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山县肚倍增产技术与对策

2018-11-29明安觉

绿色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嫩叶蚜虫越冬

明安觉

(十堰市竹山县国土资源局,湖北 十堰 442200)

1 引言

竹山县位于湖北省西北秦巴山区腹地,山地占总面积的80%以上,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0.2 ℃、降水量905.2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肚倍生产历史悠久。海拔400~900 m范围内的文峰乡、城关镇、深河乡、竹坪乡、得胜镇、大庙乡等14个乡镇200多个村40多万亩山地都是肚倍最佳适生区。肚倍是瘿绵蚜科(Pemphigidae)的肚倍蚜(KaburagiarhusicolnTakagi)寄生在漆树科(Anacardiaceae)青麸杨(RhusPotaninii)叶片或翅叶上,生活、繁衍后代而形成的虫瘿[1]。在五倍子品种中,肚倍以个大质优而位居其首。

肚倍形状一般呈仿锤形、长枣形,初生时表面密被黄色绒毛,表面有黄褐色的网状脉纹。肚倍幼蚜在冬寄主(或称第二寄主)植物――美灰蘚上越冬。次年春天2~3月间,幼蚜羽化为有翅春迁移蚜,离开美灰藓飞到夏寄主(或称第一寄主)植物—青麸杨上,进行两性生殖产生干母,爬到青麸杨嫩叶上进行营瘿活动形成倍子。干母于倍子内连续生殖,产生大量的倍蚜虫,肚倍迅速增大。到7月份,倍子内形成有翅秋季迁移蚜。当肚倍成熟爆裂后,肚倍蚜便飞离青麸杨到冬寄主美灰藓上,产生越冬幼蚜过冬。因此,发展肚倍生产,必须具备“树、藓、虫”三要素,即青麸杨树、美灰藓、倍蚜虫。

2 科学栽培青麸杨

青麸杨系阳性喜温耐旱树种,选择造林地时要兼顾倍蚜虫和美灰藓生物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所以,应选择海拔1000 m以下的壤土、沙壤土,背风的半阴半阳坡,有较好植被的阴湿沟、洼地,以利美灰藓生长[2]。整地方法一般采用打大窝,规格为60 cm×60 cm×60 cm,及时回填。栽植株行距2 m×3 m,即靠行2 m,退行3 m,每亩110株。栽植季节为每年的秋冬或早春。造林苗木应选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大苗、壮苗,苗木高度和地径分别在1 m和1 cm以上。造林前宜以农家肥拌过磷酸钙作基肥,氯化氨次之。造林后的幼林可用尿素作追肥,第一次时间在5月份左右,第二次时间在7月份左右,每株用肥量在0.05~0.15 kg。幼树长至1.5 m时去顶,侧枝长至2 m左右时剪去40 cm,以促进侧枝生长萌生更多的小枝及嫩叶。为便于倍蚜虫上树寄生,用小刀在树干1 m高处割(刀口由下往上)口。青麸杨成林后每年除去树基部1m2范围内杂草,植藓或投产后切忌在倍林内全垦种庄稼和蔬菜,并禁止在林内放牧和烧火粪[3]。

3 优化美灰藓生境,植足美灰藓面积

美灰藓是肚倍蚜虫最优良的冬寄主,它是肚倍蚜过夏越冬的食料和栖息场所。肚倍蚜在廮外有长达8个月的时间(从7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是在冬寄主上度过的。冬寄主长势的好坏、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肚倍蚜的越冬虫口基数及次年春迁蚜上树的虫量[4]。扩大仓库容量、改善肚倍蚜越冬环境条件是生产肚倍的必要条件。美灰藓限于分布较阴湿的生境,林内美灰藓间又常杂生它种广布性苔藓,且因落叶长期遮盖,缺乏阳光而死亡,因此每年应定期进行清洁管理工作,协助其繁殖。美灰藓春秋季生长较快,将采聚的美灰藓切碎撒放移植于清理好的潮湿地面上,让其自然繁殖。每1 m2母藓可栽植约5 m2面积的子藓,新造倍林的植藓面积不少于总倍林面积的1%,才能满足倍蚜虫对冬寄主的需要。栽植季节在阳历3~5月或9~10雨季月最佳。

4 散放倍蚜虫使其自然迁飞

新造倍林地,必须靠引种倍蚜虫,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即首先要选择肚倍种源地,且树健、结倍多的种倍树,选择个大、无破损的成熟倍(有少部分爆裂,估计大部分倍蚜虫都长有翅膀)作为种倍,采摘时间一般在大暑节后进行。种倍采回应放在木桶、瓦罐类保温容器内,以一层松针,一层肚倍交互迭置。然后用纱布或尼龙布扎盖桶口,每天早晨翻看一次,用尼龙袋收集已裂开的肚倍,利用蚜虫的趋光性收集蚜虫于另一袋子中。等肚倍蚜活动能力下降后,用羽毛把肚倍蚜轻扫于倍林内的美灰藓上。忌雨天放养,初生的秋迁蚜在美灰藓上忌与雨水接触,否则很易死亡,因此早期可遮盖一些稻草,待幼蚜产生白蜡护身后始可除去,在雨水多时仍可进行遮盖保护,以便使更多幼蚜过冬。另外放养后注意强光照和防冻,防冻措施可在倍树树杈处缠绕草绳。

5 人工培养肚倍蚜定向挂蚜

集中植藓、养虫、收虫。当收集到的春迁蚜产生干母时应迅速选择适合的青麸杨进行人工挂放。因干母上树有聚群性,挂袋时应根据青麸杨的树冠大小及枝叶多少,进行分枝挂袋。其方法是:在收集倍蚜的三角纸袋上角,用刀片割开1.5 cm长的小口(向上),再用图钉将其挂在青麸杨的分枝上,让干母自然上树选叶致瘿,挂袋时要防止雨水注进入袋内。为了使挂放的干母能尽快从树主干向上爬行到萌发的嫩叶上觅食致瘿,挂袋的位置应与嫩叶枝条的位置尽量近,减少干母的爬行量,减少气候对干母寄生的影响时间,提高寄生率。

6 施肥

施肥能增加青麸杨叶绿素含量,使倍蚜虫繁殖力加快,促使倍体变大。施肥时,根据青麸杨树冠的大小而定其施肥量,一般在干母致瘿后3 d按每株施复混肥50~100 g即可。或在干母到瘿成倍的50 d后,用尿素化一定比例的尿素水(5%),进行叶面追肥。

7 适时采倍,留足种倍

倍子的生长及单宁是逐步形成的,采摘过早,倍子小,单宁含量低。以倍子爆裂前1~2周单宁含量高,是为采摘适期,故采倍7月上中旬为最佳期[2]。采收倍子要在倍树上保留一些个体较大的倍子,任其自然爆裂(倍壳捡回出售),使足够多的夏、秋迁蚜飞到冬寄主上继续繁殖后代,增加藓上越夏、越冬侨迁蚜的虫口基数。严禁一网打尽式的采摘,将倍树上的肚倍摘尽(一个不剩)。保留足够的肚倍种子。

猜你喜欢

嫩叶蚜虫越冬
董长贵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蚜虫婆婆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水蛭越冬技术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