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行应基于儿童立场

2018-11-29郭娅玲

中国德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立场研学旅行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从我国古代的“游学”,日本的“修学旅行”,到西方国家的“教育旅游”……旅行都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旅行体验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开拓儿童的视野、丰富儿童的生命体验、涵养儿童的核心素养、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研学旅行的初衷就是要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的发展而开展,此谓研学旅行的儿童立场。

在我国研学旅行开展之初,大部分研学旅行由学校和旅行社或校外机构合作组织开展,重旅行轻研学。在教育视角模糊的情况下,研学旅行并未体现出儿童立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学旅行的设计未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首先,研学旅行的目标没有建立在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而是更多地考虑学校和社会目标。其次,研学旅行主题的选择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没有建立在对儿童的了解之上,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最后,研学旅行的任务设计没有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将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安排在同一个批次参加研学旅行,没有把握不同階段儿童的成长需求,对低年龄阶段儿童设计超出其思维认知能力活动,对中高年龄阶段儿童设计低幼化活动的案例屡见不鲜。

第二,研学旅行过程中对儿童立场理解有偏差。首先,部分教师将研学旅行中的儿童看作是被支配和调控的对象,学生少有自主自决的权利,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保障。比如,教师对安全和纪律的管控过死,缺乏弹性,学生总是被要求在队伍里整齐地走在一起,言行举止都有相应的要求。又如,选择何种课题进行探究,以何种方式进行探究,得出何种结果,往往被安排好了,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而已。其次,研学旅行中出现“虚假儿童立场”的表现。这表现为两点:其一是过度放任,研学旅行中任由学生无目的地参观游览,教师缺乏对研学方式的预设,以及对儿童的引导,表面上看似给了儿童更多的自主权,实际上却缺乏目的性和策略性,缺乏对目的的说明,很难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体悟。其二是经验化的成人本位的儿童立场,这里主要是指成人习惯从自己的视角去判断儿童的需要,而不是真正通过与儿童对话和交往来理解儿童。例如,教师喜欢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干涉儿童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儿童的体验和实践带来了干扰。

第三,研学旅行的评价不重视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有的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纪律和卫生方面,忽略了学生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式和学习的动态过程。还有的学校重视结果性评价,往往通过教师的简单总结或者学生的作业就定性了某个学生,缺少对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式及思维发展的描述和评价。

儿童立场是儿童在研学旅行中发挥主体性的有效保证,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是儿童生命教育的基础,是有效开展研学旅行的前提。如何基于儿童立场来开展研学旅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定儿童立场,把儿童当作儿童。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解决研学旅行过程中儿童立场异化的问题,首先要有儿童意识。儿童立场要求我们要理解儿童,承认儿童既是社会人,也是自然人,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性。因此,研学旅行从设计到实施到评价,都要遵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个性化发展。

二是设计儿童感兴趣的研学旅行。儿童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儿童文化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我们应当重视其整体感知和反应、诗性逻辑、游戏精神三个基本特征。首先,要给儿童整体感知世界的机会,在研学旅行中调动儿童所有的感官去认识和体验世界,促进儿童精神和身体对世界的感知和反应。其次,研学旅行全过程要按照儿童内心自由的诗性逻辑,而非成人的理性逻辑,给儿童幻想和想象的自由。最后,游戏是儿童文化的核心,组织者应努力创造游戏情境,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通过游戏交流获得平等、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

三是引导儿童的发展。儿童世界不能缺乏引导,教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要对儿童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就研学旅行的主题向儿童作出解释说明,分析选题的依据和目的,必要时可以让儿童自己讨论、选择选题。教师还可以对儿童的探究任务给出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探究体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是关注儿童的个体特性。首先,教师要设计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主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多向的、全面的展示平台,为儿童提供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使儿童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其次,教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要注重对儿童自主观察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儿童提供自主交流表达的机会。

五是注重学生评价。评价的旨归应当是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以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强调体验,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实现。教师应尽可能关注儿童在参与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身心变化过程,把握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规律,将儿童各方面的表现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全方位关注儿童的发展。

【郭娅玲,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 诗

猜你喜欢

立场研学旅行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扬善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小黑的旅行
草地
夏日旅行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