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2018-11-29张璐
【摘要】高校审计部门承担了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了高校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校管理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促使其科学化、规范化,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篇论文在探讨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信息公开 职能优化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经济活动有效运行,国有资产归类到位、各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新时代,新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该随着学校的宏观发展战略、学校各部门职能的转化、现代化发展水平等不断的作出调整,促进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更好的为学校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保驾护航。本文以此为视角展开了讨论与研究。
一、新时期优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时间大多不是很长,成立时的成员主要以校财务会计人员为主。虽然近几年开始录用审计专业和管理专业方面人员,但总归起步水准低,结构单一,缺乏与审计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及人员配备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不仅要求高校内审人员素质全面化,而且在人员组成上既要有懂财务会计的人员,又要有懂经营管理、懂工程技术、懂经济和法律的人员,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面临新环境、新问题时游刃有余,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以满足高校内审工作继续发展的需求[1]。
(二)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限制,审计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大多以已经发生的财务事项为被审计对象,重点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形式,形成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传统的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不能很好地促进高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创新的能力。再加上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采用的审计方法基本上是对会计科目进行逐笔审查,审计手段落,计算机程序审计、网络信息审计涉足甚少,审计效率低下,与高校发展创新的要求不相一致。因此,高校内审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研究和思考高校内部审计的新领域,积极探索高校内审工作的新路子,并运用好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审计效率并发挥其最大效能[2]。
二、新时期优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思路
(一)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履行好内部审计职能,保障学校内部各项经济活动有序运行的基础。新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涉及财务审计,还会涉及到财经法规、领导干部管理等领域的内容,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审计人才。
首先,高校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对于专业型、高素质人才的招聘与引进。在招聘、引进人才时,应该注重招聘一流大学毕业的审计专业博士生、研究生,以此来提升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高水平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综合素养方面的都相对较高,同时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文字功底,能够在工作中更好的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同时还要招聘部分既懂审计业务,有熟悉法律知识、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其次,在作好人才招聘、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于在职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培训与学习,可以邀请该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了解高校内部审计领域最新的发展思路与理念,不断增强业务素养。在加强业务素养的同时,作为一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应当强化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打铁还需要自身硬,只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坚持法律底线、坚守规则,严于律己,才能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审计监督、审查工作。在加强内部培训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地与同类兄弟院校审计部门进行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其他院校審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学习其特色之处[3]。
(二)拓宽审计领域
新时期,新时代,随着高校发展的改革创新,高校各部门的职能在不断的优化,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也在随学校的改革方向不断调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职能,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此时,就要求不断调整审计思路。传统的审计内容主要以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主,新时期积极拓宽审计领域,向风险的防控、经济责任审计,国有固定资产的购入、报废等方面开拓。
(三)改进审计方法
改进审计方法,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应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网络化建设,在发票信息真实、结算流程明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部分财务结算业务可以直接实现在网上办公,实现网络审计工作的完成,提升了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开发专门的网络审计办公系统,部分业务申请审计人可以先行在网上提交相关的文件、材料,在网上进行业务的提前审查、预约,再在预约的时间内将纸质的材料向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提交。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便捷性[4]。
(四)规范审计程序
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科学化、规范化的监督程序是保证公权力公平、公正、公开运行的重要保障。实践中,高校审计工作往往是注重事后的审计,例如领导退休时,在职时的经济问题审计,学校基础建设项目竣工后财务问题审计等,缺乏对于各项事务的事前、事中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及时有效的预防并且规避风险。事前审计,有利于及时的预测风险、防控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事中审计,能够的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规范、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新时期,新环境中需要不断的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程序,保障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5]。
新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通过优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拓宽审计领域、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等方面进行不断地优化。
参考文献
[1]张世敏,丁含,焦丽宁,刘海霞.多维高校审计问责体系构想[J].经济与管理,2016(3):67-70.
[2]张海兰,张月明.试论构建审计发现问题督导整改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1):65-69.
[3]刘亚男;张文承,郝素彬,审计全覆盖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D].会计之友.2017(06).
[4]李歆;杨明亮,高校审计结果公开及审计意见整改落实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16(08).
[5]王亚荣,冯民柱.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个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科学,2011(9):119-128.
作者简介:张璐(1990-),女,陕西西安人,就职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助理审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与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