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1-29张晓男

成才之路 2018年33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张晓男

摘 要:聚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突出抓质量,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从对职业素养的理解、提升职业素养的方式、高职学生自身因素和高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四个方面探讨现存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3-0015-01

聚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突出抓质量,是職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全国各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实践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职业素养养成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一、职业素养养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存在偏差

职业素养是某行业从业人,在工作过程中所显现出的一种具有该行业特点的品质。它不是单一的、纯粹的,而是综合的品质。人们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偏差,大多来自对这一概念外延的误判,或者是对职业素养诸方面在整体中的地位及意义的误判。职业素养包含三个方面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其中,职业道德是职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最重要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是学生从业的敲门砖;职业心理是从业人在职业道路上前进的保障。这三个层面的内容都兼具一般性与特殊性。职业道德既包括各行业通用的“爱岗敬业”“夙夜在公”的一般性行为规范,又包含独具行业、岗位特点的行为准则。职业技能既包括通识知识与能力,又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心理由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和职业意识构成,在这里人们同样可以找到职业人的一般心理与特殊心理。而教育工作者对职业素养的错误理解,导致用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2.提高职业素养的方式不当

方法运用不恰当,必然影响工作效率,提高职业素养的方式存在偏差是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方面成效不显著的另一个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重教育,轻养成;第二,教师的职业素养养成方式过于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目前,高职院校一般采用“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和一年企业顶岗实习,在校时间仅四个学期。有些高职院校更是盲目地追求高就业率,只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心理的培养。

3.部分学生自身职业观偏离

从整体上看,高职学生的职业观积极向上,注重自我成长,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但是目前仍有一些高职学生或过度重视个人价值实现,忽略奉献精神培养,或过分追求功利性职业成就,忽略公益性职业价值,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对所学专业及与之相对应的岗位群没有系统的认知,在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表现得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原动力。

4.高职教师自身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育工作者是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实践工作的主力军,教师自身职业素养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提高。一方面,受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培训情况、地域情况、教学手段的创新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在职业技能上存在客观的差异;另一方面,从主观的角度讲,一些教师在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有的专业课教师缺乏合作精神,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必然也是匮乏的。

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对策

1.抓好入学教育,培养职业原动力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是从大一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开始的,所以在入学第一课进行职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能使学生尽早地了解职业内涵、岗位能力要求、职业道德要求,尽快地确立职业目标,进而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成为合格职业人做好身体和心理准备。

2.整合课程体系,将职业素养融入课堂

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这一核心,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把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诸方面要素融入到专业课程建设中。高职院校还要坚持学生本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摒弃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采用“培育+养成”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的养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前提。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在校企深度融合的框架下,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职业体验,激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实践和挂职锻炼,加深教师对企业及职业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推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迈入了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学生要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作用下,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适应时代需求,尽快转变为优秀职业人,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琼林.职业素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朱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6).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