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自治州千里生态走廊景观林带建设初探

2018-11-29张金贵和红晓彭险峰

绿色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湘西走廊造林

张金贵,和红晓,彭险峰,彭 晖

(湘西自治州林业局,湖南 吉首 416000)

1 引言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南与省内怀化市沅陵县、辰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相邻;东北与省内张家界市桑植县、永定区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西与重庆市黔江开发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相接;西北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宣恩县毗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植被生长繁茂,堪称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全州现有维管束植物217科380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光叶珙桐、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水杉、落叶木莲等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7种,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的植物有43种,是国家保护植物高密度分布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神奇的山水风光。拥有50多个国字号生态和文化旅游品牌,荣膺“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去处”,“神秘湘西”旅游品牌蜚声海内外。云蒸霞蔚的武陵群峰、河水浩荡的沅江酉水、景色迷人的森林峡谷、浓郁醉人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美丽的湘西风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里耶战国古城、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八百年土司王都“老司城”、“天下第一漂”猛洞河、碧水如诗的“栖凤湖”以及吉首“德夯”、龙山“火岩溶洞群”等,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

2 项目建设目的与意义

湘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财富是生态,最大的潜力还是生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湘西自治州千里生态走廊景观建设工程,就是以湘西生态环境好的优势为依托,在旅游走廊上,通过栽植彩叶树种、村寨美化等措施,打造大面积成规模的“千里红色走廊”、“秀美村庄”等视觉冲击力强、有震撼性的生态景观,将湘西州建设成独具湘西民族特色、彰显湘西神秘的旅游目的地和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自治州千里生态走廊景观建设工程,对改善湘西生态环境、提升湘西旅游品质、打造神秘湘西品牌、促进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工程建设必将对湘西的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3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3.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重点突破的原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生态优先、突出重点的原则,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提升湘西青山绿水优势,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容量,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封、管、造”等综合措施,将千里生态走廊沿线建设成景色怡人、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景观通道,打造湘西州旅游黄金线路,构建生态湘西、神秘湘西、和谐湘西。

3.2 项目设计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施工的原则。

(2)坚持突出乡土树种,突出湘西特色的原则。

(3)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见缝插绿、锦上添花原则。

(4)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5)坚持与产业结构调整、林业重点工程等相结合,协同开发的原则。

3.3 项目建设范围、内容及规模

建设范围:千里旅游走廊生态景观建设范围主要包括全州8条主要旅游大通道,全长543 km,对公路两侧可视范围以内(第一层山脊线以内或平地200米内)进行绿化,沿途村寨进行美化,具体如下。

(1)7条高速公路,即常吉、吉茶、吉怀、凤大、张花、龙永、永吉等7条高速公路,全长480 km。

(2)1条县道,即保靖迁清公路,保靖迁陵经碗米坡至清水坪三级路,全长63 km。

(3)以上8条公路沿途附近可视范围内的自然村寨进行美化。

建设内容及规模包括以下几点。

(1)公路沿线绿化。全长543 km,面积14748亩。以营造乡土彩叶、花卉实生树种为主,包括枫香、山樱花、栾树、湘西巨紫荆、黄栌、银杏、红枫、马尾松、大叶女贞、楠木等。对旅游走廊沿线的打砂场、采石场等“裸露”山地生态复绿。要求每个县市有一个规模200亩的绿化样板示范点。让千里生态走廊形成春夏繁花似锦,秋冬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浪漫如画,让人流连忘返的景观。

(2)村寨美化。对以上8条公路沿途附近可视范围内的自然村寨进行四旁绿化,栽植花卉、竹子、绿化苗木,如一串红、秋英、百日菊、楠竹、紫荆、紫薇、桂花、楠木等。

3.4 项目实施时间安排

2018年春实施完成。2018年1月底完成整地挖穴,4月底完成栽植。

4 种苗配置设计

4.1 立地条件及质量评价

项目区内土壤多以石灰岩发育而成的黄壤、黄红壤为主,山地土层较瘠薄、石砾含量高、土壤肥力较低,部分地段属“三难地”,绿化难度较大。

4.2 植被状况及质量评价

千里生态走廊沿线人为活动相对比较频繁,非林业用地多,森林覆盖率不高,分布不均匀。森林资源中,灌木林多,乔木林少。乔木林中,幼中林多,成熟林少,人工林多,天然林少,针叶树多,阔叶树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森林景观效果不甚理想。

4.3 树种设计

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抗逆性强、耐干旱、耐贫瘠、树形美观的绿化景观树种、花卉苗木。

公路绿化树种:以枫香、山樱花、栾树、湘西巨紫荆、黄栌、银杏、红枫、马尾松、大叶女贞、楠木等为主。要求米径2 cm以上。

村寨花卉苗木:一串红、秋英、百日菊、玫瑰、月季、楠竹、紫荆、紫薇、桂花、楠木等为主。

4.4 种苗量

根据初步规划统计,整个工程需苗量为163.7万株。各类花卉种子1000 kg。

4.5 造林方式设计

山地造林采用人工植苗方式。在土层较深厚的地方,采用大苗推进,带土球移植,土层稍瘠薄的地方填置客土,以保证成活率,达到“立栽成景”的效果。山地造林小班土层特别瘠薄只适宜栽植小苗的地段,采用栽植柏木、马尾松营养袋苗等小苗方式进行混交,混交方式有带状、块状、不规则等。四旁绿化采用边角地块、花台、盆栽方式栽植或播种。

4.6 造林技术设计

山地造林。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进行林地清理,林地清理采用块状或带状清理,可与整地同时进行,块状清理以种植穴为中心清除四周的灌丛和杂草,清理范围为1 m×1 m;带状清理带宽为1 m左右,沿等高线进行,清除带内的灌木和杂草。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山脚、山顶保留10~20 m地段的原生植被带。严禁炼山。

采用穴垦整地,整地方式可根据立地条件情况以带状、小块状等方式进行,穴的规格为40 cm×40 cm×30cm,大苗造林株行距为2 m×3 m,每亩111株。造林穴坑挖好后,要求进行表土还穴,先将穴周围的表土铲入穴内 ,再填心土,填至高于穴面15 cm,呈“龟背”型。土层瘠薄的地方应选用较肥沃的客土进行还穴。

植苗时应做到“苗正、根舒、深栽、压实”。天气干燥时植苗对根部土球脱落的应进行打浆,对受伤的根系进行人工修剪,再利用生根粉处理苗木根系。植苗应在3月下旬之前完成。选择阴天、雨后初晴天和毛毛雨天气栽植,提高苗木成活率。

造林后每年抚育2次,以刀抚、锄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续抚育3年。第一次在3~4月进行,第二次在9~10月进行。干旱季节及时进行浇灌。抚育用锄头进行蔸抚,除草、扩穴、培蔸,并进行松土,松土时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为5~10 cm。冬季应采取覆土、盖草等防寒措施。

生态走廊沿线的打砂场、采石场等“裸露”山地治理。在地势平坦处采用客土全覆盖或大穴客土方式,栽植抗逆性强的树种植被,如马尾松营养袋苗、刺槐、马棘、芦竹等;在陡峭的地段宜采取下部栽植爬山虎、金银花攀援或上部栽植紫藤、迎春花下垂遮盖的方式。按照宜造则造、宜封则封的原则恢复植被。无法栽植的陡坎、边坡可采用边坡客土喷播绿化技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混合物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一定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坡面设置的钢丝网上,以达到景观近似于自然绿化目的。

村寨绿化,对农户统一发放苗木,由农户自行栽植管理,并对栽植效果进行评比。

4.7 造林时间

造林于2018年1月至4月底完成,有利于节约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成林成景。

5 风险和效益分析

5.1 分析分析

5.1.1 技术风险分析

高速公路沿线造林绿化,线长面宽,沟壑纵横,地形陡峭,土层瘠薄,栽植、浇水、抚育等环节管理难度较大,土层瘠薄的地段,大苗栽植成活率有一定的风险,高速公路实行封闭管理,给造林施工、后期管护带来不便。

5.1.2 资金风险分析

项目建设所需资金量大,除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外,还应向国家、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禁止占用其他项目资金用于工程建设。

5.1.3 风险防范建议

为确保生态景观效果,同时又降低风险性,建议如下:一是重造重管,不仅要重视造林质量、任务完成,更应该重视后期管理,每年的抚育管护必须到位。二是根据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三是向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5.2 效益分析

湘西自治州千里生态走廊景观建设工程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我州的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还可改善生产、生活及交通条件,美化公路沿线环境,推动旅游事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全州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步伐。因此,具有良好生态效益、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5.2.1 生态效益

湘西州千里旅游走廊经过地区人为活动频繁,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较严重。项目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为石灰岩,土壤厚度以薄为主,土壤侵蚀形式主要是水力侵蚀。本项目实施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林业碳汇、美化交通环境等,打造环境优美的旅游生态景观走廊。

5.2.2 社会效益

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劳动力,能消化社会一部分闲散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湘西州千里旅游走廊是湘西旅游黄金大通道,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推动附近的乡、村开展诸如森林康养、森林旅游、农业观光、农家休闲、民俗文化、健康娱乐、探险等形式多样的生态旅游产业,使湘西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公园,促进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

5.3.3 经济效益

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旅游收入方面。湘西自治州境内景观密布,异彩纷呈。“天下第一漂”猛洞河、青山似黛,碧水如诗的“栖凤湖”、“凤凰古城”、吉首“德夯”、龙山“火岩溶洞群”、里耶“秦简”、“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红石林”、“坐龙大峡谷”等都是镶嵌在湘西的风景明珠。发展湘西生态旅游,是实现湘西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增强产业后劲”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战略抉择。项目建设为“神秘湘西”旅游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对促进湘西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旅游产业将逐步成为我州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20年,全州年旅游总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6 结语

湘西自治州千里生态走廊景观建设工程对加快湘西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富民强州,建设生态和谐湘西,打造其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旅游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湘西走廊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神奇的走廊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数字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