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辅导员培训课程设置研究
2018-11-29张永强丁雯雯
张永强 丁雯雯
内容摘要:将OBE理念融入到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的设置中去,旨在合理化课程结构,提升辅导员专业能力。OBE理念下的辅导员培训课程设置,在坚持OBE理念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明确课程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制定教学策略、评定评价机制、课程调整与改进这五个方面出发,对课程进行构建。
关键词:OBE理念 高校辅导员 培训课程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辅导员培训作为提升辅导员素质、建设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主要途,加强辅导员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而现阶段的辅导员培训课程的设置存在不足,培训效果并不理想。OBE理念下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导,以成果反向指导课程目标,弥补了传统课程模式中的不足。因此,对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设置的研究,需要将OBE理念融入进去。
一.传统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高校辅导员作为助推学生成长,辅助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具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辅导员培训课程依托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为蓝本设置课程,在课程具体的实施阶段表现出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计划详尽,但执行力不足
随着国家对于高校辅导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高校培训课程设置方面越来越详细。但是,课程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并未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方面,过于详尽的计划,使得整个培训过程显得过于僵化,忽视了学习者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各高校辅导员培训主要由学校团委来组织,培训工作经常会与团委其他工作冲突,培训过程断断续续。因此,培训计划详尽,但实际的执行力度不足。
2.培训形式多样,但重理论轻实践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培训课程,沿袭了传统的培训模式,以讲座报告为主,有时也包括组织个人经验分享、参观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的课程内容,培训课程形式多样,但实践环节较少。“实践”和“理论”呈现“两张皮”。究其原因,第一,培训过程流于形式,培训课程目标的设置未考虑学校和社会对于辅导员的实际需求。第二,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国家以及高校对于辅导员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
3.培训内容广泛,但目标导向不明确
课程培训内容以学习上级文件内容为主,还包括学生管理、学生服务、教育教学、心理辅导等相关理论内容,培训过程,往往是空谈理论。这显然与各个地区和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是矛盾的。对于针对性不强理论性课程,学习者是很难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往往学起来很吃力。
4.课程评价以比较性评价为主,但忽视了辅导员能力的个体差异性
课程评价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结果是评判课程实施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传统教育强调比较性评价,在学生之间区别出优、良、中、差等不同等级,评价结果也是以偏概全,学员学习会趋向于竞争性学习。诸多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在课程末对学员的评价,沿袭了这一评价方式。但是,每个学员能力各有差异,僵化的评价模式往往限制了部分学员的发展。
二.辅导员培训课程中OBE理念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与传统的培训课程不同,OBE理念指导下的辅导员培训课程,更加注重学员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对培训课程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就教学模式而言,OBE理念以辅导员为培训课程的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多数高校的培训课程,沿袭传统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教的内容。OBE理念下的课程教学将学员需求放在课程目标设定的重要依据,教师通过引导、示范等手段,诱导学员达成预期的目标。
就学习方式而言,OBE理念强调合作性学习而非竞争性学习。培训课程对于教学和管理工作繁忙的辅导员而言,是快速提升职业能力,学习经验的重要手段。因此,培训组织者应充分把握好每次培训课程,助推各学员间的协作交流,分享工作经验,而不是盲目的竞争性学习。OBE理念中的合作性学习方式,恰恰迎合了培训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初衷。
就课程内容而言,OBE理念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及实践课程的设置。打破了传统的培训过程忽视课程间联系性的课程设置方式,强调课程与辅导员能力相对应,合理化设计课程,对提高培训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再者,由于培训周期短的原因,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可以帮助受训辅导员及时消化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OBE理念下辅导员培训课程设置原则
1.设置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课程,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高校教师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设置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课程内容,让辅导员了解最新是社会动态,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时代意识。另一方面,针对性的课程较理论性课程更能迎合学习者需求,降低了课程资源的浪费。
2.重视辅导员的能力差异,推动个性化教学
OBE理念下的辅导员培训课程要充分考虑学习者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定期观察学习者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用更加弹性的方式来配合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从而,带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展示学习成果。
3.强化课程整合,完善培训课程知识结构
细化知识结构固然是有利于更加详细的讲解知识点,但是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性,使得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些联系,知识的学习出现断层。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升辅导员的基本能力,帮助学员了解工作的流程。以这个目的为出发点,OBE理念更加强调课程的整合,每门课的设置都应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挂钩。
4.以辅导员顶峰成果为评价依据,强调达成性评价
OBE理念强调以顶峰成果为依据进行评价。每一位学员的学习能力有所差距,评价结果比较的对象不应是同期的学员,而是自身。这里的成果包括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经验,以及可能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顶峰成果则代表的是学习者学习的最佳状态,以顶峰成果为评价依据,而非传统的过程性评价,对于學习者来说培训的过程更加自由。
5.强化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推动合作学习
传统培训课程中往往以理论学习为主,研讨性课程为辅,实践类课程则少之又少。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既帮助学员消化理论知识。也促成了学员间的合作学习,为学员之间的经验交流提供了条件。
四.OBE理念下辅导员培训课程模式建构
OBE理念下的高校辅导员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我们想让培训后辅导员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我们为什么要让受训辅导员取得这样的成果,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员取得这些成果,我们怎么让他们知晓以及取得相应的成果。基于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将培训课程设置的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决定着课程的实施,以及最后评价标准的设定。课程改革的前提也是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课程教学目标,OBE理念强调成果反向指导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主要分为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
在课程目标的设定方面,课程的组织者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学习需求和社会的要求。成果反向指导中的“成果”,并非仅仅指学习者最后获得的证书,还包括学习经验。而学习需求正是学习者对自己已有的经验思考后的结果。以成果为导向设计课程目标,提升了目标的可操作性,降低了重复课程带来的时间上的浪费。在课程开设前期,组织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充分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明确核心能力与素养,以提升目标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2.构建课程体系
在培训课程体系的建构阶段,应避免将知识结构过分的细化,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OBE理念下的课程体系架构,将辅导员核心能力(素养)映射到具体的课程中,使得整个培训过程包含了辅导员组织学生工作时的基本能力,增强了课程间的联系。此外,在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方面,不可以随意组织课程,要注意科学性,考虑学习者学习的学习规律与工作流程。课程体系的建构,需要组织者和课程的实施者做大量的前期工作,结合学员学习需求,完成课程的整体建构。
3.制定教学策略
OBE理念下的教学策略设定的前提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学员取得学习成果的“指导者”。教师在具体培训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对每一位学习者的期望,教学过程中制定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任务(如微课题研究、案例研讨等),课程内容的难度也可以视情况提高,以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
4.设定评价机制
基于OBE理念,学生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评价内容选择是否合理。培训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扩大学习机会,使每一位学习者都有机会展现学习成果。OBE的评价标准系统是基于教学产出进行设计的,面向对象是所有学生,对于达标学生的数量和比例等不设限制目的是帮助所有学生取得成。因此,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建设自我参照的评价机制。
5.课程调整与改进
OBE理念以成果为导向,前一阶段的成果同样对于后一阶段的培训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的组织者应及时记录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改进贯穿到过程中。在培训结束后,组织者要总结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阶段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五.总结
以成果为导向的OBE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已经有了数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在辅导员培训方面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思维下培训的模式,对推动高校辅导员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意义。课程的组织者要善于抓住OBE理念的核心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夏吉莉,刘秀伦.增强高校辅导员培训时效性的三个关键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
[2]周洪波.OBE理念视角下高校课程学习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7(71).
本文系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普通本科院校辅导员培训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8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