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2018-11-29杜育红
杜育红
乡村振兴战略为未来中国乡村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综合全面的蓝图,是一个新的战略目标。《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包括乡村教师的培养、乡村教师的培训、乡村教师的补充、乡村教师的待遇等。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上,如何看待已有政策,以及需要多强的政策干预,才能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我把个人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一、深入领会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以往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进新阶段,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又一次提升,对城乡发展关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十八大提出城乡一体化,这些政策对于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跟乡村振兴战略相比较,这些政策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战略,对农村的重视,更多的是对城市发展的辐射作用的加强,以及工业发展之后反哺农业力度的加强,没有真正从农村整体发展上提出总体发展蓝图和战略,农村发展还缺乏内生动力。
因此,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其实就是对农村未来是什么样的总体描绘。
把乡村放在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把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更加充分地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乡村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也是跟过去对农村的支持、反哺政策相比一个重大区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件事就必须要加大力气,在乡村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文化教育设施等这些基础设施投入上,让乡村真正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有这样建设的乡村,才是跟城市平等的,才是真正宜居的乡村。
同时,必须有产业的支撑,才能让这样的乡村保持繁荣。改变乡村的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这些的关键是什么?我们的人力、资金、技术、政策的支持,都要流入乡村。尽管现在跟过去相比,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是总的趋势没有改变,就是我们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包括政策流都是向城市单向转移,远离乡村。未来,我们要把乡村作为一个重要的振兴的发展部分,要实现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制度流等城乡双向流动,而不是单向流动。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教育
1.教育是乡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乡村教育,首先需要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现代的乡镇、村镇,没有教育,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社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少了学校,多功能、标准化、小规模的学校建设,应该成为乡镇建设的“标配”。
2.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学校成为技术传播与交流中心
多功能、标准化的小规模学校应承担村镇文化技术中心的职责。多功能不仅仅是解决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还包括整个社区产业支持相关技术的传播、交流等。
3.优秀教师是流入乡村的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本、技术、制度这些生产要素必须流入乡村,没有这些要素的流入,乡村的内生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入中,最关键的是人才的流入。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政策力度
1.乡村教师补贴要对优秀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给乡村教师补贴多少合适?判断标准其实很简单,如果想实现人才双向流动,那么,把优秀人才愿意去乡村任教作为标准,这就是我们给乡村教师补贴的标准。乡村教师的入职工资,如果能够吸引优秀毕业生在同一区域内从事教师工作时优先选择到乡村任教,就是标准。这样才可能开启优秀人才的双向流动。当然,补贴力度的大小,跟我们乡村的基础环境有关。它的环境越差,补贴越高;而将来可能越宜居,补贴可以逐渐减少。这是一个反向的比例关系。
2.大力建设乡村教师周转房
教师周转房建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要进一步提升。数量上,首先要大量建设周转房,真正保障教师的住房。质量上,如果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教师的周转房应该是环境优美,能够让教师安居乐业的住房。
四、发展战略先于发展阶段,政策力度必须强大
为什么不断强调加大政策力度呢?我们现在提出来的乡村振兴战略,从一定程度上讲高于我们的现实。也就是说,我们的城乡发展战略,从某种意义上,是先于我们发展阶段。因此,要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有足够强大的支持力度。
蔡昉教授曾经把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马尔萨斯贫困陷阱或M类型的经济增长;第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或L类型的经济增长;第三,刘易斯转折阶段,或T类型,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阶段;第四,当城乡水平一样进入现代增长之后,主要以科学技术推动的阶段,就是S型阶段。
不同的发展阶段,城乡发展战略有不同逻辑。例如,M型增长阶段,发展战略以农村为主;L型增长阶段,发展战略以城市为主,经济发展就是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生产率更高的行业;T型增长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开始强调城乡平衡发展;城乡劳动生产率一样,生产要素实现双向流动,即进入S型增长阶段、现代增长阶段,就是科学技术推动的发展阶段。
我国目前还处在第三阶段,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阶段。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已经是属于第四阶段的内容。所以说,我们的城乡发展战略先于我们的发展阶段。
在城乡总体差距依然巨大的背景下,仍然提出一体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战略意义在于要想实现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的目标,就要打破现有的状态。打破现在的狀态,才能进入新的状态。人才、资金、信息、制度必须向乡村倾斜,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乡村和城市的均衡发展。挑战在于倾斜力度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实现人才、资金、信息的双向流动,而不是单向流动。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都是解决有无问题,解决基本保障问题,而不是如何提高。站在乡村振兴战略角度来看,这些政策目标显然是不足的。下一步,我们可能需要站在新的高度上设计政策和制度。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落实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一定要把目标提得更高一点,把政策干预的力度加得更大一点。这样的话,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