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的綦江实践
2018-11-29关衷效
关衷效
乡村治理关键在于基层,基层工作关键在于党的组织、党的建设,抓党建促治理、优服务,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
一、綦江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情况
重庆市綦江区(不含万盛经开区)共有302个行政村,2525个村民小组。农村户籍人口50.67万人,常住人口39.19万人,其中,党员20690人,占4.08%。近年来,綦江区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活力,塑造了良好的乡村治理格局,为助推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支部书记建设为龙头,每年开展村支部书记轮训,研究出台《綦江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评绩定星实施办法(试行)》,每年滚动评选村星级书记70余名。择优选派52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并出台管理办法,实行三年任期保障队伍稳定。同时,结合扫黑除恶工作,对村级班子成员涉黑涉恶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对掌握到有违法违纪前科的39人进行分类处理,累计对188个后进村进行整顿,村级组织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合理界定村级工作职能。明确村级组织职责主要在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管理群众,关键在于“治理+服务”。探索将村级事务明确界定为行政事务和自治事务,合理界定上级政府与村级组织在农村治理中的职能职责,梳理出118项村级组织承担事务内容,除61项属村级自治事务外,明确33项行政事务不得下放村级组织办理,24项下放的行政事务需足额匹配工作经费。真正让农村基层组织实现工作重心下沉,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其有精力、有意愿抓好群众组织、社会治理和便民服务工作。
(三)切实加强基层要素保障。302个村全部单设综合治理专干,形成1名书记、1名主任、1名综合治理专干、2名综合服务专干组成的“五职干部”队伍,并将2509名村民小组长纳入综治协管员队伍,真正确保了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始终坚持基层导向,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投入保障力度,除村级干部、村民小组长工作补贴外,按每村1万元/年和2万元/年标准匹配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将村综治中心纳入作为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累计投入2800余万元,规范化建设涵盖村综治中心的117个村便民服务中心。
(四)全面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坚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抓好党建带群建工作,切实强化党组织对其他各类组织的领导和引领,切实落实、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支持保障村民有序自我管理,针对“386199”人员情况,在各村组建老年协会、老年体育协会和“平安嫂”队伍等,会员累计达14万余人。同时,注重将骨干党员安排为群团组织负责人,村级基层党组织定期听取群团组织工作汇报,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动员力和发展推动力。
(五)有效助推农村社会治理。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整合交通劝导站、森林防火检查站,食药品协管员、地灾监测员等各支应急巡察力量,建设起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农村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队伍、保障能力等有效整合,近两年来綦江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实现了农村群众违法上访、越级非访集访逐年下降,农村地区治安刑事案件发案逐年减少的工作目标。
二、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品交换原则深入人心,因土地复垦、环境保护、邻里纠纷、低保优抚等导致的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加之邪教组织和合法宗教非法传教渗透到基层组织,影响了国家安全,导致农村基层治理难度加大,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一)村级各类组织发展不健全。由于农村家族传统的影响,导致群众对村级各类组织的依存度和归属感不强,部分党员群众“关我什么事”“关你什么事”的思想严重,集体意识淡化,责任意识缺乏。加之,村级各类组织大部分未规范登记备案,致使多数村级组织是有机制无活动,处于半瘫痪状态,难以承接乡村治理各项任务。
(二)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綦江区农村外出务工人群已超过适龄劳动力半数,以綦江区石壕镇长征村3组为例,全组原有常住人口258人,现仅有105人,50岁以下青壮年均在外打工。这致使大量农房空置、田地撂荒,留守的人员难以承担乡村振兴与治理重任。
(三)干部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一方面,村干部队伍“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少”,50岁以上和初中及以下文化近三分之一。同时,退出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太平官”“逍遥官”缺乏强硬的辞退措施,部分村干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另一方面,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全区农村的党员中60岁以上的占48.6%,党性锻炼不足、集中教育培训少,导致党员作用发挥不够。
(四)村级组织的动员号召力不足。乡镇习惯行政命令,喜欢大包大揽,“管了不该管的事、干了不该干的事”,农村党组织在重要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引进、重要资金安排中话语权、主导权削弱,在党员群众中威信降低。加之,一些由乡镇主导引进的业主入驻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土地流转占用了,结果效益不好,业主跑了,流转费没了,土地也难以复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对村级组织和村级干部的不满。
(五)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不够。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勤劳善良等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本应是农村文化的主流。但是,“上午转转田坎、下午搓搓麻将、天黑进入梦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见利忘义等个人主义逐渐盛行。加之,千百年形成的信佛信教信命,遇难求菩萨、找算命先生、搞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长期存在,甚至一些邪教组织和非法传教抢占农村群众基础,导致基层社会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优化策略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关乎社会稳定大局。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促使农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要有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即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模式。要以德治为先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传统道德,乡情村情、民情民俗,积极倡导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公序良俗,塑造与时代要求和村情民情相适应的道德标准。要以法治为保障,明晰政府、村级组织、群众自身的權利和责任边界,坚持“大事政府管、小事村组管、私事自己管”,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消除执法盲区,体现执法权威。要以自治为核心,推动群众生产生活互助、精神文化共享、村级事务共议、公共安全共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要大力推进乡村人才建设。首先要“内培”,在农村现有人才中挖掘培养。善于发现农业经营型人才、农村技能型人才、村级干部队伍及部分农业职业经纪人、经理人和农村乡贤队伍,创造必备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让他们在农村经营有效益、生活有质量、发展有希望。其次要“外引”,吸引人才向乡村流动。对有意在农村创业发展的人才,给予融资支持和项目配套,并通过建立派驻党建指导员帮扶等机制给予扶持。再次要“下派”,将人才派到乡村服务。建议市级层面出台配套政策,区县层面进行统筹管理,健全激励保障、教育管理、帮扶支持机制,引导下派人员奉献基层。总之,要通过人才队伍建设重塑乡村社会。
(三)要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突出政治标准,把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加大对村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的政治轮训。探索由区县统筹实行党组织书记异地任职、组织派驻制度,采取选聘引进、上级派驻、交流任职等方式充实党组织书记队伍,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以及退伍军人纳入村级干部后备人选范围,切实解决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建立完善党组织书记召回、退出机制,对人岗不适者及时调整、对工作不力者回炉淬炼、对在位无为者责令辞职、对违纪违法者问责免职,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事创业氛围。将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乡村治理混乱的村级组织纳入后进整顿范围,真正全面提升村级治理水平。
(四)要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突出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村监委监督的乡村振兴工作组织体系,提高村民代表、村监委成员中的党员占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从单方面的管人头到管人头与管组织并重,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登记、指导、管理,推进巩固“老年协会”“平安嫂”等自治组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重心下移,搭建各类自治平台,在自治平台建设中增强村民参与自治的能动性,凸显村民主体地位。对社会反响较好的各类社会组织探索给予必要经费补助。
(五)要优化乡村治理活动载体。乡村治理关键靠群众,群众参与关键在于发动,发动效果关键在于活动,因此搭建好组织发动群众的活动载体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水平。要引导村级党组织加强群众活动组织力度,坚持开展“十星家庭文明户”“道德红黑榜”等评选表彰,定期评议村民个人、家庭的道德状况,引导农村家庭向上向善,在乡村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可总结綦江区“法治下乡·司法赶场”等活动,建立法官、检察官、民警联系老乡场、村居制度,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深化“群众工作日”活动,扎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政法力量下沉,做到矛盾不上交,问题能解决。
作 者: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