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PR制度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2018-11-29李欢

时代金融 2018年24期
关键词:信用评级

李欢

【摘要】我国正处于EPR制度的试行阶段,构建信用评级体系是推动落实EPR政策的配套政策。本文从法律法规、政府相关工作概况和试点企业梳理了我国EPR制度实施现状,并从中提炼了相关的信用评级指标,从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和绿色指标三方面构建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希望对我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EPR制度 电子产品生产企业 信用评级

一、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科技的日新月异导致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加之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问题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制度)的实施是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我国目前正处于EPR制度的试行阶段。

EPR制度是将生产者纳入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环节:生产者不再是只关注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而是将生产者的责任范围扩大到从原材料的采购、研发设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直至废弃产品的回收与处理。EPR制度有利于打造使产品的正向物流与废弃产品的逆向物流相结合的闭环供应链,增强生产者、回收商与处理商的合作,从源头控制到废弃产品的循环再使用。

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是对生产企业的一种约束与监督,信用评级直接影响生产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能否享受一些政策优惠。杨海超、马忠玉、王妙微(2016)运用了EPR-CET工具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并提出了政策建议。郑秀君(2016)在“互联网+回收”背景下,提出“上海市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企业信用评级”的政策建议。但二者都未对信用评级指标进行详细阐述,侧重于对政策的分析。本文通过对我国EPR制度实施现状的分析,从中提炼出相关的信用评级指标,初步建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二、我国EPR制度实施现状

(一)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

通过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查阅,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相关的内容如表1所示,主要集中在要求生产企业采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设计方案,使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从源头控制和减少电子废弃物的产生。可以看出,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相关的政策体系还未形成。

(二)2017年政府部门开展的与EPR制度相关的工作概况

2017年11月19日,全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技术交流工作会议在北京市举办。从会议中可知,工信部、环保部、财政部等关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开展了如下工作。

工信部: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政策的发布做了大量的工作,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经济责任(基本制度)、行为责任(设计、回收、综合利用)和信息责任(对污染信息的控制、综合利用方面的信息)。该生产者延伸制度涵盖了电器、汽车、包装物等领域。其中,关于汽车领域的生产者延伸制度提出了初步的方案,预计2018年电动汽车的电池回收工作会有所推动。2017年9月份,工信部、商务部和财政部与17家试点企业进行交流,目前正在形成试点报告,归纳总结第一批试点情况,并提炼出三种模式,分别是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模式、绿色回收-绿色使用模式和绿色回收-绿色消费模式。

环保部: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方面,环保部在着手禁止洋垃圾进口和打击非法处理集散地的工作。环保部的下一步工作内容集中在评估废旧家电相关的法律、条令、制度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资格审查和许可指南》修订,完善新信息系统,将系统与基金补贴挂钩,直接通过系统报送补贴申请。

财政部主要负责核定拆解企业的补贴基金,并发放给企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牵头制定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政策和相关的条例、标准等,目前正在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废弃物大数据系统。

从以上可以看出各个部门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责,目前我国在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制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从人大、国务院到主管部委自上而下的、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各部门出台的政策不一致,没有事先进行部门间的沟通,导致政出多门,效果不佳。财政部收支不平衡,基金出现了资金缺口,企业的补贴基金未发放到位,需要占用企业资金,拆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加大,部分企业已停止收购和拆解工作。

(三)第一批EPR试点企业概况

2016年1月,工信部公示了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首批试点名单,共17家企业。2017年9月,工信部、商务部与财务部等归纳总结第一批试点企业情况,并提炼出三种模式: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模式、绿色回收-绿色使用模式和绿色回收-绿色消费模式。

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模式的典型企业有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在逆向物流、废塑料造粒改性利用和液晶屏资源化利用三方面做的比较出色。长虹旗下的长虹格润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通过逆向物流网络将电子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并对废塑料进行深加工,造粒改性后交给长虹公司用做辅助材料,形成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和废旧资源再利用。格力公司采用绿色设计,利用销售渠道进行回收,目前旗下有四家子公司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开始对电子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使用绿色回收-绿色使用模式的典型企业,主要体现在手机的回收与使用方面。华为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与“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进行绿色回收,在重点城市建有1800多个回收点。华为回收的手机98%按规则投入再使用环节,且对消费者有公示信息表明手机是几成新,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做的比较好。

绿色回收-绿色消费模式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安徽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主要体现在家电的回收利用方面。安徽索尼的家电回收主要面向三、四線的县级城市和乡镇,有三万多个销售点,以此建立逆向物流规模化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除了本企业的产品还包括其他企业的产品,除了试点产品还包括非试点产品。

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重要性

政策方面,国务院2014年6月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信用建设,预示着对环保领域企业信用评级势在必行。2015年6月,财政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生产者负责产品废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构建信用评级体系是推动落实EPR政策的配套政策。

构建信用评级体系,由第三方机构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审核,得出信用评级,减轻政府的工作压力,将信用评级在环保局网站上进行披露,对基金缴纳和使用中的违法违规企业,通过“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了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同时,向政府、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评级,可对信用评级好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施行“绿色信贷”、减免税收等激励政策,以此激励电子产品生产企业。

(二)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信用评级指标的选取

传统的企业信用评级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其中财务指标包括发展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包括行业前景、企业基本素质、产品状况等。本文结合政策分析,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外添加了绿色指标,包括生态设计、利于环保原料、信息披露和回收利用四个二级指标(如表2所示)。生态设计是指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在设计产品时要使用包括轻量化、单一化、模块化、无(低)害化、易维护设计,以及延长寿命、绿色包装、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等设计。利于环保材料是指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在生产电子产品时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易回收处理、有利于环保的材料。信息披露是指电子产品生产者应当对其投放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元素进行标识,标明有毒有害物质、元素的名称、成分、及其可否回收利用等。回收利用是指生产企业可通过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规范回收废弃产品和包装,直接处置或由专业企业处置利用。

(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信用评级流程

如图1所示,首先由生产企业在自主填报系统之后,提交各类指标材料证明。其次政府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对填报资料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横向比对、资料审核等方式进行核实,最终对每个企业形成信用报告,进行信用评级。最后,将信用评级结果提供给金融机构,如政府、市场、银行等,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财政优惠,对信用不良的企业进行失信联合惩戒。

四、总结

我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业发展还不成熟,正处于电子废弃物EPR探索阶段,建立与之配套的生产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势在必行。本文梳理了国内关于EPR政策的相关内容、政府相關工作概况和企业的试点情况,并从中提取出了绿色指标作为传统企业信用评级指标的补充,提出了信用评级流程的初步构想。但本文没有对信用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论述,没有对信用评级流程步骤进行详细的探究,也未选取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这些都是笔者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海超,马忠玉,王妙微.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信用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09):81-84.

[2]郑秀君.“互联网+回收”背景下上海市废旧手机资源化政策探讨——兼论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企业信用评级[J].生态经济,2016,32(08):139-143+199.

[3]汤勇.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信用评级
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