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学术背景下北美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变革研究

2018-11-29郑琪王丽媛

新世纪图书馆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郑琪?王丽媛

摘 要 论文以布朗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发展为研究案例,深入研究数字学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变革情况,总结高校为发展数字学术而进行的组织机构优化的经验,提出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图书馆发展可采用的结构模式,为我国数字学术环境下图书馆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数字学术 高校图书馆 布朗大学 多伦多大学 矩阵式组织结构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8.019

数字学术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一般是指用于提高高等教育学术的数字和计算工具套件[1-3],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学学术传播范围的扩大,数字学术面临着两个挑战,即“通过促使获取数字资源和支持数字资源运用,学术机构怎样支持学术实践活动”和“数字学术实践怎样挑战学术机构结构和运行”[4]。对于图书馆而言“调整组织设计以适应未来工作”[2]也是有难度的挑战之一。

目前我国对数字学术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数字学术的服务转型、空间变革、人力物力支持等方面,对数字学术所带来的图书馆组织机构建设和变革尚未有专门的调查研究。而西方国家,尤其是北美国家是数字学术研究的重地。籍此,本文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选择有关数字学术研究机构与组织中涉及的高校,尤其是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 与网络信息组织(CNI) 关于数字学术的研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组织机构变革过程中有所借鉴。

1 布朗大学与多伦多大学数字学术机构历史

布朗大学和多伦多大学都是ARL成员馆,也是CNI的数字学术研究案例,两校数字学术发展较早,也比较成熟。布朗大学是美国常青藤八大盟校之一,其图书馆也是Hathi Trust数字资源共建与共享持续性会员[5]。而加拿大是北美数字学术发展重地,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是加拿大最大的高校图书馆,在北美地区名列第四,它的数字学术发展较快,很多经验值得国内学习与借鉴。

1.1 布朗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机构演变历程

布朗大学数字学术发展起步较早,经历了上世纪后四十年的传统阶段,及本世纪的合并与协同发展两个阶段,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超文本时期、标注语言与早期数字人文、建制化整合”[6]。早期主要运用计算机语言和超文本数据库,项目和机构隶属于学校其他部门而非图书馆。如表1所示,1960年代早期,布朗大学编制美式英语布朗大学数据库(Brown Corpus of American English),运用计算机分析产生文本的词汇和统计数据。1980年代,文本数字化程度增加,创建了更多的语料库。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数字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术技术组(STG) 进行了一些高质量的项目,例如开放电子书项目(Open eBook Project)、女性作家项目(成立于1988年,后并入STG) 等。

21世纪,数字学术进入了建制化整合阶段。布朗大学在2001年成立数字计划中心,该中心隶属于布朗大学图书馆,并设立了第一个数字图书馆员职位。随着信息技术及可视化的发展,布朗大学从数字人文发展到数字学术,2008年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学术中心,数字计划中心与学术技术组并入该中心。数字学术中心提供学术发展动态、无学科偏见的数字研究和培训。图书馆还提供协作空间和技术,创建数字学术实验室和数字工作室, 为不同学科教职工与学生提供中立的空间,在跨学科环境下会晤、学习和工作。2012年成立的数字学术实验室位于洛克菲勒图书馆数字空间,提供传统或者实验性的教学、展示和研究空间[7]。2016年成立的数字工作室主要提供咨询和制作,有可视化生产与编辑工具、3D打印和扫描仪、大篇幅打印机、会议室和展示屏[8]。

表1 布朗大学数字学术发展过程(主要项目与机构设置)

项目与机构设置

時间 名称 所属机构

传统发展 1967 布朗语料库 语言学教授

1970 文件检索与编辑系统(FRESS, File Retrieval and Editing System)

1985 信息与学术研究所(IRIS, Th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and Scholarship)

1988 女性作家项目( Women Writers Project) 英语系

1989 超文本小说写作坊(Hypertext Fiction) 作家Robert Coover

1994 学术技术组(STG, Scholarly Technology Group)

2001 数字计划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Initiatives) 图书馆

2002 洞穴写作工作坊(Cave Writing) 作家Robert Coover

合并与协同发展 2006 计算机与可视化中心(Center for Computation and Visualization)

2008 数字学术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Scholarship) 图书馆用来支持布朗及其他社区数字学术的跨部门组合

2012 布朗数字学术实验室(The Patrick Ma Digital Scholarship Lab) 小约翰·洛克菲勒图书馆

2016 数字工作室(Sidney E. Frank Digital Studio) 图书馆

1.2 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机构演变历程

多伦多大学早在1970年代成立了信息技术服务部(ITS);1990年代,建立人文学科计算机中心(CCH, Centre for Computing in the Humanities),支持人文计算尝试,包括1969年开始的古英语词典(Dictionary of Old English )、1980年代晚期到1990年代早期的基于DOS的文本分析计算工具套件(DOS-based Text Analysis Computing Tools (TACT) suite)等。从1990年代始,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在支持数字学术方面不断发展,从1994年开始支持数字创新。2002年建立“学者入口”(Scholars Portal),开发技术架构,从基于网络的平台或数字化小型文本收藏和语料库,发展到基于数字化图像和媒体技术的数字学术库。2014年建立士嘉堡校区数字学术小组(University of Toronto Scarborough (UTSC) Digital Scholarship Unit),并成立数字项目团队(Digital Initiatives Team)。

2 布朗大学与多伦多大学当前组织机构状况分析

表2与表3是两所高校图书馆现行组织机构及其部门职能表,通过表格分析,可看到数字学术背景下两所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的几个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表2 布朗大学图书馆组织机构功能表(2017.02)[9]

图书馆馆长 访问服务与馆藏管理部 采访与电子资源、编目与元数据服务、数字制作服务、流通与资源共享、保存、装订与存储

研究与推广服务部 馆藏发展、数字资源监管、教育设计、参考研究服务、学术交流、学术推广

数字技术部 布朗大学数字知识库(Brown Digital Repository)、系统与软件发展、技术支持与培训、网站运用与用户界面、数字保存

数字学术中心 数字人文、数据管理、数据监管、数据可视化、空间分析、教职工与学生项目、数字出版

特色馆藏部 馆藏发展、教学与出版推广、参考与读者服务、学术研究、大学档案及手稿

OUL与行政部 交流与出版项目、图书馆设施与馆舍安全、财务与商务服务(包括购买)、人力资源与专业发展、图书馆规划与评估

表3 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组织机构功能表(2017.09.01)[10]

图书馆馆长

副馆长 负责人文与社科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的管理,包括:商务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与版权办公室、参考研究服务、获取与信息服务,图书馆有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东亚、加拿大香港、Bora Laskin法律、音乐、建筑、通信等图书馆

特殊馆藏与善本馆藏部 大学档案馆、善本与特色馆藏、媒体共享空间(Media Commons)

馆藏资源

管理部 书目期刊采访、元数据技术、编目与元数据服务、许可与电子资源采访、馆藏发展

科学研究与信息部 负责大学科学图书馆,包括地图与数据、地球科学、数学、牙科、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等图书馆;还有格斯坦(Gerstein)科学信息中心、健康科学信息联盟,以及科学馆藏管理

信息技术服务部(ITS) 数字图书馆、数字保存、元数据技术、库存定位器(ILS)数据库、数据中心与员工技术组、数字学术组、用户体验

行政主管部 人力资源、安全与健康、商务、财务、基本工程与计划、信息共享中心(Information Commons)

学者门户 共享技术基础设施与省内21家图书馆馆藏

2.1 设立专门的数字学术服务部门

如表4所示,2015年布朗大学的数字学术主要在数字技术部[9],而到2017年,图书馆将数字技术部进行了拆分,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学术中心[10],将主要的数字学术任务集中到该中心。数字学术中心的任务是支持大学数字学术,并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推进学术活动。它是以图书馆为中心的跨部门组织,负责数字人文、数字监管(data curation)、可视化演示与可视化处理(visualization)、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元数据创建(met-adata creation)、咨询(consultation)、数字制作(digitization)、工作坊(workshops)、会议(conferences)、研究(research)等[12-13],由数字学术实验室和数字工作室协同提供服务。

表4 2015年与2017年布朗大学组织机构对比表

2015 2017

机构 数字技术部 数字技术部 数字学术中心

功能 ①布朗大学数字知识库

②数字可视化

③数字学术與数字制作服务

④软硬件支持

⑤图像与元数据服务

⑥网站运用与用户界面

⑦数字保存 ①布朗大学数字知识库

②系统与软件发展

③技术支持与培训

④网站运用与用户界面

⑤数字保存 ①数字人文

②数据管理

③数据监管

④数据可视化

⑤空间分析

⑥教职工与学生项目

⑦数字出版

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信息技术服务部(ITS),该部门包括以下项目:图书馆业务(包含TSpace、在线访问等)、数字学术、网络服务(基础设施自动化、服务器可视化、数据存储等)。为了推进高校学术研究和教学,ITS提供网络服务与数字人文工程支持。当前,信息技术服务部和数字项目团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向更多的学者提供服务,并保持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性。ITS员工进行数字学术阶段的策划,为更多的学者提供全校范围的跨学科服务,同时为个别研究者和员工提供重要的优先服务。

2.2 明确部门管理职能,丰富数学学术内容

图书馆进行数字人文项目主要是运用文本挖掘分析,包括数据、元数据、数据可视化等。两所高校积极推进数字保存、元数据创造和数据化馆藏数据库发展。对于元数据服务,多伦多大学设置元数据发展部(Metadata Development Department)规划元数据发展,而由资源管理部和信息技术部两个部门负责元数据任务支持。布朗大学信息技术部负责建设数字知识库(Brown Digital Repository),进行数字资源管理和数字内容的存储(包括图像、音频、视频、文本、数据等),而数字资源监管隶属于研究与推广服务部。多伦多大学分别在特殊馆藏部与行政主管部设立媒体共享中心和信息共享中心,其中信息共享中心提供计算机设施、软件、媒体节目、媒体制作(网络广播、事件摄像、视频会议、媒体转换等),实现数据可视和数字化展示。

在数字研究支持方面,多伦多大学在2002年与安大略州21所高校联合共建了专门的机构——“学者门户”(Scholars Portal),使用安大略图书馆研究云(Ontario Library Research Cloud),共享技术基础设施与省内21家图书馆馆藏,提供计算空间、文本内容和数字工具,支持文本挖掘和其他形式的数字学术。对于数字学术出版,布朗大学数字学术实验室和数字工作室受基金(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资助,将数字出版作为数字学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帮助教职工把项目研究成果转化为一流的数字出版物。多伦多大学的出版隶属于图书馆学术交流与版权办公室,还未像布朗大学那样将数字出版直接隶属于数字学术机构。

2.3 灵活设立数字学术项目组

当今数字学术的发展主要是运用新技术,建设协作空间,通过创建可视化小组、跨学科多媒体项目和数字学术项目来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需要。布朗大学数字学术中心负责管理教职工与学生的数字学术项目,典型的项目有植物标本库(Herbarium)、以色列/巴勒斯坦铭文(Inscriptions of Israel/Palestine)、美洲发展中的亚太(APMA,Asia-Pacific in the Making of the Americas)等。美洲发展中的亚太项目是数字学术中心美国种族与民族研究中心(the Study of Race and Ethnicity in America) 于2010年设立的项目,目标是聚集亚太和美洲地区的教师、图书馆员、管理者、研究生等学者商讨交流亚太与美洲事务,创建网络杂志,运用数据可视化和网络界面进行学术展示[14]。

多伦多大学数字学术项目早期是基于网络的平台或数字化小型文本收藏和语料库,目前已经发展到基于数字化图像和媒体技术的数字学术库,例如人文社会科学计算机项目(Computing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HASS)、杰克曼人文中心(Jackman Humanities Centre)。信息技术服务部(ITS)和数字项目团队逐步为本校更多的学者和学生提供可扩展的企业级工具和平台,运用更具普遍性的研究方法来支持学者个人的项目。当前数字学术项目有:动物帝国馆藏(Animal Empire Collection)、朵丽丝·麦卡锡全宗(Doris McCarthy Fonds)、奥图曼帝国文本(Ottaman Empire Texts)、研究共享(Research Commons)、士嘉堡口述历史项目(Scarborough Oral Histories Project)、多伦多大学档案遗产收藏(USTC Archives Legacy Collection)等十项[15]。数字学术小组还提供使用数字学术工具的培训、有关学术出版和开放获取的访问及培训、元数据开发和管理的建议[16]。

2.4 发挥各方人员才能,提高团队服务水平

大学数字学术支持人员既有存储库、数字学术、数字馆藏等方面的图书馆馆员,又有其他专业人士、实习生、研究生助理或者本科实习生等。布朗大学数字学术中心的成员有社会科学数据管理员、科学数据专家、图像与元数据服务管理者、数字人文馆员、数据可视化协调者和数字库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通过向数字学术中心咨询或与其协作来获取专业帮助。学术技术组(STG)成为中心的一部分后,布朗大学图书馆根据需要重组人员,由数字知识库人员协作进行数字化和元数据创作。多伦多大学成立数字项目团队,專业致力于开发技术架构和基础设施,团队的专业人员可帮助ITS推行赠款资助项目,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数字学术和研究所需的支持性基础设施。ITS聘用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助理或本科生, 这些学生成为了多伦多高校图书馆实习(Toronto Academic Libraries Internship TALInt) 项目的一员。

3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启示

3.1 明确图书馆是高校数字学术的主要支持者

北美地区数字学术的主要支持者是图书馆,其中研究型图书馆是支持数字学术的主要角色[5]。数字学术中心设立在图书馆是其发展的趋势,图书馆为了发挥数字学术中心的作用,首先,要集中学校各部门的资金、技术以提高数字学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馆藏数字资源优势,全力支持全校师生学习、教学或研究;吸纳各学科、各专业、各特长的人员,创建以馆员、专家、学生等为主要成员的灵活的数字学术服务团队;与高校其他数字学术机构或部门合作,创建数字学术社群,建立学术标准,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学术交流。

3.2 设立数字学术部门,丰富数学学术服务内容

首先,图书馆可借鉴北美高校的做法,建设专门的数字学术部门。布朗大学和圣母大学率先将数字学术中心设立为图书馆一个独立部门;而一些高校图书馆是将数字学术服务作为图书馆某部门的一项任务,例如康涅狄格大学的数字学术隶属于档案、馆藏和数字监管部,肯塔基大学数字学术隶属于图书馆执行委员会。另一些高校并未集中数字学术的功能,如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数字学术服务由数字计划和数字项目两个部门提供。其次,根据数字学术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和调整数字学术服务内容。到2011年,随着地理空间数据、多媒体叙事和数据可视化加入到数字人文项目,大数据、多媒体、交互、数据可视化快速影响到了学术研究。数字人文超越了人文学科的界限,包含了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在ARL的调查中,97%的图书馆最重视文本挖掘分析和数字化馆藏,其次重视发展数字保存、元数据创造和数字馆藏、数字化展示、GIS和数字制图、数据管理和管理支持、数字出版和项目管理[5]。因此,图书馆要随着数字学术的发展将新的技术和服务内容嵌入到图书馆各个部门,调整各部门职责,为更多的个体或者组织提供新的工具和技术方式,以促进跨学科资源配置,促进全校研究、教育和学习的创新。

3.3 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优化图书馆服务能力

随着数字学术的发展,改良传统直线式图书馆组织结构是图书馆数字信息时代的必要选择。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图书馆可采取灵活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服务能力。矩阵式是在动态环境过程中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组织资源可在不同项目间分配,从而利于组织内部信息沟通,提高组织灵活性,实现专业知识互补。

图书馆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具体可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横向上改变传统的层级制、直线形、垂直式的组织机构,调整图书馆职能部门,确定业务分工,优化岗位,明确职责,统一协调,统一安排;第二,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减少中间层级,提高信息处理效率,重构领导力,提升馆员使命感与责任感;第三,采用更灵活的、以团队为基础的结构,将不同功能区域的专家编入团队,暂时或永久性地承担项目[1-2],保持创新能力,注重从不同专业领域提取知识,促进创新和学习,及时响应校园和用户需求。例如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改变基于主题的传统团队模式,组建了以研究、教学和学术参与为基础的团队[1]。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服务能力。

3.4 培养复合型的新型学科馆员及数字学术团队

数字学术的建设离不开馆员及专业人员的支持。建议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开展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国内图书馆联盟机构可提供数字学术方面的教师和馆员的培训;ARL成员馆承诺培训数字学术方面的教师和馆员,帮助相关馆员使用数字学术相关工具,创建跨学科和大学的项目,设立新的教育模式,开发跨学科的技术[5];第二,图书馆可聘请具有数字技能和能力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并提供系统培训;第三,丰富和改善图书馆的资源系统,特别是数字人文系统,使图书馆学科馆员、数据馆员能够直接参与到科研过程中。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