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师:很聪明,一点就通!根据昨天的预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生:课文先介绍了地球的样子,她很美丽,但又很渺小,然后又介绍了地球上的资源。

生:课文还写了地球上的资源非常有限,目前我们无法移居其他星球,最后呼吁我们要保护地球。

师:看来大家的预习非常充分。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每一部分的小标题),这些内容与课题有怎样的联系呢?

(生沉默)

师:看样子,大家可能还没有完全感受到。刚才我们说过,这是一篇说明文,是要通过介绍地球这个事物,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说明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这个道理。那么,课文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说得我们大家心服口服的?看来,我們有必要再来读一读课文。老师要请几个同学再完整地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看看课文是不是真能说得你心服口服,说得你无可辩驳。(出示第1、2自然段)谁来读前两个自然段?

(生读)

师:同学们,如果只看这两段话,也许很多人会心存侥幸。例如——

生:地球是很小,但也不能足以说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生:就算地球很渺小,就像一叶扁舟,也不能说明我们就非得保护她呀。

生:就算地球很小,只要上面有足够的资源,我们照样可以生活得好。

师:是啊,老师第一次读文章的时候,也有这样的问题。可是文章后面马上就把我这种侥幸心理给否定了。谁接着读第3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

(生读)

师:现在你们又有什么疑

问呢?

生:即使不可再生资源枯竭

了,不是还有很多可再生资源吗?

师:对呀!刚开始,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文章第4自然段又否定了这种侥幸心理。谁来读?(出示第4自然段)

(生读)

生:这也不能说明只有一个地球呀。即使所有资源都枯竭了,难道我们就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师:似乎有道理。可是,读到后面就发现这根本不可能。继续。(出示第6自然段)

(生读)

生:我们的科技不是很发达吗?就算没有适合直接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我们可以建设呀。难道我们不可以在别的星球上自己建造一个移民基地吗?

师:这也是个办法,但是,作者又把我们这种想法否定了。接着读。(出示第7自然段)

(生读)

师:怎么样,还有疑问吗?

生:没有疑问了,我们真的别无选择了,我们必须精心保护地球。

生: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我

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生:难怪宇航员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师:是啊!看样子,我们真的只有一条出路,我们真的只有唯一的希望。文章最后给我们指出了这条出路(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起读!

生:(齐)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文章的每一部分,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作者仿佛知道读者心里会想些什么,所以他写出来的每段话似乎都在针对我们心里的疑问。

生:我觉得整篇文章一环扣一环,简直是天衣无缝。

生:我也感觉每一段衔接得很好,让人无可辩驳,不得不认可“只有一个地球”这个事理。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正是这样层层推进介绍地球这一事物,从而说明“只有一个地球”这一事理的,让人觉得无可辩驳、天衣无缝。这就是文章的布局,这就是说明文语言的逻辑。(板书:语言讲逻辑)

师:宇航员遨游太空时说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请大家默读第1、2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地球的“可爱”与“易碎”?

(生默读,圈画。)

生:我从这里看出地球的可爱:“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作者把地球周围的气体比作水蓝色的“纱衣”,让我感受到地球非常美丽。

生:作者还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比作生命的摇篮,也说明了地球的“可爱”。

师: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打比方呢?

生:因为地球不仅给了人类生命,还滋养了人类。没有阳光、雨露,没有空气、食物,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我觉得这个比方很恰当,让我感觉到地球就像一位母亲,非常亲切。

师:是啊!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让人们能在蓝天下愉快地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作者就是这样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地球的“可爱”。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敬畏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说明地球的

“可爱”与“易碎”呢?

生:我从“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可以看出地球其实很小。

师:对呀,这么一对比,我们就感受到地球的渺小了。如果把校园比作宇宙的话,地球恐怕连一粒灰尘都算不上。

生:我还从“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看出地球很渺小。

师:这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数字说明地球很渺小。

生:请大家看这句话:“在

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作者把地球比作一叶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其实很小很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正是运用打比方、列数字、做比较的方法,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地球的“可爱”与“易碎”。所以,我们的宇航员才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

生:(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师:这就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板书:说明有方法)下面,请大家再好好读读这两段话,感受这种表达的妙处。

师:地球的可爱绝不只表现在它的美丽,地球的易碎也绝不只表现在它的渺小。请大家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生自由读)

生:我不仅仅是生气,我是愤怒无比!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其实都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可是,一些人太贪婪了,他们滥用化学品,导致这些资源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些生态灾难,实在是太可恶了!

生:我也很痛恨这些人,地球本来是非常慷慨、非常可爱的,可是它也有易碎的一面,一些人这样糟蹋地球,简直不可

饶恕。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非常生气,你们愤怒无比,你们痛恨万分。来,带着这样的体会,自己再练习读读这段话。

(师出示,生自由读。)

师:如果老师把这段话稍作修改,你们还会非常生气吗?你们还会愤怒无比吗?你们还会痛恨万分吗?(出示去掉“本来……但是……不但……还……”后的段落)

生:去掉这些词,句子还是通顺的,但是味道却有些不一样了。

生:我觉得不能去掉,这些词能让我们心中的愤怒更强烈。

生:有了这些词,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了。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不但……还……”说明人类的无知,不仅仅导致了这些资源不可再生,更重要的是还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简直是无知、无良!

生:还有这个“本来”,它说明了这些资源原先是可以再生的,现在却不能了。读着读着,心里就来气。

师:是啊,一个“本来”既准确地说明了这些资源以前和现在的状况,又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愤怒与痛心。这便是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和用词的准确。(板书:用词之精准)

师:带上我们的愤怒与谴

责,一起读读这段话。(出示第4自然段,生齐读。)

师:而今,这种随意破坏环境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时有发生,请大家也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说吧“……本来……但是……不但……还……”

(生自由练笔)

生:我们东莞的运河本来是清澈见底的,但是,因为一些工厂随意排放废水,一些人故意往河里倒垃圾,导致运河不但失去了原来的面目,臭气满天,还让河里的鱼虾都失去了生命。

生:每天清晨,我们的校园本来是花红草绿、干净整洁的,我喜欢在校园的一角看看书、散散步。但是,总有一些同学喜欢乱扔果皮纸屑,一到下午,校园不但垃圾满地,还散发着一股股难闻的气味。

生:我们城市的空气本来是清新无比的,但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还有一些工厂违规排放空气污染物,不但破坏了空气的质量,还导致很多人因此生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的确有一些无知、贪婪、可耻的人,他们破坏了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对此,我们有太多不满、太多谴责,让我们一起再用作者的话来警醒他们吧!(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评析】

王荣生先生认为:“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易志军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对这个观点的积极践行,其阅读材料的解读、阅读取向的引导以及阅读方法的传授,都如箭矢,直击“文体”这个靶心。

一、依据文体归属,解读阅读材料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体归属,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它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不同特点。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易老师依据文本体式,对课文进行了教学化解读。其中,“运用形象化手法介绍事物、说明事理”“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文艺性说明文的共性特征,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脉络清晰,语言的逻辑性非常强”是《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相较于其他文艺性说明文的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种既寻求文体共性又把握文体个性的文本解读,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大有裨益,它是开启文本大门、为阅读“解码”的“金钥匙”。

二、把握文体特征,引导阅读取向

阅读取向是指抱着什么样的目的、以怎样的姿态看待文本。

易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准确把握本课“语言讲逻辑”“说明有方法”“用词之精准”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抱着“不仅读懂‘说了什么,知晓‘是否说明,清楚‘如何说明,还要体验‘文本情感”的目的,以“学习阅读文艺性说明文”的姿态,洞见文章布局的层层推进,体会语言逻辑的无可辩驳,感受说明方法的形象生动,品味遣词造句的精准缜密。

这种立足于文体特征的阅读取向引导,能让学生迅速确认体验方向,不仅看到文字表面承载的言语信息,更看到文字背后隐匿的言语形式。

三、彰显文体意识,教给阅读方法

文体意识是对文本体式自觉关注的心理倾向,它是衡量语文教学是否具有语文味的重要依据。阅读教学应该唤醒文体意识,教出不同文体课文不同的“味儿”。

易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梳理脉络明确“说明点”,抓住重点、品词析句研讨“方法点”,感悟语言、朗读体验咀嚼“情感点”,教出了课文作为“文艺性说明文”的两个“味儿”:一是“说明味儿”,即课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表达方式;二是“文艺味儿”,即课文采用文艺笔调,表达生动,饱含深情。

这种契合文章体式本身的阅读方法,能帮助学生从“学会一篇”到“会学一类”。学生最终形成的阅读能力,也将是阅读这一类文章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解码说明文自然段
说明文阅读专练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秋天
文化解码
文化 解码
文明 解码
美丽的秋天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