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动机及价值研究综述

2018-11-29张娇阳

时代金融 2018年24期
关键词:共同体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当今国际形势的精确判断和正确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为解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提供的中国智慧与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动机逻辑与内在价值,是这一中国智慧的因果体现。

【关键词】共同体 动机逻辑 内在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于2012年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正式提出,它既是2011年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亦是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进一步延伸。这一概念的核心思想根源在于其内在逻辑,这一概念的中国智慧体现在内在价值。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机逻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价值,目前国内学界也对此关注研究,成果颇丰。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机逻辑

丛占修(2016)试图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渊源,他发现城邦的出现使得共同体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斯多葛学派认为城邦是人类共同生活的一个地方,是由法律规范的有序的人类组织。史学家普罗塔克把早期斯多葛主义者芝诺描绘的理想城邦总结为:“所有世界上的居民不应根据他们不同城市或共同体各自所区别的正义法则生活,我们应该把所有人看成属于一个共同体或城邦。”{1}中后期的斯多葛主义者把世界城邦的观念变成具体的政治实践和法律问题。西塞罗认为共同体是由那些共享着正义和法律规范的人们构成的,获得这个共同体身份的资格就是拥有正确的理性。近代启蒙运动的开始,使得思想家又开始关注世界城邦的古老观念,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康德,他提出的世界大同主义理想就是为了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

一些学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提出离不开当前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李德顺(2017)认为,从资源利用的角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的环境生态危机、思想文化危机乃至局部战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单凭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民族的力量是不可能单独应对的。具体而言,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每个国家竞相开发资源而抛弃了合理有序利用的原则,就会给子孙后代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思想文化层面,极端思想和霸權主义瓦解着人类的共同体秩序,如单级霸权主义动辄将“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国,为此不惜动用政治乃至军事手段推行单边主义。而个体还原主义则否定人类有整体发展的必要性和能力,盲目推崇个体的力量。徐坡岭(2017)认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业已形成的新自由主义市场逻辑下资本的垄断地位受到了冲击,中下层民众的不满情绪演变为将奉行孤立主义、逆全球化的政客由幕后送到了台前。另一方面欧洲难民危机、债务危机使得原本在国际治理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不得不进行改革,增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回应民族国家的关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政通人和,国际影响力陡增,话语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国家的认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正当其时。

刘洋(2017)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角度进行考察,认为现代性是现代生产基础上的资本运动的产物{2}。资本主义现代性一经产生不会局限于某个国家的内部,而会为了达到资本增殖的目的突破国家界限,虽然在客观上将先进的生产要素带到了落后地区,但是是以剥夺当地发展的自主权、自决权为代价的。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被扩散到世界范围,导致了一系列矛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各国提供了“第三条道路”。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研究

冯颜利(2017)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国际版,是国内发展理念的国际延伸。张彪(2015)的《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政治经济意义》提到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崭新的全球治理观,有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给中国外交层面赋予了现实的意义,比如中国与东盟的命运共同体实践。叶小文(2015)认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内和乃求外顺,内和必致外和”的逻辑延伸,是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民族发自内心的“千年一叹”,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关键支撑之所在。{3}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展望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具有有机整体的概念,内含着不同部分决定其内容结构较为完善,因而具有鲜明的特征,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学界应从动机逻辑和内在价值的有机结合出发,进一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从其动机逻辑阐述其普世价值,更好地掌握新时期的全球话语权。

注释

{1}Derek Heater.Origins of Cosmopolitanism ideas [M].Gerard Delanty,David Inglis.Cosmopolitanism,Routledge,2011:28-55。

{2}刘洋.《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中国智慧与方案》。

{3}叶小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软实力支撑》,载于《人民论坛》2015第34期。

参考文献

[1]丛占修.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现实与意蕴,理论与改革,2016(3).

[2]刘洋.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中国智慧与方案,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

[3]李德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础和意义,领导科学论坛,2017(11).

[4]徐坡岭.世界和平的中国价值与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与实践,2017(11).

[5]冯颜利,唐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当代世界,2017(11).

[6]叶小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软实力支撑,人民论坛,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研究生科研实践项目成果。项目名称:师范类高校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现状调查——以四所师范类院校实证调研为例,项目号yz1260021814。

作者简介:张娇阳(1996-),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天津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论法律职业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