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讨论围绕着核心事件
2018-11-29包建新
包建新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思考一些原点性的问题,教学设计也同样。教学设计的方法、类型有很多,与其追随一些“时髦”的设计,不如去做好一些看似简单的原点性问题。比如,一节课,我们想做的事可能会很散的,有时候散有散的好处,大多时候则需要有整体感,否则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怎样才能使散的教学内容有整体感呢?常用的方法就是设计核心事件,让课堂讨论围绕着核心事件。这虽简单,却是教学设计的基本技术问题,是教学设计技术上的一个原点问题。《〈论语〉选读》教学是很需要考虑这种基本技术的,我们用其中《诲人不倦》一课的教学来说明。这个教学是“素课”,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就是让学生读懂这一课,并尽量方便学生读懂这一课。
《诲人不倦》共选了《论语》十五章,长长短短,看似没什么联系,那首先得把它们“有机”化。上课伊始,给出一页PPT: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
在教育对象上,孔子提出“ ”的口号,认为人人都可以受教育,包含着普及教育、大众教育、教育平等、教育平民化的思想。那么,是否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呢?为此,孔子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命题:“ , 。”他在强调后天因素作用的同时,又强调先天因素,认为:“ 。”孔子从“ ”四方面教导学生,开设的课程有: ,从“ ”“ ”看,具体课程有《诗》和礼。其教育精神可以用“ ”来概括,“ ”可见他勤于编述,也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根据课文内容把上面的空白填上就成了课堂上第一个核心事件,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熟悉、理解、探究的过程。当然,也可以这样设计:只给出“从这篇课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这样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教,对普通学生来说,有些难了,给出上面PPT的内容,让学生的思考有线索可循,方便学生读懂课文中相关的内容。围绕它,师生开展讨论。
(学生一看到出示的PPT就急着齐声说“有教无类”)
师:在教育对象上,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认为人人都可以受教育,包含着普及教育、大众教育、教育平等、教育平民化的思想。这个思想在我们现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但是在当时却是很先进的,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第一个空是“有教无类”,那第二个空呢?(生犹豫)这个把大家卡住了,那大家先认真准备一下,看书,讨论,力求准确填上上面所有的空白。能把这个事做下来,那么这篇文章就基本上懂了一半。
(生看课文、讨论,师参与一些讨论。几分钟后)
师:经过思考、讨论,有没有还不能确定的空格?生1:第二个。生2:(众)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师:还有没有不能确定的空格?生1:最后一个。生2:倒数第二个。师:有同学觉得教育精神不是很好把握,教育精神是什么呢?生:(众)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师:那最后一个呢?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师:“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正是他勤于编述这种精神的体现,大家说妥不妥当?生:不妥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说他不编东西,不写东西,与“勤于编著”不符合。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参考译文。
(学生小声议论)
师:根据译文,“述”是传述,“作”是创作。不创作不是说“不编东西,不写东西”,而是不提出新东西,“信而好古”;传述是转述之意,转述古代文化,编写也是一种转述方式。
生: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这更明显看出孔子“勤于编著”。师:为什么?生:他回来之后编了教材,厘正了音乐,《雅》《颂》得其所。师:那其他空格怎么填?(随意叫起一个学生)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文行忠信。文学,德行,忠信,言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PPT出示空格答案)
师:这样我们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都理了出来。下面我们一起把与这些文字有关的问题琢磨一下。“有教无类”,“有”是什么意思?生:有的人。师:那有的人的教育是有类别的,有的人的教育是没有类别的,这好像是说不通哦。“有”在这里无实义,“有教无类”就是“教无类”。
师:“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什么意思呢?生:人的本性是接近的,通过教育使人千差万别。师:在这里,孔子强调了后天因素,但他又认为“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不移,就是教不了,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是“上知”,什么样的人是“下愚”呢?生:自以为聪明的是上知,天生愚笨的人是下愚。师:有道理,但是孔子不这样认为。(PPT出示:孔子曾把人分为四种:⑴生而知之——“上知”,⑵学而知之——中人,⑶困而学之——中人,⑷困而不学——“下愚”)孔子把人分成四种,一种人天生就知道很多东西,不需要老师教。第二种人,通过老师教可以懂得很多知识。这两种人都是很不错的,天生就很聪明当然是好的,天生不聪明但是通过不断学习,使自己变得聪明,这也是好的。第三种人“困而学之”,就是陷入困境了,才去学习,这也不错哦,困而能学,也是好学生。“困而不学”就是下等人,吃了亏了,还不去学习,困了也不学,是下愚,是无法教的。孔子的“下愚”原来指的是这个。孔子认为生而知之和困而不学的,这两种人不好教。
(回到上一张PPT)师:回过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PPT上的内容,加深一下印象。(生齐读)
这里有词义解释,有内容理解;有传承,有评价,但都围绕着“填空”这个核心事件,那就散而不乱了。接下来按同样的思路继续。(出示PPT)
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孔子既重身教,也重言教。身教是无言之教,是榜样教育,注重潜移默化,比如,①。至于言教,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比如,②。同时重视启发式教育,他说:“ ”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发展。《论语》中有许多启发式教育的生动例子,比如,③,再如,④。孔子也以“举一反三”的能力评价学生,比如,⑤。对待学生,孔子一视同仁,不偏心,比如,⑥。
加上前一頁PPT,《诲人不倦》十五章内容分成了两部分,“散乱”的文字进行了结构化处理,纳入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两个条目中。备课要考虑方方面面,但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把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然后考虑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呈现出来,有时考虑得太多,反而会陷入过分技术化的泥淖,失去教学应有的生动。
下面是围绕这个核心事件展开的讨论。
师:别的空我们先放一放,先看这一条横线上应该填什么。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不到想求明白而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而不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方给他看而他不能联想到其他三方,就不再教他。师:读得很准确。(生笑)这句话为什么可以说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发展”呢?生:孔子引导学生要自己思考到“愤”“悱”的程度,这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所以说是“以学生为主体”;而这种程度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到这种程度后,教师乘机启发他,所以教师是主导。师:说得真好。如果学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孔子就不教了,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生:是有些过分哦。(众笑)孔子想让学生多思考吧。师:你的意思是说,学生能够多思考,举一反三,是需要的,但做不到举一反三,老师也要耐心教,是吗?生:是啊。师:我懂。(众笑)接下来,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六章,分别归到幻灯片中六个序号里。
(学生阅读,思考,轻声讨论)
师:做好了吗?有没有把握不定的?生1:第一个空。生2:17.19章。师:她认为17.19可以填在第一个空,也就是这一章可以看出孔子注重身教,注重榜样教育,注重潜移默化,大家同意吗?生:(众)同意。师:好,(随意叫起一位同学)那请你来说说吧,为什么?生: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他虽然没有把这些道理用言语说出,但他用自己的行为启发了学生。师:孔子想要表达的就是:我不说话,你看我怎么做,你就知道怎么做人做事了。“天”“四时”“百物”只是比喻,是吗?生:是的。
师:还有不能把握的空吗?生1:第二个空。生2:11.22章。师:为什么11.22章可以说明孔子主张因材施教?生:孔子对不同的学生问的同一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回复。因为子路性格直率,做事鲁莽,孔子要“退之”;冉有做事是比较畏缩的,所以孔子要“进之”。
师: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性格不同,对他的教育方式也不同。那下面的几个空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好的,那我们来看,从第三个空格开始,分别是课文中的哪几章?生:③1.15章;④3.8章;⑤5.9 章;⑥16.13章。师:很好。把这几个空串联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一篇文章,题目是: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现在我们分六组,将六个空格用自己的话准确清晰地表述出来,不只是翻译哦,看懂之后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表述。
(分小组讨论,表述)
师:下面请第一组推荐一位同学来说说吧。生:(17.19)孔子和他的学生坐在一起,孔子说:“我不想再说些什么了。”子贡就说:“如果老师都不说,那么弟子们又传述些什么呢?”孔子说:“天又说了些什么呢?四时不是照样运行着,万物不是照样生长着。”孔子想要向弟子们传达的是:只要照着我去做,就能学到很多。师:说得很好。如果最后一句改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身教重于言教”,更明确一些。下一组,推荐一位同学来说说。生:有一天,孔子学生子路问孔子:“如果听到一件事情就去做,这样好吗?”孔子说:“你的父亲和你的兄弟都在,怎么听到了就去做呢?”后来又有一位学生名字叫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马上就去做。”在旁的公西华听了很是奇怪,就去问孔子为何两次回答会不同。孔子回答道,因为子路这个人鲁莽,所以要压一压他,冉有做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
生:(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众笑)
师:其实这位同学说得真不错哦。
(其他表述略)
从教许多年,学习、尝试过各种教学方式,现在,只想盡量把教学变得简单,基础教育嘛,简单,朴素,落实,师生交流畅通,学生跟你学语文觉得有味道,教师踏进教室有激情,这样便好,你说呢?见笑于大方之家了。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