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全程化廉洁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8-11-29
2016 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政治素养、廉洁品质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 大学生廉洁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为准确把握大学生廉洁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在对部分高校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因此,研究结论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环境面临挑战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估量,尤其对于大学生,他们正处在“三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阶段,更需要良好的成长土壤。然而,从社会环境来看,市场经济和西方消费主义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带来双重冲击,我们无意否定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但事情总有两面性,市场经济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不利因素影响了大学生正确财富观的形成,西方消费主义同样左右着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树立,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难度。从育人环境来看,近年来,高校系统的腐败案件屡见报端,给立德树人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开展。从网络环境来看,一些网络媒体为了博眼球,在报道腐败案件时,把腐败者如何运用权力、如何升迁、如何敛财的过程写得具体形象,实质上起到了反面效应,也使大学生的廉洁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二)高校的大学生廉洁教育问题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廉洁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高校认为“两课”教育已经包含了廉洁教育内容,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廉洁教育。相关调查表明,“定期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的学校只占被调查学校的7.8%,如果加上‘偶尔’开展此活动的学校,也不过占被调查学校的35%”。调研发现,多数高校尚未把廉洁教育列为正式课程,机动、临时的廉洁教育较为普遍。还有些教师认为,接受廉政教育是学校领导干部的事,他们没有腐败的条件和机会,因而事不关己,可以断定,这些教师是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廉洁方面的教育。其次是没有专业师资和规范教材。由于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视不够,高校既无专业化的师资,更没有规范的廉洁教育教材,把希望全部寄托于“两课”当中,虽然有些高校给学生发放了《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但并未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存在明显的形式化。再次是载体形式单一。把“两课”教学看作是万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构建和拓展多样化的大学生廉洁教育载体形式,对于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廉洁教育来说,其教育效果自然被大打折扣。
(三)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和行为问题
“所谓大学生廉洁观,是指大学生对廉洁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具体表现为对廉洁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不可否认,大学生的廉洁观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大学生的廉洁自律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腐败离自己很远,没有必要现在就接受廉洁教育,但在现实当中,大学生的作业抄袭、考试舞弊、学术不端等行为却时有发生,“面对入党、推选干部、评奖评优、免试推荐研究生等关系自己利益的事情时,有的人寄希望于‘走关系’达到目的,也有的人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二是大学生的权力观问题。有些学生的权力观发生了变异,竞选学生干部或入党的动机不纯,不是为了服务同学和锻炼能力,而是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满足权力欲望,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手中权力拉帮结派、争名夺利、唯我独尊,更有甚者,为了能够当上学生干部,有的请客送礼、拉票贿选,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和民主法治精神。大学生权力观的变异将会对其成长成才和党风廉政建设产生严重后果。三是大学生的消费观问题。当代大学生以“95后”独生子女为主体,“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网购、网络社交意愿高涨,而家庭的呵护和宠爱,较为强烈的消费欲望,使网络消费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发生了扭曲。“校园贷”趁虚而入,因“校园贷”引发的信用安全问题和人身安全问题屡见不鲜,成为当前高校和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如果大学生的消费观出了问题,一旦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就会面临着贪污受贿、吃拿卡要等廉政风险。四是大学生的财富观问题。一些大学生认为财富、权力和地位就是孪生兄弟,拥有财富就会拥有权力和地位,拥有权力就会带来财富和地位,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消费观和正确的财富观迫在眉睫。
二 大学生全程化廉洁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实践中,百色学院着力构建全过程、全员化、全方位的廉洁教育格局,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全程化廉洁教育体系,增强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大学生拒腐防变的能力,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全程化廉洁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
构建大学生全程化廉洁教育体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宏观目标,以重点增强大学生爱党爱国、廉洁自律、公平正义、勤俭节约的“四种意识”为中观目标,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制定微观目标,以全过程、全员化、全方位为工作思路,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建立涵盖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普通学生三大群体,融入新生教育、专业培养、就业指导等关键环节,开展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和示范带动相结合的全程化廉洁教育体系,实现从入学到毕业的廉洁教育全程化。
(二)大学生全程化廉洁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
一是实现全员化教育和全过程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全员化教育方面,包括教育主体的全员化和教育客体的全员化。教育主体由学校党政干部、专家学者、辅导员、专业教师、优秀校友等共同组成廉洁教育队伍,汇聚各方力量,根据不同分工、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教育客体包括全体大学生,根据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普通学生等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廉洁教育,凸显教育的层次性。在全过程教育方面,注重教育的时空性,在时间维度上,从大一到大四进行全过程的廉洁教育;在空间维度上,从教室、宿舍、网络等学习生活场所进行全覆盖的廉洁教育。二是实现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的有机结合。不刻意追求廉洁教育的“无菌化”,在坚持真善美主导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辨别和抵制假丑恶,发挥正面教育的激励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三是实现个体化教育和群体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既结合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成长背景等进行因材施教,又要发挥群体的规范、导向和限制作用。四是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以理论知识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以实践体验教育提高学生的廉洁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三 大学生全程化廉洁教育体系的实践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百色学院不断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理念和方法,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科学规划和战略升级,构建了大学生全程化廉洁教育体系。
(一)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全程化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全程化廉洁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创新“两课”教学。改变以往一笔带过的教育方式,在加强融入、挖掘、贯穿教育的同时,把廉洁教育作为“两课”的重要内容版块,特别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设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专题,以小班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努力发挥主渠道的教育功能。二是实施“两大工程”。“六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红城大讲台”、开设一批“红色课程”、创作一台“红色经典艺术演出”、实施一系列“红色研究工程”、搭建一个“百色起义信息平台”、组织一系列“红城学术沙龙”;“老区大学学风建设工程”就是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廉洁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两大工程”是跳出廉洁教育进行的“大廉洁教育”,是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的特色廉洁教育,丰富和拓展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三是举办“三大系列讲座”活动。由学校纪委承办“广西廉政教育大讲坛——百色红城讲台”“广西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讲坛——百色红城讲台”等系列讲座活动,全校师生分批次接受主题廉洁教育;学工处主办的“学工讲坛”和宣传部主办的“道德讲坛”系列讲座是每学年的固定动作,重点突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三大系列讲座”紧密结合时事,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四是抓好预防性教育。在奖助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干部竞选、考试考核等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关键环节,对学生进行预防性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避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突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五是上好第二课堂教育。在“三下乡”活动中,组建大学生反腐倡廉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廉政教育宣传,或以课题形式让学生进行廉政文化调研,使其在实践体验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到监狱、看守所、法院等场所接受廉洁警示教育,增强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
(二)强化保障机制,推动全程化廉洁教育常态运行
强化保障机制是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的内在要求。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二级学院党组织、学工组贯彻落实,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分团委书记等具体实施的大学生廉洁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大学生全程化廉洁教育的有效运行。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大学生诚信廉洁档案制度,将道德品行、廉洁自律、学习表现和生活作风等作为学生入党入团、干部竞选、评优评先、奖励资助等重要环节的考察标准。三是提供经费保障。学校设立党风廉政建设专项经费,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正常开展提供财力物力支持。四是教育时间保障。在大学生廉洁教育方案制定中,根据不同年级和专业特点,安排足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体验课时,并规定不得挤占或压缩廉洁教育时间。
(三)加强协同育人,形成全程化廉洁教育主体合力
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主导和支配着教育活动的开展,全程化廉洁教育需要多元主体的密切配合,协同育人是全程化廉洁教育的优先选项。一是凝聚协同育人力量。学校把二级学院辅导员、“两课”教师、党团支部和大学生作为核心主体,把纪委、宣传部、学工处、团委作为重要主体,把行政人员、专业教师、后勤人员、学生家长等作为相关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密切配合,形成全员化廉洁教育合力。二是搭建协同育人平台。通过搭建廉洁教育的组织协调平台、沟通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使各教育主体通过平台能够有序、有效、有力地开展廉洁教育。三是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与校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机构建立协同育人战略联盟,丰富和拓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载体和空间;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各教育主体完成廉洁教育任务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与绩效分配挂钩,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建设廉洁校园,营造全程化廉洁教育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对青年一代的成长,特别是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塑造,有着不能替代的作用”。一是构建廉洁文化“大宣教”工作格局。学校纪委、宣传、学工、团委等部门把反腐倡廉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系列主题活动,如学校纪委组织评选的“十佳勤廉榜样”对大学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已成为校园的廉洁文化品牌。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使廉洁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二是建设有形的廉洁文化阵地。建设校园“清风苑”,将廉洁名言警句刻在石林上,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廉政文化景观;建设廉政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地展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规党纪,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典型案例等。此外,在教室、图书馆、宿舍区等公共场所张贴廉政名人名言。三是建设网络廉洁文化。以班建设为抓手,借助网络空间和移动终端开展生动形象的廉洁文化主题活动,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同时,以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刊校报、宣传橱窗等为载体大力传播廉洁思想和理念。通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涵养学生的廉洁观。
[1]李红权,张春宇.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2]孟鸿,李玉华.大学生廉洁观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3(1).
[3]戴世勇,张勇.大学生廉洁教育“三进”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廉政文化研究,2013(3).
[4]黄春霞,孟宪喆,李华臣.“校园贷”凸显的大学生信用安全教育缺失及应对策略[J].高校辅导员,2017(6).
[5]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电子科技大学:实现通识教育1.0向3.0飞跃
“‘通识教育3.0’是从‘知识教育’向‘智识教育’升华。因此,‘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要凝练选题内涵,精选经典,编写‘成电读本’;制定课堂讨论的指导性规则,提升讨论质量;选拔与培训助教,让有效课程资源发挥最大功效。”
“‘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正处于再上新台阶的重要节点,如何快速从1.0飞跃到3.0,既要充分吸收名校经验,入主流,也要独立探索,做出电子科大特色。其中系统的顶层设计是课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环节。”
日前,电子科技大学核心通识课程“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组、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所44位教师分四组赴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四地8所高校和方正教育等公司,通过“走访、座谈、听课”等方式围绕“通识教育开展、小班研讨教学、领导力培养”等主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和本课程改革建议。
对此,该校副校长曾勇也对该课程建设提出两方面要求:一是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并运用于学习生活中,让他们愿意倾诉交流心中的思考和困惑,并在大学时代建立终身友谊。二是课程要与“两课”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在润物无声中影响学生,让他们找到人生价值和意义。(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