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课管理的“四要”和“五看”

2018-11-29高继生

教书育人 2018年20期
关键词:四要教案学科

高继生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保障。成功的备课,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不可置疑,教师备课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现阶段,随着我国中小学教改的深入推进,把教师的备课环节也推到了“风口浪尖”,由之而产生的备课方式也“五花八门”,诸如“集体备课”“电子备课”“个人备课”等,尤其以“集体备课”最多。今天,我们姑且不论备课的形式,只议一议如何实施有效的备课管理,以此来解决当前教师因为备课而引发的“写教案就头疼”问题,也为学校备课管理提供科学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最终达到备课“减负增效”“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确备课管理的意义和目的

什么是备课管理呢?我认为,备课管理就是学校管理层对教师备课的一种制度管理,它通过一定的量化目标和标准来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其意义在于督促教师积极地备课及备课水平的提高,以促进课堂教学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备课管理标准,备课管理基本上都因学校而异,管理标准也不尽相同。备课管理主要是以“检查教案”的形式来落实,而其评判标准大多数也以教案的环节是否齐全、书写是否规范等方面来评价。

二、把握备课管理的方法和导向

针对目前学校备课管理的混乱和盲目性,我们有必要明确备课管理的方法和导向,以指导教师备课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初步形成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使备课成为教师的内需动力,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使教师通过备课达到教学思路的规划和整合,并且让这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以教案的形式表达出来。其实,备课是教师关于一节课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而教案只是其外在的形式表达。备课不等于“写教案”,但备课必须要通过教案反馈其过程。那么,作为学校管理部门,究竟如何把握备课管理呢?我们应该通过方法和过程两个方面来管理备课,做到“四要”和“五看”,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评价制度,才能使备课管理有据可依。

1.备课管理的“四要”

(1)要体现学科特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点。因此,教师备课要把握学科特点,尊重学科的特殊性,系统地科学地呈现学科特色,让每个学科呈现出不同的备课标准。切忌强求统一的备课标准,从而机械僵化地体现在教案中,使学科失去自己的个性。

(2)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赋予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一节课教学的核心价值所在。而备课恰恰是围绕着该目标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它可以使我们的备课有的放矢,让教师明确备课的目的和方向,从而设计出适合本节教学内容的方法和过程。

(3)要创新教学方法。备课不仅仅是备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备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与之相符合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让教学在灵动中完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事实上,我们现在的许多备课,在教学方法上下的功夫很少,缺乏创新,多数只停留在概念性的泛泛而谈上,缺乏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和形成原因的探讨。

(4)要注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法的载体,是教学目标落实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学过程设计要流畅、灵动,要讲究科学性和严谨性,要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这样,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教学效果。

2.备课管理的“五看”

成功的备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体现了教师独具匠心的科学设计。其教案犹如一张“蓝图”,有明确的路线设计、方法手段及“三维效果”,能够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轨迹和学生的学习轨迹。备课管理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看教师的备课效果,从而能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的备课水平,让备课管理有据可循。

(1)看目标引领。课程管理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主要看教师备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要在教案中看到明确的目标引领、方法及途径。教师要把备课的最终目标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要看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具体方法,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设计过程。让目标、方法和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示备课主线的流畅、清晰和完整性。

(2)看学生活动。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要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因此,首先,备课管理要看到教案中课堂动态的设计过程。根据教师预设的课堂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其次,要看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设计过程,教师备课可根据问题导向,设计出一系列的有效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3)看课程内涵。不同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课程文化内涵,也有符合自己课程特点的文化热点。因此,教师备课一定要结合课程的文化特点,充分展示该课程的文化素养,使教学与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突显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克服过去教学只注重知识而忽略能力和实践的单一教学模式,让“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取向贯穿于教学中。

(4)看集体备课。目前,集体备课是大多数学校认可的备课方式。集体备课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通过研课,群策群力,取长补短,形成比较完善的集体备课成果,通过分享,达成比较理想的备课效果。当然,集体备课只体现了共性的方面,我们还要求教师个性化的展示,使备课更有特色与灵动。

(5)看特色创新。传统的备课管理评价对全校教师、每门课要求几乎都是一样的。例如:“教学环节”“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具准备”“导入”“小结”“作业”“反思”等。它要求整齐划一,忽略了学科特点与教师的个体差异,这种“一刀切”式的备课方式,框束了教师备课的创造性,其结果必然导致备课出现“抄教案”的现象发生,使老师把写教案当成一种负担。所以,我们备课管理,要关注教师备课的创新与特色,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教学思路和过程的创造性设计,切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教条主义管理。

总之,备课管理是一个老问题中的新课题。因为,备课是老问题,它的关键是“备什么”“怎么备”的问题。而备课管理主要是学校管理层面的评价问题,其关键是“怎样备课”或者“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教案”的问题,它是备课和教案的评价标准。备课管理对教师备课不仅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导向问题。所以,成功的备课管理制度,是站在为教师“减负”的立场出发,其目的是“删繁就简”,它一定会“解放”教师,会激发教师备课的无限热情。

猜你喜欢

四要教案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触摸春天》教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超学科”来啦
略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四要”
离子反应学习中的“四要”
初中英语课堂要做到“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