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探析
2018-11-29刘薇
刘 薇
语文核心素养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时代的产业工人以及单纯专业化的“知识劳动者”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使学生具有适应发展的必备品格和核心能力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历史溯源
(一)核心素养
2003年联合国经合组织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能促进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形成的重要素养,即能使每个公民过上自己憧憬的生活、能保证实现社会良好运行的素养”。随后,核心素养被引入教育界,成为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也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和地区制定教育政策、研究教育理论、探索教育实践的重要议题。
2013年5月,国内启动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框架的研究。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核心素养”一词,该文件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同时指出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核心素养是对教育目标的一种新的诠释,回答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养与关键能力。它涉及到知识、技能、态度等多方面的要求,旨在帮助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个体全面发展,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核心素养代表了个体普遍应达到的共同必要素养,代表应该达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学会获得的不可或缺的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是我国教育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教育息息相关。语文是人文学科,而且是母语学科。因此在语文教育中,语文教育中需要“转变观念,注重人文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会运用语文工具,而且要使学生受到语文丰富的人文精神的陶冶,使他们能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培养文化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展,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成为一个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众生不熄地燃烧下去。”[1]。
语文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其所体现的学识、文风、情趣等人格涵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构建现代语文教学体系的起点与归宿,语文课程正在向素养培育的目标转变,既要获得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学科内外的隐性品质,要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语文学习活动之后,逐渐将多方面要素综合内化,养成为一种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即语文核心素养。
二.高职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高职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继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机制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选择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文化精华,积极参与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文化的传播和建设。
高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位要瞄准学生的终身教育、学生的就业和学生的发展,具体到语文课程目标上就是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品格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我们认为高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语文学习习惯、语言运用、语文思维、文学审美、文化素养等五个要素。
(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培养高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高职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语文对于自己从事工作没有太大的帮助,轻视语文。所以大学语文教师要想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愿意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学习;要训练他们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规范他们的书写习惯;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主动实践、参与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方法,培养语文自学能力。
(二)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
熟练的语言技能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取主要依赖于语文学习,我们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所用的生动词语和传神的表达技巧主要是从语文学习中获取和积累起来的,语言能力的应用渗透在每个人的每个时刻和每个角落。对于高职生而言,语文教育最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大部分高职生比较缺失语言表达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职场必需的。因而,大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任。老师应当充分调用各种手段如提问、讨论、演讲、辩论、写作等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也应当抓住老师提供的每一个机会来自觉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来修炼真本事。倘若学生具备了过硬的表达能力,就意味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成熟的语文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对于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教育学会在《美国教育的中心目的》中写道:“强化并贯穿于所有教育的中心目的——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培养思维能力。”语文教育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学校教育中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之一,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教师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体验,形成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形成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决定着他其它方面的能力,成熟的语文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目前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着重知识轻思维训练的弊端,导致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混乱、认识能力差、分析能力低,以至于日常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等现象频频出现,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根本就不会分析,拿到一个问题常常苦于找不到思维突破口和思考方法。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会思考、获取、表达,提升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高雅的文学审美情趣
文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审美作用,文学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都是以审美作用为前提的,大学语文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所选教材多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语文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解决语文学习效率低,学得太苦、太累“少、慢、差、费”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学语文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与品质,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精神熏陶感染,让他们通过阅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艺术,激发想象,体味文章塑造的美的形象和艺术境界,体验文章蕴含的真挚情感,感受文章流露的思想魅力和人生哲理,唤醒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促进精神发育,启发他们学会运用语言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逐渐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五)深厚的文化素养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感受文化、获得文化、传承文化的过程。高职语文核心素养的更高要求就是培养出深厚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常识、广阔的文化视野、高雅的言谈举止、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基础教育阶段,迫于应试的压力,学生很少去关注文化素养的提升,而功利化的单纯重视技能的职业教育又停留于肤浅的知识和技能层面,学生的心灵变得越来越苍白、贫困和畸形,道德滑坡、价值观混乱成为当下高职学生的流行病。大学语文教育所选作品都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大学语文教育就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吸取优秀文化的精髓,感悟文化的博大精深,懂得尊重民族的多元性和文化的多元化,认知、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特点,表现出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自觉的文化意识和自信的文化态度,自觉继承先贤所倡导真理、人性、美等的道德思想,锤炼人格气质,开阔胸襟境界,提升学识修养,重新审视人、生活、世界,清醒的认知善、恶、对、错,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培养出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构筑完善的品质模式。
三.高职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一)实践性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首先,高职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指向实践,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当前以至今后学习工作实践所需的交际交流、阅读理解、信息处理、应用写作等专项能力和素养。其次,高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语文核心素养是在学生积极的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语文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分阶段的组织语文学习实践,广泛开发课程资源,设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示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理解、表达和相互交流沟通的需要直接相连,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与需要中运用语言,探索语言运用的规律,发展语言经验,整合言语经验,形成语言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共同性
语文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通过语文学习都应该具有的共同素养,每个学生在接受了高职语文教育后都应该达成的。虽然,每个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学生的个性、语文学习基础、成长过程中的语言环境及所受的教育相关。作为高职语文教育,我们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但对影响高职学生从业和终身发展的护理具有重要价值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必须是高职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所有高职学生都应该达到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的标准,实现一个基本的共同性的目标。
(三)整体性
高职语文核心素养的五个构成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首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思维的成长,关注学生文学审美情趣的养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审美品位的提升,关注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避免把语文教育看做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2]。其次,语文核心素养是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基本品质,各种因素无法割裂、各自为政,对一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也靠整体感知[3]。
高职语文教育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围绕核心素养的提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切实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王云峰.语文素养及其培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9-12.
[3]彭小明.语文素养论[J].兰州学刊,2004(6):34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