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趣分享拓展

2018-11-29裴春花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外貌西游记整本书

裴春花

现阶段人们越来越注重阅读,特别是对整本书阅读的呼声越来越响亮。随着家长和老师们对整本书阅读意识的逐渐加强,学生手头上的书也越来越多。在这浩如烟海的图书面前,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收获呢?整本书的阅读按照阅读的时间顺序逐渐定型为:阅读前的阅读指导课,阅读中的阅读分享课,阅读后的阅读实践课。“一书三课型”的课程探索,很多语文教师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构想,但是怎样开展?以什么形式开展?不同类型的文体形式又将怎样区分?接下来笔者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说为例,谈谈对这三种课型课堂开展的思考。

一、走进小说,明确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这三要素综合在一起构成小说的内容,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故事的情节和环境描写是为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服务的。

因为小说篇幅较长,无论是人物的关系还是故事情节,都错综复杂,这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阅读时常常虎头蛇尾,甚至有些学生只读一个故事梗概,更别提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阅读了。

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小说阅读呢?小说整本书阅读“一书三课型”应运而生。

二、前期阅读指导,激发阅读兴趣

拿到一本小说,首先要开展的是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的目的有两个: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针对这本书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1.激发兴趣,唤醒学生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支持学生阅读的最强大的动力,那么怎样能让学生在看书伊始就有恨不得一口气把书读完的冲动呢?以《西游记》为例,学完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之后,我向学生推荐了这本书。在阅读指导课上,我先是通过对比儿童注音版和原著,带着学生感受原著语言之精妙。然后播放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对战巨灵神”片段,对比了影视作品后,学生意识到原著中的人物更丰满灵动。我顺势提出,像这样的打斗描写书中还有66处之多,而且次次都精彩纷呈。我还将书中的其他精彩片段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2.方法渗透,指引学生阅读方向

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在习得之后主动运用到其他书籍的阅读中。读整本书的方法讲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从最基础的封面、封底、扉页、目录、前言开始;接着过渡到速读、跳读、品读,在读的过程中圈画批注,字里行间写感受和发现;然后就可以针对不同文体进行针对性的发现,小说主要聚焦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的品读。

《西游记》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指导就围绕“识人物,懂故事,品语言”来开展。《西游记》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000多个,学生畅谈之后,聚焦到头号主角孙悟空身上。伴随着孙悟空在文中称呼的变化,聊到妙趣横生的故事。比如说,有人说沙和尚只有两句话:“大师兄,师傅被妖精捉走了。二师兄,师傅被妖精捉走了……”世人眼中沙和尚如此簡单,可是书中沙和尚并不简单,带着学生进入到书中相关章节品读语言,并且指出像这样以诗词的形式出现的人物外貌描写有160多处,是人物外貌描写的好范本。

三、中期分享推进,提升阅读层次

小说的情节新奇有趣,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大多只关注情节,这是一种自然阅读状态,效果往往不甚明显,这也是家长抱怨学生虽读了很多书却不见效果的原因。罗兰·巴特说:“阅读(聆听)一段故事,不仅仅是逐字看过,它更是一个层次进入另一个层次的过程。”

由于学生的阅读基础、生活体验等因素,不同学生的阅读层次不同,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阅读感悟和收获各有不同。小说阅读交流课上,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走到语言文字的背后、深处,开掘阅读的深度,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语言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1.学生个人或阅读小组汇报

除汇报进度外,主要是就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情节)、自己阅读中的感想进行汇报。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可以读读自己喜欢的篇章,可以就书中的人物说说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思维去启迪更多的发现和思考。

以《青铜葵花》为例,阅读交流课上,学生回忆书中的九个章节,任选一个章节,简要地说说主人公青铜和葵花所经历的种种苦难,由“苦难”的话题导入“至爱”的主题, 感受人物命运。接下来交流“爱”的故事,诵读“爱”的细节,集中感悟青铜的“人性美”,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至爱”是本书的一大主题,一苦一悲皆大美,学生在品读交流中不仅领悟了作者的创作主旨,也感受了人生的苦难美和爱的极致。

2.设置阅读话题,展开辩论

阅读话题的设置宜大不宜小、宜宽不宜窄、宜整不易碎、宜少不宜多,目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说,参与面广泛。这样话题就比较多,比如,读完《西游记》,在交流环节可以设计这样的话题:师徒四人在当今社会谁最受欢迎?为什么?读完《水浒传》可以设计:说英雄、道英雄,宋江到底是不是英雄?读完《三国演义》可以设计:你最喜欢哪种武器?青龙偃月刀?还是丈八蛇矛?读完《鲁滨孙漂流记》可以设计: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漂流到了那个荒岛,你愿意和鲁滨孙作伴吗?说说为什么?……

通过话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小说的情节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人物形象亦有更全面的把握。

四、后期实践拓宽,提升阅读品质

阅读实践课是让学生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动起来,把自己从书中收获到的跟语文实践相结合,用形式多样的展示方式,让学生将书中的故事用起来。

1.指向写作的实践

人物刻画是小说的中心,读完一本小说之后,教师要善于借助作品中的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从而悟法、得法、用法,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如《草房子》中秃鹤的外貌描写堪称一绝:“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的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发光的。”作者仅仅抓住秃鹤的“秃”这个特点来写他的外貌,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再加上作者的想象,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人物。

让学生创作书签、制作手抄报、写读后感等方式是教师常用的方法。这其中也可以有空间思考,比如读完《爱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制作书签,或跟同学交换,或送给自己的父母,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促使他们发现美,传播美。

读完了故事,学生对故事情节念念不忘,我们可以倡导他们来仿写、续写、改写。放飞学生的想象,他们会展现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2.指向生活的实践

演一演书中的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确定好阅读实践课时间,给他们一些中肯的建议,他们的表现会让人惊叹。如读完《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学生将“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千金一笑”“负荆请罪”“河伯娶亲”等故事演得惟妙惟肖;读完《西游记》,孙悟空的一颦一笑、猪八戒的哼哼唧唧让他们乐在其中。这样的实践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表达欲望,更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有些小说还拍摄成了电影,在实践课上,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欣赏。

“一书三课型”旨在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们的各种尝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已经在学生中形成了积极的“阅读回应”。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外貌西游记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奇特的蛇鹫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写好人物外貌
外貌与内在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