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作业成本会计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2018-11-29吴菲

时代金融 2018年24期
关键词:作业成本前景成本管理

吴菲

【摘要】作业成本(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企业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目前,在我国自动化企业推行作业成本,对于我国企业适应市场竞争需求,强化管理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作业成本 成本管理 现状 前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来自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致使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识别哪些是盈利的,或至少哪些对间接费用和最终盈利能力是有贡献的十分重要,因为基于这些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和行为将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因此,企业要想保持并增强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支持帮助管理者寻求途径以改善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竞争力。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又译为作业成本计算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创建的。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管理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成本动因的选择。提供相对准确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提高决策、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的追踪反映和作業分析,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种作业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作业成本会计的原理

作业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发生。因此,在成本核算上,作业成本会计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池”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从而保证产品对成本的完全吸收。

三、作业成本会计的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制造业在应用作业成本会计,而且一些金融公司、财务公司、商品批发及零售公司、医院等也在应用。

作业成本会计在我国发展还处于介绍阶段,其原因有三:

一是管理会计是作业成本会计应用的基础,而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范围小,各种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持续性。经营管理者还没有跳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有管理模式,缺乏向管理要效益的内在动力和意识,内在科学化管理的要求不强烈,所以,也必然会导致作业成本会计应用上的滞后。

二是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还较低,适应作业成本会计应用的制造环境还不具备或不充分。例如,适时生产系统的应用还缺乏社会各方面的有力配合,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还缺乏相应的监控手段和措施等。因此,作业成本会计的应用还缺乏客观经济条件的支持。

三是我国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也难以应付这种全新成本计算系统的挑战。这是因为要实行作业成本会计,作为财会人员必须对管理会计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和掌握,必须非常熟悉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模式,要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应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由于我国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比较弱,因此,作业成本会计在我国只能采取有选择地试点,逐步推开,进而达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四、作业成本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前景

正是由于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系统,它对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发挥着无可估量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的应用条件还有些欠缺,但也不能对作业成本会计继续停留在一般的介绍上,而应创造条件在应用上下功夫,应把着眼点放在实务操作上。作业成本会计的应用还应得到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一)加强介绍和宣传的攻势,引起实务界的重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制造环境将逐步改善,电脑控制化、自动化的大中型企业将越来越多,但要改变管理上的传统模式,则必须给予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只有实务界的经营者和财会人员确认这种全新的成本计算系统确实是有效、有用,才能产生应用的动力。因此,全方位地宣传介绍则显得极为重要。首先,应介绍清楚作业成本会计的先进性、合理性、有效性及科学性,要充分引起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真正开展起一次学习、研究的热潮,为推行作业成本会计做好知识准备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应将国外典型企业一定时期的核算操作系统予以详细介绍。只有具有示范性才便于理解、认识和实际运用。虽然,同样的企业发生相似的经济业务,但因人因地因时会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毕竟别人的操作模式会对你产生某种启示和借鉴。

(二)建立企业科学管理制度,这是应用作业成本会计的基础

要应用作业成本会计,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科学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行作业成本会计的基础和保证。这是因为只有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才能有效地划分费用产生的环节和区域,才能准确地分析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只有企业管理实现了科学化,才能对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对成本信息的准确率要求得更高,才能使作业成本会计的实施具有客观保证。

(三)建立不同行业的应用模式,以便于推广和应用

示范模式的介绍和推广,便于人们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更有利于我国财会人员掌握作业成本会计的精髓。应用模式应按行业建立,例如,产品生产企业、软件开发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商品批发零售企业、医疗卫生企业等。同时应按成本动因类别、作业流程程序、作业环节资源消耗标准、作业对象确定模式、作业费用归集分配方法等,确定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缩短人们认识、理解的时间,又可以加快应用操作的步伐。建立不同行业的应用模式是推行作业成本会计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

(四)选择试点,逐步推广

成功的经验都是人们在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实践中形成的。作业成本会计的应用也应采取这一实施方案,有选择地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然后再加以推广。在选择试点中,应以制造业为突破口,形成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模式,使成本会计的核算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和谐的统一,使信息的提供与信息的需求实现同步。在推广时,应有计划地培植和创造应用环境。

同时应该看到,作业成本会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它不受“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的影响和制约,它能否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和广泛应用还取决其内在的效率和效益性,以及企业管理者对成本信息价值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道明.《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2]王耕,王志庆,成进,高文庆,鲍方,千频.《战略成本管理在国有制造企业中应用的探索——兼论作业成本法(1)、(2)》.(《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3]刘疆,周波.《关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环境分析》.(《上海会计》2001年第12期).

[4]李晓艳.《作业会计对传统会计成本观的突破》.(《财会月刊》2000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作业成本前景成本管理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量子纠缠的来历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