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叠音词造词方式研究
2018-11-29潘雨婷
内容摘要:梳理《庄子》专书内篇及外篇中的叠音词,根据叠音词单字字义与词汇意义之间的关系将叠音词分为叠音单纯词与叠音合成词两部分。其中叠音单纯词造词方法主要有直接模仿式造词、“依声托事”式造词以及专造叠音单纯词三大类;叠音合成词造词方法则主要有以本义为基础造词以及以引申义为基础造词两类。根据词汇特征对叠音词流传原因进行探析,归纳得出,以构词单字常用义造词以及词汇意义为常用义的叠音词更易流传。
关键词:《庄子》 叠音词 造词方式
在现存先秦古籍中,《庄子》一书的叠音词数量引人注目,而叠音词内部造词方式各不相同。前人对于《庄子》专书中的叠音词研究较少,主要是将叠音词置于重言词这一大类中展开分析,强调对重言词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于双音节AA式词汇内部造词方式分析不够深入[1];目前对于叠音词的专门研究主要关注叠音词的音节构成以及语法功能,主要归纳叠音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但对于叠音词的造词方式关注不足[2]。本文以《庄子》内篇及外篇中的叠音词汇为语料,侧重于对《庄子》内篇及外篇叠音词内部结构展开分析。叠音词词义来自于构词单字,因此对于叠音词造词方式的分析离不开对于叠音词词汇意义与单字意义的探究。在对《庄子》专书内篇与外篇中的叠音词汇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以《说文解字》、《故训汇纂》、《王力古汉语字典》以及《汉语大词典》中对于字词的释义阐释叠音词中构词语素单字字义,并借此探究《庄子》专书中内篇与外篇叠音词汇的造词方式。
一.叠音词范围界说
词汇内部构词语素的重叠现象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对于这一类词汇的定义不同、称谓众多,如“重言”、“重语”、“重文”、“叠字”或“重言形况字”等。但古代重言词的概念较为宽泛,指由形、音、义相同的汉字或词重叠起来组成的词,既包括双音节重叠式单纯复音词、双音节重叠式合成词,同时也包括两个双音节连用的四音节重叠式合成词。不同于古代重言词概念,现代叠音词专指双音节重叠式词,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提出“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3]综合古代重言词概念以及现代汉语中对于叠音词的定义,叠音词实际上指由两个字形、读音完全相同的字构成的双音节AA式词,本文以此处叠音词定义为依据对《庄子》内篇及外篇中的叠音词展开研究。
二.叠音词造词分析
叠音词作为先秦一种重要的词汇现象,对其内部结构关系的探讨古已有之。词汇分类于近代兴起,叠音词在中国古代并未被学者作为专门詞类进行分析,对于《庄子》中叠音形式的分析主要围绕重言词这一大类展开。由于叠音词是古代重言词中的一类,因此笔者对于叠音词的分析亦以前人对于重言词的研究为参考。清代的邵晋涵最早关注重言词这类重叠形式的内部结构,他在《尔雅正义》中提出“古者重语皆为形容之词。有单据其文与重语同义者,如肃肃,敬也;王王,大也。只言肃、王,亦为敬也、大也;有单举其文而与重语异义者,如坎坎,喜也;居居,恶也。只言坎,只言居,则非喜非恶也。”[4]主张按照重言词中词汇意义与单字意义的关系进行分类。清代王筠在《毛诗重言》中也对于重言词与其单字之间的意义关系做出类似的划分,主要参考许慎的《说文解字》判断单字意义,将重言词分为叠字与单字意义基本相同以及叠字与单字意义不同两大类。但古代重言词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因此以重言词概念为基础对于叠音词与其内部构成语素的这一类判断相对来说较为粗略,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同叠音形式与其构件语素之间的差别,但对于词汇与词组并未加以区分,对于词汇内部语音造词与语法造词的造词差别也缺乏深入探讨。
当代有学者提出将词汇的重叠现象按照造词方式分为三类,摹拟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这类重叠为语音上的构音重叠;重叠前后表示事物个数的累增以及程度加重类重叠为词汇上的造词重叠,它们实际上是词组,不是词;重叠后产生附加语法意义这类重叠为语法上的构形重叠。[5]词汇重叠现象中这类三分法突出强调了词汇与词组的区别。如“广广乎其无所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也。(《庄子·外篇·天道》)”中“广广”这一形式便为构词重叠。《说文解字》:“因广为屋,象对剌高屋之形。”《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广”字本义为大屋子,引申义即有广阔、广博的意思。《汉语大词典》:“广,大。指规模、范围、程度等超过一般。”《庄子》郭象注:“广广,泛泛乎,无所不在。”这里的“广广”是辽阔、辽远的意思,而“广”的引申义中亦有这一字义。“广广”这一叠音形式只是“广”这一单字字义的简单叠加,并未产生新意,因此不成词汇,仅为构词重叠。本文所研究的叠音词由词汇入手,主要包括三分法中的第一类构音重叠与第三类构形重叠。本文梳理了《庄子》内篇及外篇中出现的叠音词,将重复出现但表意相同的叠音词记为一个词,将重复出现但表意不同的叠音词分别记录,统计结果共计77个叠音词。结合构词单字字义与叠音词词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庄子》内篇及外篇中的叠音词可分为叠音单纯词与叠音合成词两大类,其中叠音单纯词为27个,叠音合成词为51个。叠音单纯词依据单字字义与字音与叠音词之间的联系分为直接模仿式造词、“依声托事”式造词以及专造叠音单纯词三类;叠音合成词分为以本义为基础造词及以引申义为基础造词两类。
(一)叠音单纯词
叠音单纯词,指的是由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字构成而只有一个语素的双音节AA式叠音词汇。前人关于叠音词的论述中,认为这类叠音词由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单字构成,构词语素仅充当音节,与叠音词的意义毫无关系。如《古汉语构形重叠词研究》中对于叠音现象中构音重叠的论述。但就《庄子》中叠音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类仅记音的叠音词只是叠音单纯词的造词方式之一,并不能涵盖《庄子》中叠音单纯词的所有造词方式。对于《庄子》中叠音单纯词造词模式进行梳理,总结其造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类:
1.直接模仿式造词
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就提出,语词的音和义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有三个原因促使一定的语音与一定的概念相联系”“第一种方式是直接的模仿”,“第二种方式是非直接的模仿,即不是直接模仿声音和事物,而是模仿声音和事物所共有的属性”,“第三种是通过所表达概念的类似性而形成的语音相似”。[6]上古汉语词汇的音义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与相似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性,因此,结合洪堡特的理论,这类通过模仿描写对象声音与形状等特性造词的方式被称为直接模仿式构词,包括拟声词等叠音词。《庄子》内篇及外篇中直接模仿式叠音词共计5个,其中内篇有2个,外篇有3个,分别为恢恢、喘喘、蓬蓬、嗷嗷、局局。直接模仿式造词中构词语素原有词义并不体现在叠音词中,构成这些叠音词的单字在叠音词中仅代表两个音节,通过对于描写对象的模仿与直接描述造词,这类构词语素的字义与叠音词词汇意义无关。如:
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庄子·外篇·秋水》)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内篇·大宗师》)
例一中,《庄子》成玄英疏:“蓬蓬,风声也。”这里“蓬蓬”是对于风声的模仿,通过描写对象的特性造词。许慎《说文解字》:“蓬,蒿也。”“蓬”的本义为“蒿”这种草本植物,此处单借“蓬”的字音造词。例二中,《庄子》成玄英疏:“喘喘,气息急也。”《王力古汉语字典》:“喘喘,呼吸急促的样子。”这里“喘喘”模拟人的呼吸声,据此描写人将死前的状态。以上叠音词中造词单字有其本义,但意义与叠音词汇意义无关,并且都通过对于事物声音或状态的模仿造词,只有一个语素。
2.“依声托事”式造词
“依声托事”式造词即以假借的方法确定叠音词中的单字,通过借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原有字形造词。此类叠音单纯词共计9个,其中内篇有2例,外篇有7例,分别为缦缦、弊弊、每每、种种、啍啍、云云、脊脊、俞俞、繇繇。这类造词方法中构词语素字义与叠音词本身的词汇意义无关,叠音词造词单字借音同或音近的关系,吸纳被假借字的字义而生成叠音词词义。[7]该类假借方法所形成的叠音词词汇意义并未被造词单字吸收,并不形成该单字的假借义,而仅仅存在于叠音词当中。如:
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外篇·在宥》)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内篇·齐物论》)
例一中,关于“云”的本义各家解释不同。许慎《说文解字》:“云,山川氣也。”《王力古汉语字典》:“云,曰,说。”成玄英《疏》:“云云,众多也。”就“云”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看,“云”字字义与“众多”无关。而“云”与“芸”二字同音,《汉语大词典》:“芸芸,众多貌。《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此处“云云”借“芸芸”之词义,形容万物众多、繁多的样子,为假借之义。例二中,“缦”在《汉语大字典》中的解释为:“没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许慎《说文解字》:“縵,绘无文也。”但此处的“缦缦”是指漫不经心,无所谓之义。古代“缦”与“漫”为同源字,多通用。《汉语大字典》中:“漫,水过满向外流。”引申义为“放纵;散漫;不受约束。”此处“缦”取“漫”的引申义,“缦缦”即“漫漫”,指心中无所限忌也。
3.专造叠音单纯词
此类造词方式中叠音词构词语素所用单字字义与叠音词词汇意义无关,且单字语素与叠音词描写对象之间亦没有语音上的联系。就笔者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此类叠音单纯词最早都出现于《庄子》,在其他先秦文献当中并未出现。此类叠音词只有一个语素,词汇意义较为稳固,叠音形式不可拆分。结合词汇出现的年代以及造词状况来看,这类叠音词极有可能是庄子因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专造的叠音单纯词,这类叠音合成词在《庄子》内篇及外篇中共计13例,其中内篇3例,外篇10例。依据单字是否具有独立词汇意义可将这类叠音单纯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专造叠音单纯词中单字在《庄子》以及其他先秦文献当中仅以重叠的形式出现而从未单独使用,不具备独立单音节词汇的资格。此类叠音单纯词共有8个,分别为栩栩、蘧蘧、役役、仙仙、适适、规规、职职、栩栩;第二类专造叠音单纯词中单字具有独立词汇意义,但与叠音词描写对象之间既无字音上的联系,也无字义上的联系。此类叠音词共有5个,分别为邴邴、煌煌、匈匈、顼顼、俋俋。如: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外篇·天地》)
俋俋乎耕而不顾。(《外篇·天地》)
例一中,“顼顼”一词中造词单字“顼”不具备单音节词汇独立成词的资格。《说文解字》:“顼,头顼顼,谨貌。”《王力古汉语字典》:“顼顼,自失貌。”《汉语大字典》:“顼,古帝颛顼的省称。姓。”造词单字“顼”在先秦文献中不具备独立词汇意义。例二中,《庄子》成玄英疏:“俋俋,耕地之貌”。《王力古汉语字典》:“俋俋,耕人行貌。”《故训汇纂》:“俋俋,勇壮貌。〈天地〉‘俋俋乎耕而不顾。陆德明释文引〈字林〉。”《说文解字》中并未收录“俋”字,且该字最早以叠音词形式出现于《庄子》,在目前笔者所搜集到的其他先秦文献中,“俋”字并未以单音词形式出现。由此推断“俋”字不具备独立成词的资格,此处或为庄子因行文需要专造叠音词汇。
(二)叠音合成词
叠音合成词,指的是由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字构成而有两个语素的双音节AA式叠音词汇。此类叠音合成词中造词单字字义与叠音词词汇意义之间关系紧密,主要分为依照造词单字本义以及引申义造词两大类。
1.以本义为基础造词
叠音词合成词的第一大类为以本义为基础造词,这类词汇在《庄子》内篇及外篇中共计17例,其中内篇6例,外篇11例,分别为青青、闲闲、惴惴、深深、徐徐、嚣嚣、连连、填填、挠挠、虩虩、默默、蹶蹶、儃儃、昭昭、冥冥、巍巍。这类叠音合成词构词单字与叠音词词汇意义关系紧密,叠音词词汇意义取构词单字本义,以单字本义为基础造词。如:
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冬夏青青。(《内篇·德充符》)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内篇·齐物论》)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内篇·齐物论》)
例一中,“青青”是形容松柏的颜色,《说文解字》:“东方色也。”“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此处“青”本义为指代青绿这一色系的颜色,叠音词“青青”词义取单字“青”的本义,仍指青绿之色。但相较于原有单音节词汇“青”,叠音词“青青”则具有了特制松柏这类植物的附加意义。有研究者提出“苍苍”与“青青”为造词重叠,应当被归为词的重叠形式,并不能算是词汇。但叠音词“青青”中“青”这一语素的重复出现并不仅仅表示意义的叠加,同时也增添了词汇的附加意义,并且沿用至今。因此此处依然认为“青青”是以本义为基础造词的叠音合成词。例二中,“闲”字本义为空隙。《汉语大词典》:“闲,《广韵》古苋切,去裥,见。空隙,缝隙。”两字重叠构成“闲闲”,表现其宽松而有余地之义。《庄子》成玄英疏:“闲闲,宽裕。”王力《古汉语字典》:“闲闲,广博的样子。”。此处取“闲”字本义,因留有空隙而显得宽松。例三中,《说文解字》:“惴,忧惧也。”《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忧惧也。释训、毛传皆曰,惴惴、惧也。许意惧不足以尽之。故增忧字。”王力《古汉语字典》:“惴惴,恐惧貌。”“惴”字本义即为忧惧,此处是取其本义造词。
2.以引申义为基础造词
叠音词合成词的第二大类为以引申义为基础造词,这类叠音合成词在《庄子》内篇及外篇中共计33例,其中內篇11例,外篇22例,分别为苍苍、翏翏、宾宾、间间、炎炎、数数、役役、崔崔、拘拘、愦愦、于于、颠颠、欣欣、瘁瘁、翦翦、洋洋、荡荡、冥冥、缗缗、搰搰、汲汲、睆睆、偈偈、广广、蹴蹴、泛泛、规规、讫讫、昭昭、肃肃、赫赫、渊渊、冥冥。这类叠音合成词构词单字字义与叠音词词汇意义关系亦较为密切,叠音词词汇意义取构词单字引申义,以单字引申义为基础造词。此类词汇在叠音词合成词中占比较以本义为基础造词更大。如: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内篇·逍遥游》)
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内篇·齐物论》)
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外篇·天地》)
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内篇·德充符》)
例一中,“苍苍”一词是用来描写天的颜色的,《说文解字》段注:“苍,义实相成诗,苍,草色也。引申为凡青黑色之称。”《王力古汉语字典》:“苍苍,深蓝色。”“苍”本义为草色,此处借引申义青黑色,语素重叠后加深词汇表意程度。例二中,《庄子》郭象注:“翏翏,长风之声。”《王力古汉语字典》:“翏翏,风声。也作‘飂飂。”《说文解字》段玉裁注:“翏,高飞也。从羽从 。 ,新生羽而飞也。羽毛新生丰满,可以高飞也。庄子翏翏,谓长风之声。此引申之义。”“翏”字本状鸟高飞之貌,此处以“翏翏”摹长风之声,取其引申义。例三,《说文解字》:“搰,掘也。”“搰”字本义为挖掘。《故训汇纂》:“搰搰,用力貌。《天地》‘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陆德明释文,杜甫《盐井》‘汲井岁搰搰”叠音词“搰搰”借“搰”字引申义造词,意为用力的样子。并且在引申义之外带有附加意义,即用力多而收获少。此处为借叠音词单字引申义造词。例四中,《庄子》成玄英疏为:“宾宾,恭勤貌。”王力:宾宾,恭敬的样子。这里的“宾宾”是强调求学的态度之恭敬。《说文解字》:“宾,所敬也。”段玉裁注:“大宰。八统。八曰礼宾。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宾客。浑言之也。析言者之则宾客异义。又宾谓所敬之人。因之敬其人亦曰宾。又君为主。臣为宾。”“宾”字本义为所敬重之人或所敬重之物,词性为名词。此处“宾宾”意为恭敬的样子,取其引申义造词。
结合叠音词造词方式来看,叠音词主要由叠音合成词构成。由于叠音合成词词义与构词单字本义或引申义关系密切,而叠音词构词单字作为可独立使用的单音节词,其意义内涵与叠音词相近,因此叠音词的使用并非表意上的必需,而是庄子强烈个人风格在行文上的体现。
三.流传至今的叠音词
《庄子》中叠音词数量庞大,表意丰富,相当一部分重言词跨越时空而沿用至今。叠音词处于汉语单音节词汇复音化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状态,之所以未随着词汇的发展而被淘汰,正在于这类叠音词满足了人们对于词汇使用的需求。相较于其他叠音词,具象地描摹事物状态的叠音词以及主要依据构词语素单字本义与引申义造词的叠音词往往能够历经岁月沧桑而流传至今,绝大部分以假借义等生僻词义为基础造词的叠音词则因不易为人们所理解而被淘汰。
从不同词类的表意效果来看,叠音词外在形式上表现为构词语素读音与字形上的重复,整饬的结构以及和谐的韵律令这类词汇朗朗上口,更易建构起诗文的音乐美与形式美,因此叠音词这类双音节词汇得以流传至今。但从叠音词的流传状况来看,叠音词内部发展极不平衡,部分先秦出现的叠音词后世使用极少,逐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对于《庄子》中叠音词的流传状况进行梳理,这类沿用至今的叠音词内部亦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规律之一:主要采用造词单字的本义或引申义等常用义造词的叠音词更易流传,如:“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外篇·在宥》)”,其中叠音词“欣欣”的构词单字“欣”本义为喜悦之貌。《说文解字》:“欣,笑喜也。”《王力古汉语字典》:“《国语·晋语》:‘昔者之伐也,与百姓,以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韦昭注:‘欣,欣戴也。”此处“欣戴”之义为引申义,“欣欣”亦为此义。由于“欣”字引申义与本义关系紧密,“欣欣”之义更易为人们牢记。规律之二:叠音词词汇意义为常用义,且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更易流传。如:“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内篇·逍遥游》)”中的叠音词“苍苍”,其中“苍苍”用于描写天空的颜色,在景物描写中极常见。如《史记·天官书》中:“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以及苏轼《留题仙都观》诗中:“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词汇意义的常见令这类叠音词使用范围更广,而得以经由文人墨客的使用而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
[1](晋)郭象注、(清)成玄英疏:《庄子注疏》,上海:中华书局,1983年.
[2]葛本仪:《汉语的造词与构词》,《文史哲》1985年第4期.
[3]化振红:《〈庄子〉重言词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2000年第1期.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罗竹凤:《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6]李海云:《略论〈庄子〉中的叠音词》,《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7]马春玉:《〈庄子〉重言词意义关系研究》,《黄海学术论坛》,2010年第2期.
[8](清)邵晋涵:《尔雅正义·释训第三》,解题缩印本《黄清经解》,第66卷.
[9]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上海:中华书局,2000年.
[10]王昌茂,勾俊涛:《古汉语构形重叠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版.
[11][德]威廉·冯·洪堡特著、姚小平译:《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12](汉)许慎:《说文解字》(和刻本),学问所本.
[13](汉)许慎著、(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14]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0年.
[15]杨皎:《〈诗经〉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6]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17]赵晨霞:《浅析〈诗经〉重叠词》,《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注 释
[1]如马春玉《〈庄子〉重言词意义关系研究》以及化振红《〈庄子〉重言词研究》,主要对重言词展開研究,对于专书中双音节AA式词汇的分析不够深入.
[2]如李海云《略论〈庄子〉中的叠音词》,主要从叠音词音节构成以及叠音词的语法功能方面对于叠音词进行梳理,对其进行整理分类与归纳总结.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60页.
[4](清)邵晋涵:《尔雅正义·释训第三》,解题缩印本《黄清经解》,第66卷.
[5]王昌茂,勾俊涛:《古汉语构形重叠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二版.
[6][德]威廉·冯·洪堡特著、姚小平译:《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90~91页.
[7]注释:此类“依声托事”式造词方式主要凭借假借字字义倒推被假借字本字,因此被假借字可能同时存在多个音同且某一义项相近的字。本文不对其中的多个被假借字进行穷尽式列举,仅举其中一例对此种造词方式进行说明.
本文为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B201810511102)的部分成果。
(作者介绍:潘雨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