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自主学习,培养数学抽象思维

2018-11-29范燕玲江苏平潮高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18年31期
关键词:苏教版方程条件

范燕玲 (江苏平潮高级中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老师的教学水平上,还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即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抽象性思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抽象思维。

一、逻辑思辨,分析题目条件

对于高中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数学抽象思维要“润物细无声”。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习数学理论知识,还是练习相关的习题,都离不开学生思考的过程。把问题从复杂变为简单。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例如,我在教学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的相关知识时,就让学生从条件出发进行解题。在讲完所讲内容之后,我出了一道题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知集合A={x∈R|ax2+3x+1=0}中只含有一个元素,那么,a可以取哪些值?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条件出发。题目中说只含有一个元素,也就是方程只有一个解。可是a为未知数,那么就要分情况讨论:当a=0时,变成3x+1=0,x=-1/3;当a≠0时,要使方程只有一个解,那么就得要求b2-4ac=0,即 9-4a=0,a=9/4。综上所述,a的值为 a=-1/3 或者a=9/4。这样,就可以解出答案。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思考,从题目出发,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结论。

二、观察现象,探究问题本质

观察的过程并不只是浏览的过程,而是对问题进行认识、分析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离不开对条件的观察,把握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发现数学题目的本质,从而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例如,我在教学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的相关知识时,就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发现规律。在讲完本节课内容之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a1=1/2,a2=1/6,a3=1/12,a4=1/20……an。那么,这列数字的和Sn最终为多少?这道题看起来比较复杂,数与数之间看起来毫无规律可言,那么该怎么解题呢?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看每一项可以看成哪两项的和或者是差,然后一共就有2n个数,这2n个数之间又有什么本质特征呢?在我的指引下,学生发现a1=1-1/2,a2=1/2-1/3,a3=1/3-1/4,那么,an=1/n-1/(n+1),那么 Sn=(1-1/2)+(1/2-1/3)+(1/3-1/4)+……+(1/n-1/(1+n))=1-1/(n+1)=n/1+n。这样通过观察,就把结果计算出来了。

三、多元联想,拓宽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的解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维逻辑,很难解出有关的数学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巧用联想,转化数学问题,从而打开解题问题的突破口,嫁接有关数学问题,做到灵活解题。

例如,我在教学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的时候,就让学生充分联想,让解题更加方便。为了让学生们对这部分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我通过数学测试的方式来加深他们的理解:如果方程x2+6x+k=0这个方程的两个根之差为2,那么k=__。对于这个题,如果采用常规的解题方法,会很繁琐。那么,此时可以联想到韦达定理,即x1+x2=-b/a,x1×x2=c/a。并且根据题目可得:x1-x2=2。连接条件,就可以得到:x1+x2=-6,x1×x2=k。联合三个条件,就可以得到:x1=-2,x2=-4,那么 k=(-2)×(-4)=8,这样,就可以得出最后答案。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教师应该给学生留足自我思考的时间,并且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苏教版方程条件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