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启示:创新驱动发展
2018-11-29
201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两位教授,来自耶鲁大学的威廉·诺德豪斯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保罗·罗默教授,获奖原因是他们在气候变化与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
我们要重点关注一下保罗·罗默教授。在经济学界,罗默的名字基本上和“内生增长理论”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对人力资本、创新和知识的投资。罗默在1986年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把知识完整纳入到经济和技术体系之内,将其做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因为知识是可以外溢的,即知识有外部性,如果某人发明了一种新技术(知识),把它公开(传播)出去,他人会获得这种技术和知识并进行生产,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的生产与创造能力。
罗默特别强调专利与创新,认为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者应该是企业,而企业的增长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拉动。企业坚持不断创新的主要动力就是可观的利润,创新可以使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而当保护创新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护时,企业自然就没有创新的动力。可见,罗默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坚定拥护者。他认为,只有保护创新的主体,让企业能从创新中获利,企业才会源源不断地投入研发费用,经济也才会一直不断地持续增长。
与诺贝尔奖其他奖项不同,考虑到经济学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往往滞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獲得是以理论得到验证为前提的。从这个角度讲,罗默的理论对于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劳动力数量多,并依靠政府直接投资拉动。但在当前劳动力总量处在下降趋势的新形势下,单纯靠劳动力与政府投资已不可能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从长远来看,中国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拉动经济增长,要坚定地贯彻执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就是说,要大力培育鼓励创新的大环境,鼓励企业更多地投资在创新研发方面,同时一定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