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控策略

2018-11-29毛健

时代金融 2018年24期
关键词:风险防控商业银行

【摘要】信用卡风险的发生率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快速推广逐日提高,损失也渐渐扩大。有效管控风险成为发卡行关注的热点。本文介绍了信用卡风险的类别,对其原因做出了分析,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卡业务 风险防控 防范建议

近年来,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迅猛,而其背后却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信用卡业务风险管控亟待提高,否则将严重影响我国当前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控与其它业务有共性也有不同点,要认真研究不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特性,有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

信用卡是由银行金融机构签发的一种信用支付工具,具有存取现,转账结算和消费信用的功能,目前常用的信用卡为贷记卡,准贷记卡只在我国信用卡发展初期曾经发行过一段时间。信用卡业务源于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我国,信用卡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巨大的冲击了国人的消费模式,其自身独特的灵活性便捷性成为备受大众喜爱的金融工具,转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信用卡的消费普及率与日俱增,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消费结构,降低了消费交易成本,提高了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社会需求,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信用卡虽然收益高,便捷性强,但同时也兼具高风险的特征。近年来信用卡恶意透支,违法欺诈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性,损害了金融机构和持卡人双方的利益[1]。信用卡风险问题成为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的一大病疾。信用卡风险指发卡机构,持卡人和特约单位遭受非法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贯穿于信用卡支付使用的各个环节。

一、风险类型

(一)持卡人的信用风险

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高风险群体利用信用卡过度消费是最常见的信用卡犯罪手段;二是持卡人办理谎挂失,利用银行挂失时间差透支损害银行利益;三是持卡人循环套现,利用多张信用卡套现,非法占用银行资金,甚至用于发放高利贷。

(二)商家中介机构交易风险

特约商户非法交易引起持卡人资金损失,一种是不法商户进行信用卡套现,引发交易风险,另一种是不法商家为顾客网上结算的非法盗卡消费[2]。

(三)第三方外部欺诈风险

最危险的信用卡风险是通过ATM机取现或网络、手机、微信、电话申请办卡或直接转账,包括申请欺诈和交易欺诈两种手段的外部欺诈风险。

使用假身份伪造证件实施欺诈消费的方式是申请欺诈。交易欺诈有伪卡交易,信用卡套现,未达卡交易,非当面交易,盗用账户,丢失被盗卡交易等。其中,伪卡交易是将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用户信用卡资料复制到新的银行卡上的欺诈交易;信用卡套现是持卡人虚假消费或套现刷卡获取现金的非法套;未达卡交易是信用卡被他人截获激活进行欺诈交易;非当面交易是持卡人通过非当面交易的渠道使用信用卡时被犯罪分子非法取得账户信息进行的欺诈交易;账户盗用是犯罪分子非法获取持卡人信息冒名挂失修改信息获取他人寄发的信用卡进行的欺诈交易[3];盗卡交易是使用盗窃或遗失的信用卡进行的欺诈交易。

(四)商业银行的内部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失误操作,或与不法分子勾结作案也会引发损失,如银行内部员工自制信用卡非法取现,擅调高额套现,更改系统客户资料等。

受其它因素影响的风险还包括金融创新风险,经济风险及竞争风险等。

二、风险特征

(一)潜在性

目前各家银行重规模,轻质量的信用卡业务增加了大量的持卡人,埋下了潜在的风险隐患。造成潜在的信用卡风险隐患的原因包括我国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无有效约束等。

(二)滞后性

持卡人进行信用卡交易无需预存款即可消费使用,发卡行只能在逾期阶段才能确定损失度,导致信用卡风险管控容易滞后。

(三)分散性

信用卡持卡人遍布全国不同地区,职业特点、消费行为等也不尽相同,从而带来了信用卡风险的分散性。

(四)多发性

信用卡持卡人数量庞大,消费频率高,自然因素变化多,存在很多不可预测的潜在风险,持卡人众多是风险发生绝对数量不减的主要原因。

(五)复杂性

信用卡的业务环节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是银行中比较全面,集中又复杂的业务;参与主体涉及多个受理单位,法律关系复杂,业务流程风险存在于各个环节。信用卡风险成因不同,手段各异,风险构成复杂[4]。

三、风险防控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信用卡法律制度

目前国内的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与国际先进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包括一是国内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二是风险管理更加侧重于事后处理,三是银行同行业间缺乏信息交流。

发达国家的信用卡风险管控主要靠完善的信用体系和法律基础,要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尽快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加大信用卡运行规范管理,严厉打击失信行为,健全完善信用卡使用的相关法律规范制度,创建良好的信用卡使用环境[5]。政府要制定出台多种有效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依法约束持卡人行为,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与持卡人订立严密契约。

(二)持卡人加强信用卡使用的风险防范意识

持卡人要加强使用信用卡的风险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条措施,一是要了解信用卡基本风险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二是要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严格规范用卡行为;三是要积极主动了解并有效利用信用卡相关业务服务,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合理理财。

(三)社会支持风险防范

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和政府多方的共同支持。当前我国信用卡业务面临健康发展瓶颈,政府要净化用卡环境,遵循保护持卡人利益,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国情建立适用于我国的信用卡使用规范法律制度體系。加大对恶意透支等金融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信用卡犯罪行为的发生。制定统一的信用卡行业竞争机制,提高对信用卡风险的防控能力进而促进提高发卡行的整体盈利水平。通过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将银行卡业务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信用卡业务的检查和内审,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等整套措施加强防范风险管理[6]。

(四)发卡行做好风险风控管理

目前多数银行疏于信用卡相关制度建设,急于抢占金融市场,盲目扩大信用卡业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用卡风险。要加强对信用卡发卡等各项业务的审查力度,认真核实特约商申请资料,动态跟进持卡人的资金状况和信用状况,及时制止恶意透支行为,加强风险防范意识[7]。

我国信用卡持卡人群趋于向年轻化,收入中等化特点发展,各金融机构为争夺客户,谋求通过多种途径渠道扩大经营范围占领信用卡业务市场,信用卡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卡自身无担保循环信贷的特征决定了业务的高风险特点,其原因有存在无效保证,征信体制不完善,发卡机构发卡过量,持卡人保管不善等诸多因素。做好风险管控要通过理顺风险组织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金融电子化程度,运用各种手段减少转移风险等一些列措施综合治理,通过全套有效措施的落实来维护信用卡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个人资信评估机制,设计科学的信用评分模型,建立严格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制定相关合同契约,约束信用卡持卡人行为,完善银行自身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建立统一的授信制度和监管机制,建立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严格实施信用卡透支后风险监测跟踪信用卡透支情况等综合措施,切实有效加强信用卡风险管控。

四、总结

加强信用卡风险管控要通过多种方式不同途径来实现,要综合分析风险产生的不同原因,有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风险管控。商业银行要不断提高反诈骗技术保障银行利润的最大化,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管理提升,加强建立健全个人征信制度体系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一系列方式全面整治信用卡的各种风险问题,为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秋菊.基于GA-BP-Adaboost模型的信用卡逾期还款风险评估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81-86.

[2]王芳.我国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J].价值工程,2012,(6):109.

[3]张欣.大学生信用卡风险控制研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3):64-66.

[4]张明.信用卡风险透视与防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11):27-29.0.

[5]李忠民,李坤坤.信用卡信用风险的金融监管[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2):56-5119.

[6]舒清华,李蕊.认清信用卡业务本质科学管理信用卡风险[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1):58-61.

[7]杨端.美国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立法及其启示[J].河北法学,2007,(3):96-99.

作者簡介:毛健(1972-),男,汉族,广西柳州人,学历:全日科本科,工程硕士,中级经济师,主要从事零售金融方面工作,目前在信用卡业务部门工作。

猜你喜欢

风险防控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