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越南裔美国作家乐·莱·黑斯里斯的《天翻地覆》
2018-11-29曾紫琼
尹 姬 曾紫琼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越南裔美国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以英语写作并屡屡获得文学大奖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从越裔移民的角度向读者呈现出越南战争对越南族群的影响。越南裔美国作家乐·莱·黑斯里斯的回忆录《天翻地覆》以饱经战乱的越南为背景,讲述了越南乡村少女黎里在越南战争中充满坎坷的命运以及她后来跟随丈夫到美国之后奋斗的故事。
一.双重压迫下的双重“他者”
根据西方哲学词典,“他者”代表着隔离、对立、疏离。“‘他者’是本土以外的他国、其他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等,以及这种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具体体现者,还包括其他的种族、民族、宗教等文化蕴含。”[5]作者既是移民又是女性的独特身份,使得《天翻地覆》具备了使用“他者”理论来诠释的条件。越南移民较之美国白人来说是一个“他者”,同时女性较之男性也是一个“他者”,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都处在边缘地带,缺乏力量,总是要被掌控。
书名《天翻地覆》中的天与地让人联想到男性与女性。由于深受中国传统儒学熏陶,越南社会在男女关系上一直延续着男尊女卑的思维定势。男性常常被认为是一片天,撑起一个家,而女性则是大地,哺育孩子延续血脉。根据以夫为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观点,女性应当顺从男性,将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由男性掌控。
在传统的越南文化中,女人在结婚前要保持贞洁,反对所有婚前或非婚性爱,恪守妇道被看作是对女性的基本要求。在这种文化的笼罩下,黎里在被两个越共士兵强奸后只能选择沉默,否则她将会因失去贞操而受到众人谴责,并被家人和社会排斥。因此,在早期黎里对被强奸的沉默恰好印证了她是认同越南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要求。
在小说《天翻地覆》中,黎里刻画了一个父权社会中传统年轻女性的角色。她很清楚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与男性的暴力是分不开的,男女在力量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两者的关系,而女性常常是男性压迫的牺牲品。十几岁的时候,她被两个越共士兵折磨和强奸,在回忆起被强奸的场景时,黎里曾写道:“Loi转过身的时候,我听到Mau如鬼魂般的笑声……Loi的手紧紧拽住我的双脚,就像摆弄着一个木偶…他手上的步枪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明晃晃的刀子。他低头看着我,我在他眼里就像屠夫砧板上的肉一般,无法逃脱。”[3]
在这段描述中,黎里以“步枪”和“刀”代指男性的阴茎,表明男性以暴力或者武力手段凌驾于女性之上,以粗暴的方式夺去了女性的贞操。[1]二人在犯下恶行后,都使用身体或言语暴力的威胁来迫使黎里保持沉默,并恐吓她如果她敢揭露他们的暴行,他们则要对她有更多的伤害。可见,黎里的沉默正好是对男性权力和暴力的妥协。
赛义德·爱德华在《东方论》中提到,东方女性对西方男性在性方面的屈服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东西方力量差异的格局。[4]西方企图通过殖民战争征服东方,男性渴望通过暴力和权力征服女性。而对于一名美国男性士兵来说,如果他没有与至少一个越南女性发生性关系,无论是自愿或非自愿,那么他在越南的经历就不能算得上是完整的。黎里在自传中提到她的卖淫经历:一个美国军事警察大麦克为了说服她进行卖淫,为她提供了一大笔钱,并告诉她这几个士兵想在回国之前带走一些“回忆”和“纪念物”。起初,她坚决反对,但在金钱的诱惑下她最终选择了妥协。她用她的身体为这些美国士兵的越南之行画上了完整的句号。当黎里后来回忆这件事时,她猜测道:在美国男性士兵看来,如果没有与越南妇女的某种性经验,他们的男性气概是不能被肯定的。正如赛义德在书中所解释的一样,西方男性渴望征服东方女性,并把东方看成是“男性力量幻想”得以实现的地方。
黎里在丈夫艾德的帮助下移民到了美国,但并没有从此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艾德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帮助她脱离了越南的苦难生活。而黎里被动地扮演着男权投射给女性的柔弱、无能的刻板形象:女性是需要男性来拯救的。这说明倡导平等理念的美国并不能使女性移民逃离被压迫的处境。作为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第三世界的女性比男性承受更多的压力,受到更严重的伤害,因为她们不仅要受到种族身份的压迫,还要受到男性的歧视。
黎里在美国的生活很艰难。由于语言的障碍和主流社会的排斥,她找不到体面的工作,只能依靠丈夫过活。语言不通导致的交流障碍使黎里几乎陷入了失语的境地。而在日常生活中,种族歧视让更让黎里痛苦不堪。小说中有这样的描述,“……男店员看到我的越南传统长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这种眼神似曾相识——当我还在岘港时,大部分越南人对我那些美国男朋友投来的不赞成的眼神——但在这里却多了一些歧视的意味。”[2]
面对售货员的不善意,黎里只能低垂着眼睛,保持沉默。因为她知道,这是美国不是越南,她是被排斥在外的异乡人,女性移民在美国社会的困境可见一斑。就这样无论是在越南还是在美国,黎里遭受性别和文化的制约承受着形式不同的压迫,陷入了双重“他者”的境地,成为主流社会中的边缘人。
二.双重他者的颠覆
1.第一重他者身份的颠覆——女性
在男权制社会里,女性一向被定位成柔弱、需要保护的形象,在婚姻中一般处于被动的境地。当黎里还是少女时,她渴望爱情,仰慕他的雇主安,并怀了他的孩子。然而,安是一个懦夫,当他们的私情被安的妻子发现后,他毫不犹豫地抛弃了黎里。他不否认他爱黎里,但他不会为了黎里而冒险失去他拥有的一切。相比起懦弱自私的安,黎里敢爱敢恨并坚持把孩子生下来,独自抚养成人,彻底颠覆了女人是弱者的定论。
黎里在西贡工作与一个半中国半爱尔兰裔的美国大兵吉姆约会,并与他一起生活。吉姆是个性情暴躁的酒鬼,每次喝醉酒后辱骂甚至殴打黎里,而黎里则一次又一次咽下屈辱,原谅了吉姆。因为她从小所受的教育已经使她将父权社会的价值观内化了。然而,黎里的忍让顺从没有换来她渴求的平静生活。吉姆的又一次酒后失控几乎要了她的命。此后,她不再选择对男性的暴力保持沉默,而是来到当地的议会大厅那里寻求帮助,离开吉姆。她的行为与当时的社会观念是背离的,不符合传统女性委曲求全的形象。她具有强烈的独立和自主意识,大胆地挑战男权,这些行为有力地震撼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是妇女为了追求幸福做出的呐喊和抗争,是自主意识和自我存在价值的体现。她与男权社会不懈地抗争,努力改变着她作为女性的“他者”地位。
2.第二重他者身份的颠覆——越南移民
在沉默中,黎里逐渐认识到了语言、话语的重要性。事实也证明一味的臣服与认同并不能填补不同文化间的鸿沟或消除自身的种族特性,只有做到既保留越南的传统文化又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才是唯一出路。于是,黎里试图去融入美国的主流文化,从而改变这种“他者”身份。
黎里开始踏出自己家庭的小圈子,一边打点散工挣钱,一边报了语言学校学习英语,凭着自己的勤奋与毅力积攒了一笔钱并完成了学业。她努力学习英语,希望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再让自己沉默。因为她意识到要想了解一种文化,必须要融入其中,要通过语言去和他们交流。黎里的努力证明女性移民不比任何人差,以此来改变美国白人对越南移民的歧视与误解,从而接受他们,赋予他们平等的权利。
黎里不仅是自己挣扎着努力发声,同时,她也鼓励身边和她一样的女性移民主动融入美国文化,唤醒自我意识,靠自己的努力去找回自身的尊严和价值,从而颠覆自己的“他者”身份。她希望通过消除“他者”与“自我”的对立,最终达到民族和文化融合而不是种族对抗和文化冲突。
作为游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美国文化与越南文化之间的夹缝人,黎里·海里斯通过书写回忆录,从越南人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者”视阈中越南难民远度重洋来到美国以及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天翻地覆》颠覆了霸权话语下的“他者”,从女性的视角观察和讲述历史,打破了越南女性的沉默,打破了失语的状态,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个过程,黎里的记忆片段通过讲故事的叙述再现,这种对记忆的重建不仅使她找到了“自我”,进一步认同了“自我”,重拾了话语权。
参考文献
[1]Ha,Quan Manh.Power and Gender Relations in When Heaven and Earth Changed Places [J].War,Literature and Arts,2013(25):1-18.
[2]Hayslip,Le Ly and Hayslip,James.Child of War,Woman of Peace.New York:Doubleday,1993.
[3]Hayslip Le Ly and Wurts,Jay.When Heaven and Earth Changed Places.New York:Doubleday,1989.
[4]赛义德·爱德华.王宇根译.《东方学》[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1999.
[5]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