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措施
2018-11-29石红桃
石红桃
(甘肃省漳县石川林场 ,甘肃 漳县 748300)
1 引言
漳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地处西秦岭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东连武山县、西临卓尼县、南靠岷县、北与陇西县、渭源县接壤,总面积2164.4 km2,境内海拔1640~3941 m,年平均气温7.8 ℃,无霜期177 d,平均日照时数2309 h,平均降雨量500 mm,是典型的农业县份,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和全省25个特别困难县之一。全县现辖13乡镇136个行政村,总人口2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15万人;201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2.4亿元,其中农牧林业生产总值7.0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72元。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22.8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7.8%,其中林地面积83万亩、森林面积39万亩,森林覆盖率21%,居定西市七县区之首。先后于2002年9月和2011年6月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蚕豆之乡”、“中国沙棘之乡”,2008年8月被中华环保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绿色名县”,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省重点生态示范县。境内气候四季分明,拥有“冬不太冷,夏不酷热,不干不燥,温润宜人”的地理人文环境,发展林业育苗条件优越。截至目前,全县林木种苗面积发展到2.36万亩,建立苗圃基地368个,带动农户7630万户1.4万多人从事林木种苗产业,2017年林木种苗产业实现产值3.2亿元,全县人均种苗产业增收300元以上。林木种苗已成为全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型优势产业。
2 漳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
林木种苗产业是近年来漳县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型富民产业。特别是2012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以来,漳县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当地有利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把林业育苗作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加快扶贫攻坚进程的重要举措,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大地增绿、农牧增收、林业增效的发展思路,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引领、农民参与、项目支持等措施,大力实施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重点在西南部高寒阴湿和二阴山区大力发展林业苗木产业,培育农民增收的新型富民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县林业苗木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增收效益已经显现,产业发展的整体格局初步形成,为保障林业生态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2.1 基地规模快速扩张
充分利用有利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等项目的实施,在宜林荒山荒地和陡坡耕地区积极发展花椒、沙棘、山杏、云杉、油松、侧柏、落叶松和油用牡丹及城镇绿化树种等林业苗木产业。以石川林场、木寨岭林场为主国有林场的云杉、油松、落叶松育苗达到5200亩;以石川镇、贵清山镇、金钟镇、大草滩镇为主高寒阴湿山区的沙棘、山杏等育苗快速发展,育苗面积达5000多亩;以殪虎桥镇、东泉乡、四族镇为重点的二阴山区野生乌龙头育苗驯化试验取得成功,育苗面积逐年扩大,已经发展的1500多亩;以甘肃漳县贵清山植物园有限公司、漳县盛世油用牡丹公司和漳县东泉乡晨光林木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贵清林业种苗产销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发展核桃、油用牡丹和海棠、樱花、紫叶李、白蜡、法桐、玉兰等城镇绿化大苗培育,建立名贵苗木基地6700多亩。目前,全县种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育苗面积快速增加,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实现了整流域、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累计发展30多个育苗专业村、16个重点村,涉及13个乡镇86个村8000多户。全县育苗总面积达2.36万亩。全县种苗产业已由原来国有苗圃育苗为主,逐步转变到企业化育苗、合作社股份育苗及农户育苗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2.2 产业效益大幅提升
林木种苗产业历来是育苗区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2017年全县种苗产业产值达到3.2亿元,林木种苗产业的产值和效益大幅提升。近年来,以大草滩镇、殪虎桥镇和石川镇三流水流域为代表的区域种苗产业带的建成,带动了该区域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殪虎桥镇阳瓦堡村、三岔镇黄土坡村和石川镇三条沟村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育苗专业村,2017年育苗产业亩均收入6万多元,农户年人均收入6500多元。漳县贵清林业种苗产销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有社员186人,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7个社686户2920人发展林业育苗产业,育苗面积达1600亩,2017年销售收入360万元。漳县贵清山植物园有限公司从林业育苗起家,已发展成为苗木科研、花卉培育、科研示范、农业观光、生态休闲、婚纱摄影、养老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建立育苗基地300亩、苗木基地3000多亩。漳县盛世油用牡丹公司以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为主,投资建设集牡丹育苗、种植示范、产品加工、科研培育、旅游观光和苗木交易为一体的漳县盛世牡丹博览园资源圃,建立油用牡丹育苗基地350亩,发展油用牡丹基地5000多亩,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林木种苗产业已成为重点育苗区群众兴农富民强县的区域优势产业,成为育苗区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的新型富民产业。
2.3 龙头企业蓬勃发展
抢抓国家扶贫政策支持和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机遇,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漳县加快发展林业种苗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支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关于新型富民产业支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等政策和措施,全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农村人才创办育苗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林业种苗产业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现有农业企业积极学习借鉴和运用企业先进发展理念,创办经营实体和发展订单生产,带动农户建立育苗基地,引导农民加大优良乡土树种的培育力度,推进林业种苗产业集中连片、快速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把种苗产业发展成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同时,还充分利用甘肃省实施的1000亿元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和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企业和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推进育苗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到2017年底全县发展林木种苗产业龙头企业6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个、家庭农场11个。漳县盛世油用牡丹公司以每亩800元的标准流转武阳镇、盐井镇2630户农户土地5300余亩,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发展模式,吸纳周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4户常年参与园区建设,建立油用牡丹育苗基地300亩。漳县殪虎桥镇阳屲堡村委会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阳屲堡村为中心,辐射周边龙架月村、竹林沟村、沙沟台村、铁沟村等5村农户参与种苗产业投资发展,建立了三阳生态育苗、绿源苗木、贵清林业等3个苗木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农民入股、季节性务工等方式,将分散的土地连成片,把分散的农民和贫困户抱成团,把分散的资金打成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购销,实现苗木种植管理不愁、销售出路不愁的目标,带动了全镇种苗产业的快速发展。
2.4 依法治种全面加强
各级林业部门把种苗工作作为林业工作的重要基础来抓,纳入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重要内容,制定出台了《2015-2020年漳县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和《2015-2020年漳县林业育苗产业发展规划》,依法保障林业种苗合法、规范生产。一方面,县、乡镇林业管理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加快生态建设、鼓励和支持发展林业育苗产业优化政策措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教育,强化广大农民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林业育苗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的思想认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依法依规加快发展特色苗木产业,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林业苗木产业建设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认真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政策措施,强化对森林资源保护、种苗基地监管、苗木质量监督、良种应用推广、林业技术培训等服务和市场监管,严格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管理,为种苗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坚持依法治林,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和非法生产经营林业苗木的违法犯罪行为,采取说服教育和惩诫处罚、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办法,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依法规范发展林业种苗产业。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种苗产业开发力度还不大
由于林业育苗这一新型富民产业全县起步较晚,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上对加快发展林木育苗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透、认识模糊,思想不够解放,尤其对当地资源优势重视挖掘不够,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苗木产业发展仍然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动,没有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组织化程度仍较低,造成育苗生产整体上规模仍然小、发展层次低、经济效益不高,没有发挥出当地的比较优势。
3.2 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
由于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根据个体发展需要来谋划和发展育苗生产,种苗生产的盲目性较大,不能与市场需求很好地对接苗木品种和规格结构,致使苗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造成部分种苗严重滞销,价格低廉,产业效益明显下滑。
3.3 苗木市场监管还有待加强
由于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将林业(除森林公安局处罚权外)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行政处罚权与国土、交通、农业、畜牧、水务、农机、水保进行整合,统一由县综合执法部门管理并集中行使,实行政策制定、审批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削弱了县乡两级林业行政监管和处罚的职能和力量,造成林业主管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单独运行、职能不清,依法执法和行政处罚管理不顺、执法不严,违法犯罪案件取证困难、处罚不力等诸多问题。加之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等服务手段相当落后,面对林业改革和育苗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科技支撑和依法监管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苗木市场的依法有效监管,致使苗木市场销售不规范、价格不稳定,苗木产品效益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3.4 产业发展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当地林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全县经济相对落后,农村贫困面大,群众生活困难,严重影响了农民对林业苗木生产的投入。尽管这几年中央和省、市、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组织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补贴等生态林业工程,鼓励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林业育苗产业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与全县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与全县其他领域投入相比,漳县对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强,特别是林业育苗产业发展项目少,经费严重不足,使林业育苗产业建设发展规模小、层次低,经济效益不高。
4 加快发展林木种苗产业的建议
针对漳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扶贫攻坚等政策机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良种选育为基础,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良种选育、示范、繁育、推广为手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努力构建集生产、销售、交易、监管、服务于一体的林木育苗产业化经营体系,逐步实现林木种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市场规范化、生产规模化、效益最大化和信息网络化,加快全县林木种苗产业化进程。
4.1 加快基地建设,提高林木种苗生产能力
要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突出重点,规模发展,循序渐进、效益优先的原则,以现有石川林场、木寨岭林场苗木基地为依托,以新寺万亩贵清山植物园和武阳万亩油用牡丹示范产业园为辐射源,加快构建以高寒阴湿生态经济区和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为核心的林业育苗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相对集中林业育苗生产用地,实行统一规划,规模生产,连片扶持,集约经营,以规模促发展,向规模要效益。重点要抓好西南高寒区云杉、落叶松等生态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半干旱浅山区核桃、牡丹、沙棘等特色经济林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和河谷川区刺槐、海棠、金叶榆等城镇绿化树种和名优特珍稀树种育苗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带动,提升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辐射带动全县种苗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努力打造全省种苗生产供应集散基地。
4.2 坚持科技兴林,推进林木种苗科技创新
要积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建立优良乡土树种档案,完善制定林木种质资源管理、保护规划,健全全县林木种质资源库和科学资料,为积极开发野生资源、合理利用种质资源奠定基础。要制定良种引进、选育、示范、繁育、推广规划,加快建立完整的林木良种“引进—选育—扩繁—栽培”技术和应用体系,加大育苗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示范推广应用,极大地发挥林业科技推广在育苗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含量。鼓励和支持国有林场和农业龙头企业、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及种植大户,积极引进优良树种,吸收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良种选育和引进推广,通过强化示范片带建设,加强对种植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育苗技术和生产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苗木繁殖效率和苗木质量,培育优质良种苗木。
4.3 坚持依法治种,规范种苗质量管理
广泛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依法育苗、合法经营的意识和自觉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鼓励和支持具有生产经营条件的种苗生产、经营户积极办理“两证”,做到依法生产、合法经营。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规范种苗市场秩序。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管,抓好林木种苗市场准入制度,强化种苗质量监管和运输管理,确保造林苗木质量。严格执行林木种苗质量管理责任制、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和检验制度及种苗质量检验责任追究、种苗使用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林业建设质量。
4.4 完善体制机制,增强林木种苗发展活力
结合当前国有林场改革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策,按照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要求,理顺县乡林业管理体制,深化国有育苗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林业育苗种苗质量检测、林业综合执法、技术培训服务等体系建设,建立林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发布电子平台和乡镇林业信息服务站,实现县、乡、村信息服务点全覆盖,为林业育苗产业发展提高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以创建省市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为契机,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扶持建设林业种苗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合体,推行“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方式,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土地流转规模,发展订单生产,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林业育苗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等办法,大力扶持林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搞活经营机制,优化土地、劳力、资金等资源配置,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林产品加工转化,带动林业育苗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快种苗交易市场建设,通过建立种苗交易平台和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加大种苗生产、供应信息服务,指导林木种苗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